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将领年羹尧戎马一生,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历史上留下了威名。他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
随着《甄嬛传》热播,华妃娘娘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华妃这个角色,正是以年羹尧妹妹敦肃皇贵妃为原型所塑造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关于年羹尧的家族,还有一笔让人们忽略的精彩。那就是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他是个优秀的科学家,也是医学奇才,此外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才能。
年家兄妹之所以如此优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家学渊源。
年希尧(1671—1738),字允恭,号偶斋主人,享年67岁。为清代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人,隶属满族汉军镶黄旗。年羹尧祖籍安徽怀远(疑奉天府),祖上后来迁居到辽东北镇。在顺治年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考中了进士,进入汉军镶白旗。后来曾就任和州也就是如今安徽和县的知州。
在祖辈的艰苦奋斗中,年家也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年氏兄妹的父亲年遐龄起初只是负责抄写满文汉书,后来逐步升迁,成了一名封疆大吏,一生清廉,政绩斐然。
再后来,年遐龄的小女儿成了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胤禛即位后,成了雍正皇帝,侧福晋年氏深得圣宠,被封为贵妃。年羹尧更是战功赫赫,成了威震朝野的大将军。
而大哥年希尧则是在科学、医学等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起初,年希尧也同样是从政,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从笔帖式干起的。后来一度成为广东巡抚和工部侍郎,成了朝廷二品大员。
但是年希尧并不精于做官,雍正皇帝评价他“有傻公子的秉性”。
也许,正是这种天然呆的秉性,才使他在后来投入研究,著书立说。
按照原有的轨迹,如果一切如常,年希尧可能会做一辈子的官,过着富贵舒服的官家日子。
但命运偏偏无常,残酷地收回了年家的荣耀。
雍正三年(1725),年羹尧失宠,被解职。后来又被列出九十二条罪状入狱。紧接着,他们的妹妹年贵妃病逝。
曾经风光一时的年氏家族,颓然崩塌。
年羹尧倒台,整个家族都受到了株连,年希尧也被免了职。
但不久后,年希尧又再次被雍正皇帝起用,任命他为内务府总管,管理皇家的衣食住行。
经历了官场沉浮后,年希尧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人生之追求,不一定非要是仕途,还可以有另一种精彩。
于是,他一头扎进书中,开始了钻研之路,在朝堂之外探寻世界的秘密和人生的价值。
年希尧对中医很有研究,经常与友人讨论医药,遇到新的医方就记录下来。后来他还编著出《年希尧集验良方》六卷,在养生、伤寒、感冒、瘟疫瘴气、脾胃、暑证、泻痢门附有长篇论述。以病证为纲、以方为目,每方必有主治证、或简言医理,或论后有方,方有渊源,药有剂量,服有制法,其备无不详。囊括了现代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骨伤、肿瘤、皮肤、疮疡、牙科、男女性病、生殖不孕不育、痔瘘、美容、乌发、生发等科,治疗病种多达百余种。《年希尧集验良方》是一部内容翔实、立论中肯、方药平易而效著,诸科皆用,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医方书。尤其是在美容、乌发、生发、男女性病、生殖不孕不育方面的方剂,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和商业开发价值。
另外,还编著了《本草类方》十卷,全书内容是以《本草纲目》第三、四卷主治百病为纲目,以天干为分部,以病名为分类,以症状为题目,分别详细引出用药、用方、用验、用案、用针、用灸、用砭、用酒、用丸、散、膏、丹,汤等多种方法,采纳汲取历代医书所载方药秘籍,更有“宫禁之秘”和史书杂著,及佚失的古医籍,汇为一编。通过初步考证研究,匡正了现诸多医学文献认为,该书是“将《本草纲目》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错误论法。全书共10卷,计16册,约10余万字,搜集病种113类,汇辑病症千余种。
年希尧爱好音乐,喜欢古琴,曾拜在扬州琴家徐常遇的门下,成为了广陵琴派传人之一。并且他还对当时通用的韵书字典《五方元音》进行了研究和增补。书画也同样是年希尧心头之好,他绘画技艺精湛,善于绘山水和花鸟。他的画作仍有不少存世。
