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的笛声,西夏党项人的三百年崛起之路

闲说宇俊星 2023-10-10 12:06:04
西羌,东汉的牛皮癣

羌人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记载源于商代的甲骨文。在当时,羌这个字也是商人对西部邻居包括西周的蔑称。

甲骨文中的“羌”,经常被商抓来当人牲

周代时与周交好的羌人部落与周人世代通婚,逐渐融入了朝贡体系。而那些关系疏远甚至敌对的部落,则继续与关中的周、秦政权为敌。至汉代时,已有150余羌人部落广泛的分布于新疆、西藏、河湟谷地等地。

商人伐羌,获取人牲

在西汉时期,羌人就不断发动叛乱。汉宣帝重用赵充国平定了羌乱。赵充国一路打到青藏高原,但他也认识到了羌乱的根源,在平定羌乱后就放弃了屯田政策,将士地授子羌人,并册封羌族首领为官员,实行羁摩管辖。西北高原稳定了一段时间。

赵充国

东汉早期,搞定了漠北的匈奴残余,取得了勒石燕然的丰功伟绩。此刻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诸部还没有占据蒙古高原。给东汉帝国持续放血的是西部边陲的羌人部落。汉末西凉和并州军阀的崛起很大程度是东汉王朝连年对羌人征战造成的。

东汉凉州军阀因为讨伐羌人得战争崛起

东汉建立后,在羌人聚集河涅谷地并未停止屯田,甚至加大了屯田的规模。而且不断的内迁羌人到内地,搞了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放了几千年羊,小部落聚集惯了的羌人。面对新的环境陌生邻居的行为准则和编户齐民的拘束,肯定不习惯,加上不少凉州官僚一直横征暴敛。整个东汉羌人的叛乱就没停过。

“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社,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患无聊,故致反叛。”——《后汉书·西羌传》

董卓、皇甫嵩等前三国时期的大人物全部有在西凉羌族征战的经验。

东汉经常发生“羌乱”的几个郡

不过羌人活动的川西、陇山和青海等地,地处高原,各部落之间又是难走的小路连接。相比中原王朝北部和东北部的“蛮族敌人”。羌人各部落之间没有能服众的可汗或者单于。各个部落天天掐架,“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的规模。

吐谷浑时期

南北朝时,一部分羌人进入中原参与中原混战。也有很多部落继续在陇山、青海湖附近放羊。

此时鲜卑族慕容部首领吐谷浑从居住在辽东故地西迁到内蒙古阴山一带。西晋永嘉末(313年左右),吐谷浑又率领部众从阴山南下经陇山,迁至今甘肃临夏西北。不久,又向西向南发展,征服并统治了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的羌族。

吐谷浑王国位置,和今天青海省位置重叠较多

鲜卑人的组织力和武力对河湟谷地牧羊人是降维打击,不多久羌人就臣服这群外来的鲜卑人了。

不久“党项”人终于在中原的史书里面露面了。《旧唐书》详细地分析了该民族的由来:“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党项本是西羌的分支,直至北周年间才逐渐强盛起来。

隋末唐初的党项部落依旧处于“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的部落状态,各部落之间互不统领,各玩各的。

鲜卑人的王国在青海附近传承了300多年,时不时跑到河西走廊打家劫舍。到了隋唐时,中原王朝结束了几百年纷争开始把目光投向青海的吐谷浑王国。吐谷浑国王打又打不过只好投降,但是吐谷浑此时的国王慕容伏允堪称7世纪的游击战专家。一旦中原王朝撤兵就带着部队继续抢钱抢粮,中原王朝一回头,就烧草,烧粮,一路三光把中原王朝的进攻逼退。

终于时间来到了贞观8年末,大唐皇帝、天可汗不惯毛病,让李靖、李世绩、侯君集等带着唐军开始了灭国套餐。第二年唐军起兵踏上高原。

党项人,唐军灭亡吐谷浑的带路党

军神李靖打仗,看着平平无奇,但是打着打着敌人就输了。因为李靖在其他很多地方下了功夫,出征吐谷浑之前,青海湖附近的党项部落已经想当大唐带路党了。李靖拜访了部落首领,青海湖东岸党项部的首领拓跋赤辞已经答应会挑牧民给唐军当向导,另外会支援唐军粮草。

李靖

当李靖率领的北军和侯君集、李道宗率领的南路唐军在吐谷浑从横驰骋的时候。不论吐谷浑国王是诱敌深入、放火烧粮还是分成小队逃到黄河源头。通通不起作用,唐军就像装了永动机带了GPS一样,连着追的吐谷浑主力从高原到雪山,从雪山到峡谷,从峡谷到大漠。最后契苾何力、薛万彻兄弟追吐谷浑国王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国王护卫实在受不了了把国王杀了,投降。

