折翅的“飞鲨”:歼15至少坠毁4架面临退役,歼35能顶上吗?

马革话英雄 2024-10-01 20:42:33

原创 于无声处观天下

2022年11月,央视罕见曝光了歼15一个让人震惊的细节:一支歼15小队奉命在首长面前执行飞行演练结束返航着舰后,中央电视台记者按惯例进行采访,没想到带队的长机飞行员徐英在众目睽睽之下,直言不讳的说:“我当时坐在飞机里面,心跳都特别快,就担心飞机有问题”。

徐英担心一度被夸上天的歼15“飞鲨”有问题——这句话分量可不轻,一个资深的舰载机长机飞行员肯定对自己驾驶的飞机状况如何心知肚明,那么他担心歼15的问题是什么呢?最大的问题,就是歼15的飞控软件一直没有“吃透” ,状态不太稳定。这导致飞行员难以预料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触发飞控突然“失控”,让飞行员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这严重耗费和分散其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的精力,也妨碍了这款重达32吨的大型歼击机战斗力的发挥。由于沈飞研制歼15时没有苏33“正版机”可供照抄(当时俄罗斯死活不卖),只好从乌克兰买来闲置已久、正在跑道边积灰的T-10K-3,而T-10K-3只是苏33的极早期试验型,各方面都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调试阶段。我们买回来主要是借鉴它的三翼面设计和主体结构,以及主机翼和尾翼折叠的思路和方式,但是——在最关键的舰载机飞控软件上,这架试验机对我们意义不大。

歼15的主翼与尾翼都可以折叠我们的科研人员于是尝试套用沈飞歼11BS的飞控软件,稍加改进就装备到了模仿T-10K-3壳子的歼15上,前几次试飞很顺利,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当时咱们以为又是一次“弯道超车”,走了捷径,很是大鸣大放了一番,殊不知后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2016年,飞行员张超驾驶着歼15进行模拟着舰训练时,在即将着陆的瞬间,飞控软件突然判断失误,在距地面不足5米时猛地自动把机头拉起,上扬角度瞬间接近90度,年仅29岁的张超毫无思想准备——尽管专业的职业素养让他用仅仅0.91秒就弹射出舱,但由于飞机高度太低,降落伞并未完全打开,他落地之后身受重伤,当时意识还比较清醒,然而送院后最终不治……

张超烈士临降落时,歼15的飞控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拉起机头,导致张超壮烈牺牲

张超弹射出舱之后瞬间,歼15就落地化作一团火焰

张超烈士生前照片事实上,就在张超烈士牺牲二十天前,一架歼15因为同样的飞控软件问题导致坠毁、飞行员曹先建受重伤。截至2023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因为飞控软件设计的缺陷,已经导致坠毁4架歼15,而歼15总共就生产了50来架——这个失事比例实在太高了。更离奇的是,张超烈士牺牲不久,居然一架纯粹的陆基战斗机:歼11BS也出了飞控问题,这架飞机因为飞控软件故障导致在空中失去控制长达26秒并进入尾旋!不过由于歼11BS气动外形相对没有三翼面的歼15那么复杂,再加上苏27系列优秀的升力体结构,又是在超高空,所以最终飞行员有时间断掉电子飞控,手工操作改出尾旋,平安降落。

歼15使用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与歼11BS差别不大,连歼11BS这样的陆基战斗机飞控都会出问题,就更别提气动造型更复杂、起飞降落条件苛刻万倍的舰载战斗机了………因为飞控软件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格地说,歼15至今都不是一款技术上完全成熟的机型。当然,这里还是要说一句公道话:歼15的飞控系统不归沈阳601所负责,而是由西安618所负责研制。但沈阳的601所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责任,舰载战斗机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协调的综合平台,601所是负责整合总装的最后一道关卡,应该说也有一定责任。

说白了,歼15本质上还是属于苏27系列,发生这样的问题,根子上还是我们的老毛病——对该系列飞机的性能“脾性”没有真正吃透,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要知道,苏27在设计时采用了极为大胆的涡流发生器+后掠翼以及升力体组合,而苏33(歼15)又更进一步,在这基础上采用三翼面布局,这使得飞控软件系统的难度更上一层楼。