在历史研究上,年希尧也同样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他依据朱熹的《通鉴纲目》编撰了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年代体系的《纲鉴甲子图》。这本书被欧洲翻译为《中国历史年表》,1729年在罗马出版,引起欧洲汉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在医学、美术、音乐、历史等方面步步开花的年希尧,可谓是一个优秀的跨界者。但他所涉猎的,还不只这些。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总会琢磨出点门道,做出点成绩。
年希尧为官期间,后来曾被任命为景德镇的督陶官。本着钻研到底的精神,年希尧又对陶瓷下手了。当时珐琅彩瓷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年希尧不断研究新技术,终于研究出了制取原料的方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升级,增加了十多种釉色。在他主持下烧制的瓷器也被称为“年窑”。《陶录》上称他管理窑务时“选料奉造,极其精雅”。
年希尧的跨界之路,并不止于此。他对数学也有一定研究。
清代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传记集《畴人传》中,就曾记载了年希尧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他的数学著作有《测算刀圭》三卷,包括《三角法摘要》《八线真数表》和《八线假数表》各一卷,另有《面体比例便览》一卷,介绍了器物容积计算方法等方面实用的知识。
年希尧还写了一本《对数广运》,首次把对数表这种现代的数学工具引入中国。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也对他由衷钦佩,称他“手制小浑仪测算诸器,罗列几案,并极精好,辉映座间。公临下以简,庶务多遐,亦亲承诲迪,观其所藏奇器奇书,曰闻所未闻”。
因为喜爱数学,年希尧还特地向西洋画师郎世宁学习透视知识,并得到了一本讲述透视学的书。年希尧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研究。很快,他不仅洞悉了原著的要义,而且还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他将这些精粹创作成书,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视学》,该书于1729年出版。
他在《视学》一书中,绘制了十幅焦点透视画阐述透视原理。它运用几何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在平面上更真实地展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视学》2卷可说是中西结合的第一部画法几何。70年后,法国蒙日(1746~1818)给出画法几何理论较为详尽的阐述。在《视学》1729年初版序言中年希尧说:“余曩岁即留心视学,尝任智殚思,究未得其端绪,迨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郎能以西法作中土绘事。”可见《视学》是年希尧吸收了欧洲和透视方法,又经多年悉心钻研,采中西方法之众长而编撰而成的。再版《视学》出于1735年。
《视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透视原理作图的方法。全书画有很精细的图形,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立体图;另一种是平面图。立体图又包括透视图和轴测图。对图的作法书中也讲述得完整、详细,说明作者不仅能画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建树。
立体图的画法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像北宋时《武经总要》中的兵器图、《营造法式》中的建筑图都采取了与现代的斜二测投影图相似的方法。清代梅文鼎对正多面体互容问题的多种论述,也为用轴测图画正多面体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梅文鼎在《环中黍尺》中创造的球面三角形图解法更是别具一格。然而,作为系统的画法几何则是年希尧的《视学》。可惜的是,《视学》印数很少,未能在中国发展出一门独立的数学分科。
此外如今广泛使用的“地平线”“视平线”等术语,就是年希尧在《视学》中发明的。
年希尧精益求精,非常具有钻研精神。在《视学》出版之后,他觉得自己研究得不够深入,于是便继续钻研,和郎世宁“往复再四,究其源流”,并翻阅古籍,查找资料,经“苦思力索,补缕五十余图,并附图说”,在1735年出版了修订版本。
年希尧一生大起大落,所爱之事,一一遍尝,而且都钻研出了斐然成果。他的成就,有天分、有聪慧,但同样也有热爱和执着。
即使年希尧的光环被弟弟年羹尧遮蔽,但他所学所创,将世代流传。
于己,不枉此生,于后世,则是留下了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