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怎么预防?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用什么药?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怎么治疗?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怎么处理?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用什么药好得快?
在养殖河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细菌性疾病,比如河豚的烂鳃、烂身、烂鳍、肠炎、出血病等。应该对水源进行及时的杀菌和消毒,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具体来说一下,河豚的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的症状和防治。
一、河豚烂鳃烂鳍的症状和原因
1、河豚烂鳃病
河豚烂鳃病的病原为柱状纤维粘细菌,患病鱼体游动缓慢,初期体色发黑,随着病情的加剧体色逐渐变白,烂鳃严重时,河豚鱼体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给养殖户朋友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打开鳃盖可见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常呈灰白色,并经常黏附淤泥和其它杂物碎片,鳃丝未端腐烂,鳃丝蜷曲。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高温季节的7月一8月为高发期,发病死亡率高。
病河豚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呼吸困难,在水中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食欲减退。打开鳃盖,肉眼可见鳃丝粘液增多,严重时末端腐烂缺损,有的鳃丝呈灰白色,常粘附淤泥和杂物碎片。
镜检取几个鳃丝及粘液放在载玻片上,加2—3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置几分钟后观察。在鳃丝边缘菌体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不停抖动或摆动,也可见单个菌体的游动。鳃丝末端腐烂,鳃丝卷曲。
烂鳍病根据侵害鱼的病原体,可分为黏细菌性烂鳍病、原生动物烂鳍病和中华鲺烂鳍病3种。黏细菌性烂鳍病,流行时间多在4~10月份;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集中在7~9月份;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多在6~10月份。
体色发黑,病鱼游动迟缓,在水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严重烂鳍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随后不食。打开病鱼鳃盖,由于病因不同,肉眼可见鳃上病灶部位和发病鳃丝颜色各不相同。
黏细菌引起的烂鳍病,鳃盖内表面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鳃线、鳃丝呈黄白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病鳃的鳃丝呈白色。
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鳃瓣瘀血,多黏液,鳃尖丝往往腐烂成半月状,病鳃的鳃丝呈红色。
2、河豚烂鳍病
体色发黑,病鱼游动迟缓,在水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严重烂鳍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随后不食。打开病鱼鳃盖,由于病因不同,肉眼可见鳃上病灶部位和发病鳃丝颜色各不相同。
黏细菌引起的烂鳍病,鳃盖内表面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鳃线、鳃丝呈黄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鳃瓣瘀血,多黏液,鳃尖丝往往腐烂成半月状,病鳃的鳃丝呈红色。
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病鳃的鳃丝呈白色,患病河豚体表溃烂的症状十分明显,很好辨别。
烂鳍病根据侵害鱼的病原体,可分为黏细菌性烂鳍病、原生动物烂鳍病和中华鲺烂鳍病3种。
黏细菌性烂鳍病流行时间多在4~10月份;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集中在7~9月份;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多在6~10月份。
是一种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原体可分为黏细菌性烂鳍病、原生动物烂鳍病和中华鲺烂鳍病三种。
河豚烂鳍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体色发黑、病鱼游动迟缓、在水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严重烂鳍导致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直至不食。病原体不同,病灶部位和发病鳃丝的颜色也会各不相同。
预防河豚烂鳍病的方法包括经常检查水质情况、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保持水体清洁、放养前对水体进行消毒。治疗烂鳍病应在判别病因后对症施药,例如黏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可以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治疗。
此外,河豚烂鳍病也可能由海葵棘毒类引起,这种毒素会影响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鱼体表发红、肿胀、烂鳍、游泳异常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盐浴2~3天,以及使用特定的化学药物进行浸洗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河豚烂鳍病与其他疾病如白口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对河豚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是关键。