唐军一路向西,将吐谷浑灭国

这一仗党项部落给大唐天子留下了好印象,允许一些党项人内迁。也没有对党项部落编户齐民,继续尊重党项人的生活习惯。于是从贞观年间开始,不少党项人开始内附。这群牧羊人终于开始了300年的漫漫崛起之路。

“俗皆土著、居有栋宇”

唐代的党项部族内部已经形成以“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为首的八大部族联盟,开始从原始社会末期向部落联盟阶段进化。

吐蕃占据高原,党项部落内迁

鼎盛时期的吐蕃占据了吐谷浑故地和西域

也是在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新兴的吐蕃王朝跃跃欲试要走下高原。比邻吐蕃的吐谷浑故地开始受到吐蕃人的侵扰。

吐蕃人不断出兵攻击青海湖和松洲附近党项诸部。到了唐高宗时期,吐蕃军神论钦陵和其兄弟掌控吐蕃军政大权,开始与唐朝争夺凉、松、茂、嶲(今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肃东南部)诸州。更是在670年拿下安西四镇、大非川击败薛仁贵,678年再次在青海湖击败18万唐军。

党项人内迁

8世纪初生活在唐和吐蕃之间的党项诸部受到吐蕃不断地侵扰,开始上表请求进一步内迁。在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首肯后,党项人继续向北迁徙,并最终定居在陇右道的洮、秦、临等州及关内道的庆、灵、银、夏、胜等州。

这几个地方是唐代朔方节度使管辖的区域,后来的党项人建国也将发生在这个区域。

唐代庆、灵、银、夏、胜等州。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的边患越演越烈。763年原来的功臣仆固怀恩谋反。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在四夷威望扫地,内迁的党项诸部居然配合老对手吐蕃,多次袭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

763年10月,吐蕃调集了包括吐谷浑、党项、羌等附属民族在内的二十万大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攻势。在很短时间内,吐蕃攻克兰、河、秦、渭等陇右诸州,并马不停蹄地进入大震关,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开进长安城。长安陷入外兵之手,从李唐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最后也走上了反唐之路

唐军派出宿将郭子仪对其展开迎头痛击,加上仆固怀恩765年南下时病死,关中的危机才逐渐停息。

之后的李唐对于北部的党项诸部既分化又利用。为了隔绝他们与吐蕃的联系将多个党项部落分开居住。当时按照聚集地党项人分化为以野利部为主的“六府部落”,以拓跋部为主的居庆州陇山之东的“东山部”和居住在“地惟沙碛,俗称平夏”之地的“平夏部”等。

中晚唐后长安西北的关内道北部依然聚集了大量的唐军武装。朔方、振武、夏州、泾原、邠宁、鄜坊、河东等七个节度使有大量参与平叛的朔方军和安西军老兵。每年唐朝还从关东组织5、6万部队到关内“秋防”吐蕃。乱了一会儿的党项人也老实多了。

不少党项人加入唐朝的边军,学习先进的军事作战技术

不过德宗之后,随着大唐中央的不断衰弱,最后一批平叛的老将和士兵离世,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大唐的边将、节镇对党项诸部的态度也由控制和防范逐渐转为合作和利用,此消彼长之下,党项诸部的首脑开始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党项士兵开始充斥大唐的边军。

西北强藩——定难军

唐广明元年(880)底,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出走至凤翔、兴元。这次起义敲响了李唐王朝的丧钟。

晚唐皇室能保持对各地藩镇的优势很大的原因是中唐以后。自肃宗、代宗两朝将陇右一支边军改造为直属中央的野战部队,神策军。早期的神策军不论数量还是装备都是远高于藩镇的士兵的,而且具有相当的野战能力。

装备精良的神策军曾是李唐王朝叫板藩镇的底气

但是100年后,这支李唐皇室的“利剑”已经锈迹斑斑,但部分神策军成员都是贪慕高薪行贿进来“躺平”的公子哥。黄巢大军兵临潼关时,神策军只凑了3000人抵挡,最后潼关被攻破,皇帝仓皇出逃。

黄巢攻陷潼关

出逃路上唐僖宗李儇下诏征集各路兵马勤王。此时已然“窃据宥州”的党项部贵族拓跋思恭迅速响应,率部赶来支援。此时的黄巢起义军士气如虹,拓跋思恭所部接战不利,甚至连其弟拓跋思忠也战死沙场。

面对壮烈殉国的拓跋家族,唐僖宗李儇加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州)、绥(州)、银(州)节度使事”。当年十二月更赠“夏州节度”号为“定难军节度”。后面让大宋朝恨得刻骨铭心的“定难军节度使”登场了。

