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人生的失败,不是事业的低谷,也不是家庭的破裂。
而是亲人的离世。亲人,作为人生人际关系中捆绑最深的一类人,亲人的离世无异于剥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的事情,但有一些死亡确实刻骨铭心。
这其中最让人心痛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因为这种离世打破了自然年龄更迭的顺序,带来的痛苦并不是正常预设的。子女比父母“走的早”,给父母带来的痛苦难以估算,按理说不是死亡人群中最多的人群。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承担这样的痛苦。有人说孩子离世是猝不及防,但其实这种痛苦却早有征兆。被漠视的痛苦除去天灾人祸,孩子离开父母,就只有一种可能,他自己选择的。而孩子自主选择离开世界,有很多种原因造成。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由于生活的痛苦,导致情感需求被忽视,人生被否定。这种漠视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最终坍塌,有百分之九十是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安全支撑,甚至有可能孩子痛苦的来源,大部分是来源于父母。很难以置信,对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在孩子出生时,对他的父母天生的拥有情感需求。孩子渴望来自父母的肯定,渴望来自父母的表扬,最在意父母的评价。可以说,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最容易影响孩子的情绪、想法及世界观。所以,一旦父母对孩子进行情感批判,就会影响孩子很大的情绪波动。可能有人在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怎么可能会对孩子进行批判呢?事实上,这种批判在生活中真的不少见。这种批判来源于对孩子的高要求,有要求是应该的,但是这个要求应该是基于孩子的目前状态,而制定的一种对孩子具有激励作用的标准。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对孩子具有激励作用。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标准。这个标准很难考量,却必须把握,因为一旦过界,就会对孩子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在上学期间,父母一定会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假如说孩子面临高考,最后100天冲刺的时候,父母一定希望孩子能够抓住最后的机会。但其实孩子学习的情况更多的,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最后100天冲刺是锦上添花。有的父母就会了解这一点,就会鼓励孩子,或者要求孩子保持状态。但,有的父母就会对孩子的学习具有强控制欲望,要求孩子超越所有人,要求孩子长青不败。这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一旦孩子失误了一次,或者说考差了一次,父母就会陷入混乱和暴躁的情绪中。而这种情绪带来的一定是迁怒和贬低,一定会破坏孩子内心的情绪平衡。站在父母的角度,父母可能通过以往的经验会对孩子做一些要求和期望,不希望孩子走弯路走错路,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需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适合父母选出的道路,更不意味着单个的失败就表明孩子毫无价值。当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用从上向下的俯视眼光去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情感就会失衡。长期在这样失衡的情况下,孩子就会质疑自己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而这种控制和俯视,本质就是漠视孩子的情感,漠视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带来的,是打着好心好意的名义定义的痛苦。被控制的麻木孩子对于父母,是珍宝,是传承,是延续。父母对于孩子,是方向,是寄托,是意义。良性的亲子关系是能够互相促使,和谐进步的。而恶性的亲子关系一定是不平等且严重失衡的。这种不平等的失衡体现在一方对一方的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这种控制大多是无意识的,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对于孩子的强制和掌控。其实如果想要看出一个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是否控制,就看孩子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是以谁为主导。孩子的每一次人生选择是你们共同完成的吗?这种共同完成是孩子主导,父母辅助的吗?这决定了谁是孩子人生的主导者。虽然没有父母,孩子也不会出生,但父母应该把孩子作为一种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庸。要尊重他的自主权和作为独立自然人的选择权。虽然这话看着有些夸大,一定会有人觉得不至于,但是,生活中却充满了以爱为名的控制。孩子报的每一个兴趣班是他选的,还是父母认为他应该学的?孩子高考填的志愿是他自己想要的专业,还是父母认为前景好适合他的专业?甚至于,孩子每天穿的衣服是她自己搭配的,还是父母认为不合时宜,强迫他换掉的?有一个单元短剧《妈妈的遥控器》,讲的就是一个母亲拥有了可以控制儿子人生的遥控器。一旦母亲认为儿子的选择做错了,她就会选择返回键,让孩子重新经历。在这样的操控下,孩子经历了多次重新选择。儿子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重新来;报名了与学习无关的足球班,重新来;考去了外地的学校母亲不愿意,重新来;谈了一个母亲不喜欢的女友,重新来......每一次重新来,都是未经过儿子允许而母亲强行控制的,全部都是母亲主观的想法。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强制控制下,儿子终于精神崩溃了,家中自杀,却被崩溃的母亲看到,按下了返回键,重新来,儿子又活了。剧中的儿子连死亡都不能自己选择,第一次自杀,他还有一些害怕和惶恐。被母亲一次次的返回之后,他逐渐麻木了,能够面不改色的用钢笔捅脖子。所以这种控制就是会给孩子带来逐渐麻木的情感生活,当孩子不再自主做选择,那他还算一个独立的个体吗?当他对世界逐渐麻木之后,他要选择离开,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世界没有吸引他留下的东西,并且世界也没有返回键。所以很多孩子早亡的家庭,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苦,也是来源于此。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为何选择离世,他们为孩子编织了一个以爱为名的牢笼,把孩子作为了附庸捆绑在身边。孩子离去,他们当然不能理解,也万分痛苦。因为这种爱变成了伤害,不仅对孩子,也对父母,他们会一直沉浸在悔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