作为静不稳度的三代机,飞控软件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在俄军后来的使用中,苏33也出现过俯仰失控的问题。但毛子用强行限制攻角的方式,以牺牲舰载机机动性能为代价“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他们航母瘫在船坞大修好几年了,能飞的苏33和飞行员估计也没多少了,他们对继续完善舰载机兴趣了然。而我们对苏27系列的气动特性认识其实并不深刻,现在因为毛子摆烂,也抄不了啥了,关键是飞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更是无从抄起,我们靠套用陆基型歼11BS的飞控来解决问题,或多或少会留下隐患。事实上,这类失败的例子并非歼15独有,以色列的狮式(LAVI)战斗机做得就更为极端,它采用了激进的近距耦合鸭翼的超不稳定结构,随控布局设计,有九个独立的控制面:两个前翼、两个前翼襟翼、两个内侧升降副翼、两个外侧升降副翼及一个方向舵,所有控制面均由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控制。

然而美国人并没有把飞控软件设计的“诀窍”教会给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自己编写的飞控程序根本应付不过来如此复杂的气动设计,在造了两架原型机、进行了八个月“中规中矩”的试飞后发现——飞行员开这架飞机根本不敢做大幅度的机动动作。

以色列军方为此提出了多达116个问题,以色列的航空专家们太自信了,以为自己短时间就能摆平飞控软件,结果试飞到最后才发现不可挽救的缺陷,改进它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是以色列这个小国根本无法承受的,最终只能忍痛被迫放弃。

成飞专家组考察还处于试飞阶段的以色列狮式战斗机

而成飞歼10由于有后发优势,它充分吸取了狮式激进的鸭翼近距耦合的教训,采用相对保守的鸭翼中距耦合,611所则在以色列飞控软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歼10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飞控软件而导致飞机坠毁的事故。

左为以色列的狮式,右为中国的歼10。

歼10主翼和狮式大不相同,采用了结构复杂的扭变切边大三角翼,虽然牺牲加工便利性和失去了翼尖导弹位,但机动性更为出色,是发动机推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空优战斗机的最佳之选。一不小心扯远了,赶紧回到歼15。歼15作为中国海军目前唯一可以实战的舰载战机,10多年时间就这样带着飞控系统隐患飞行。——当然沈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一方面沈阳601所和西安618所积极沟通,全力攻坚飞控软件;

另一方面,沈飞准备“釜底抽薪”,既然三个翼面这么麻烦,那么干脆把歼15的鸭翼去掉,换成歼11BS的正常布局得了!

歼11BS正在模拟航母滑跃起飞——没有歼15的鸭翼,事实上沈飞一直在兴城基地进行歼11BS直接上舰的试验。——我们在几个月前的新闻里也可以看到,出现在最新航母“福建”舰上的舰载机1:1模型,不是传说中的歼35,而是已经没有标志性鸭翼的歼11BS。

国外媒体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把进行了改装的舰载版歼11BS直接称为歼15B(见下图)

沈飞在和海军的沟通中,不经意发现使用折叠版的歼11BS(歼15B)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利好——那就是不带鸭翼的歼15B由于尺寸有一定缩小,同样数量下使用的机库面积也更少,这就等于增大了航母机库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可以带上更多的飞机。

从上图中可看出,不带鸭翼的歼15B在机库中比带鸭翼的歼15拥有明显的面积优势,占地更少,可停放更多的飞机。时光荏苒,歼15已经正式服役15年了,是到了该退役的时候了,但歼15差强人意的表现,或多或少影响海军对沈飞能否承担五代隐身舰载机研制重任的信心。关键的是2012年就开始研发的歼35(歼31),至今也十二年有余,福建舰电磁弹射都整备完毕了,虽然传出9月份进行了电弹试飞的消息,但官方没有任何能够证实歼35从航母起降的文字或者画面,并且眼尖的网友发现,福建舰此次出港海试带着的是两种舰载战机:一种是去掉鸭翼的歼15B,一种就是歼35………

看来海军还是保守了,或许海军在想,万一沈飞歼35实在不行,总不能让偌大的军舰没有飞机可用吧?——那就先让歼15B顶上呗!

————————————————

如果,沈飞集团在和成飞的歼20竞标空军主力战斗机失败之后,最近再失去海军下一代隐身主力舰载机的订单,那么这家拥有上万职工的“大厂”以后何去何从?

难道还要不断在苏27上拉皮整容吗?或者让海军使用非隐身的歼15B,去对阵美日韩的隐身战机F3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