3、河豚肠炎病
病原为肠点状气单胞菌,患病鱼体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肛门出现微红,后期肛门红肿并伴有炎症。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部分肠管呈现紫红色。鱼体常离群缓慢独游,体色发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
有的发病河豚还有腹水及肝脏病变,肠炎病常和烂鳃病并发。肠炎也是养殖河豚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可能与饲料有关。
本病的病原体初步认为是产气单胞杆菌。饲养管理不善,水体不清新或饵料没有定质、定量、定时地饲喂或诱饵发生霉烂变质,养殖池塘鱼种、食台没有消毒等都容易产生本病。
病鱼游动迟缓,离群,食欲减退或拒食。病鱼腹部膨大显红斑,体色变黑,肛门外突红肿,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色。
多数鱼肠内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黏液。常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死亡。有时肠炎病与烂鳃病同发,不久即死亡。
河豚肠炎病症状病鱼离群缓慢独游,鱼体发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患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食,肛门出现微红,后期肛门红肿,并伴有炎症。
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部分肠管呈现紫红色。有的发病河豚还有腹水及肝脏病变。肠炎病常和烂鳃病并发。
河豚肠炎病病原肠点状气单胞菌。有的发病河豚还有腹水及肝脏病变。肠炎病常和烂鳃病并发。流行肠炎是养殖河豚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可能与饲料有关。
预防应严格执行池塘彻底清塘消毒、水体消毒、鱼体消毒,投喂坚持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投新鲜饵料,切实做到池塘、鱼种、食场和食台的消毒。投饵料要保证质量。改善水质。
4、河豚爆发性出血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病鱼体各鳍基部和鳍条充血,严重时各鳍条、上下颌、眼睛、背鳍基部至尾鳍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部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
有的肠内有淡黄色粘液,肝脏淤血或充血,胆囊肿大,脾脏偏黑。病情严重的鱼体则狂游、乱窜,或静止侧卧于水底不动,最后衰竭死亡。
该病在河豚养殖全过程中均可发生,尤以养殖水体持续保持高温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出现症状后24小时即开始大量死亡,对河豚养殖的危害极大。
河豚出血症的病原弹状病毒。河豚出血症的症状 病鱼少食或不食,有时在池边或水底静卧,表皮呈斑点状出血,有的重病鱼表现为特异狂躁乱奔,类似河豚的白嘴病症状。
解剖病鱼可观察到,肠内无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或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呈淡黄色,脾脏充血肿大,有腹水。
腹腔积水、肝退色、灰白,影响鱼的呼吸,底部呈漏斗状,投喂坚持定时、定量定点、定质,肝、肾、脾出血,2.河豚出血症病原为弹状病毒,镜检鳃上又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
食欲减退或拒食,三防网箱丢失,投喂优质饵料,只要有河豚摄食就可以。
①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以头部最为明显。②病鱼鳍条基部出血,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充血或出血。
③解剖病鱼肌肉出血,肠道充血或出血,伴有肝脏、肾脏充血、脂肪肝等情况。
预防方法有:放苗前,彻底清池消毒,平时定期用漂白粉,还可以用海得宝喷洒全池来预防该病,效果不错。
二、河豚烂鳃、烂鳍、肠炎、出血病的预防和用药
加强增氧,避免鱼因缺氧加重死亡。重点防控气泡病。调节水质,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经常检查水质情况,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保持水体清洁,放养前对水体进行消毒。
加强饲料营养,增强河豚体质饲料是河豚汲取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优质均衡的全价配方饲料,保证河豚的营养充足。
防水变、缺氧,5、6月份是渭南地区全年温差最大的时候,经常出现水变、返底等情况,导致池塘缺氧严重,若池塘溶氧长期低于3mg/L,就会导致鱼体体质下降,很容易诱发病毒病,平时应多改底增氧,预防鱼体缺氧。
提高其免疫力,如投喂中草药添加剂获利安糖萜素,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预防水产疾病的发生。
可以使用海得宝,成分有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噬菌蛭弧菌总数≥6×109pfu/ml 。
能够处理弧菌属、气单胞菌属等G -致病菌所引起的水肿、烂嘴、萎缩、滑板、僵硬症、腐皮综合征。海水鱼类烂鳃、烂尾、肠炎、腹水、疖疮、体表溃烂、出血等。
还可以净化水质,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性,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体环境。
且能促进生长,富含促生长因子与营养物质,加之菌株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可增强食欲与摄食量。
用法用量:外用泼洒:露天单养池每亩·米水体泼洒量为10-20ml,连用2天,根据水质情况以后每5-7天泼洒一次。
混养池每亩·米水体泼洒量为10-15ml,连用2天,根据水质情况以后每7-10天泼洒一次。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