说实话整个节度使是拓跋家族靠着烈士血脉赢得的,也是大唐皇帝正式册封的。后来100年后宋太宗耍手段不去册封拓跋家族多少有点理亏。

为唐王朝流过血的拓跋思恭改姓为李思恭

后来拓跋思恭率部收复长安有功,被封其为夏国公,赐其李姓。拓跋思恭成了李家亲戚,有了皇家背书这支党项人割据夏、绥、银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末藩镇之一。

李(拓跋)思恭并不满足夏、绥之地,还在进一步扩充领地。886年初,邠宁节度使朱玫等拥立襄王李煴为帝,李(拓跋)思恭再度响应唐僖宗李儇,出兵讨伐朱玫,趁势夺取了鄜、延二州。888年李思恭弟弟拓跋思孝得到了统领鄜、延诸州的“保大军节度使”之位,至此,党项拓跋部形成定难、保大两镇掎角之势。

西北党项人的崛起对唐朝还不算啥,因为河东和中原的强藩李唐皇室已经按不住了。

梁晋争霸是五代初期的主旋律

黄巢之后唐朝进入死亡倒计时,李思恭干脆也就当个纸面效忠的忠臣,对南面打的一锅粥的局面,李思恭不参与不凑热闹。

890年唐昭宗李晔调集诸镇讨伐李克用的战争中,李思恭、李思孝兄弟选择保存实力。

895年,静难军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联军攻入长安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作战,李思恭、李思孝继续保存实力。

城头变化大王旗,我自巍然不动

唐代在907年灭亡,朱温率先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党项部赶紧拜了朱温的码头,认了新老大。作为梁国的死敌称霸河东的后唐政权肯定把拓跋氏当成了敌人。而且出兵进攻党项部所在的夏州一代

河东的后唐军在开平四年(910)和后唐长兴四年(933)先后大规模进攻夏州。但是两次都没占到啥便宜,因为中原局势更凶险,后唐对西北的党项人忍了。

后唐雄主李存勖,一代戏剧爱好者

虽然认后梁做老大惹了一身腥,但是西北的党项定难军离中原太远了,谁也不愿花大精力管他们。党项人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干脆继续认黄河流域的政权做老大。

后唐之后的后晋在937年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并加食邑实封”。

后汉建立后,李彝殷又继续拜码头并接着借平定李守贞等三镇叛乱之机要求将静州(治所在今陕西米脂)隶属于定难军。

躲在西北一角地党项人

赵家兄弟来了

五代50年匆匆而过,新的统一大势在酝酿。

960年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得知消息的夏州节度使李彝殷闻立刻遣使奉表称贺,为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名讳,主动改名为李彝兴,以示归附。

此后为了讨好宋廷,李彝兴不仅主动出兵抵御北汉对宋的侵扰,并向宋贡奉马匹与牦牛。

胖壮大汉,宋太祖

整个时期赵匡胤的统一方针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西北那边先晾一边,先解决南方的问题。而且党项拓跋部久治夏州,贸然将其拔除只会遗祸无穷。

宋太祖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这位志向高远的皇帝想把西北半独立了100多年的党项人全部编户齐民。

宋太宗

感谢太宗皇帝刷的火箭,党项拓跋部的蜕变

宋太宗继位后,先是耍了小心眼。880年党项部的定难军节度使过世,使节来到汴梁请求册封新的定难军节度使。宋太宗先是留中不发,摆了使者一道。最后给了一个定难军观察留后,把正式编制搞成了临时工。党项人也是郁闷,原来中原皇帝还这么多心眼。

2年后这个定难军留后又死了,宋太宗继续耍心眼,放着不认命。西北的党项部李继捧没办法只能自立为定难军节度使,遭到周围一圈党项部的围殴。心疲力尽的李继捧要求内附,西北那一摊子事我不管了,宋太宗欣然接纳。

宋太宗不给党项人定难军节度使名分,李继捧搞不定其他势力,干脆率族人跑到汴梁去了

就在李继捧率族人前往汴梁之际,其族弟李继迁却坚定了“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的计划。982年李继迁率数十人出奔夏州东北三百余里的地斤泽,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反了。

最初的几年里,李继迁的人马实在是战斗力弱鸡,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这个年轻人会骗会偷袭,居然借着投降的名义把宋将杀了。

宋太宗朝令夕改的政策也给了李继迁喘息之机,每次李继迁要完犊子了,马上请降,宋太宗刚答应,李继迁就跑了,养精蓄锐后再出来折腾宋军。这几年虽然军事上不成功。但是李继迁政治工作做的很出色。

刺头李继迁,西夏国的太祖

党项人的祖先几千年来都是青海湖畔,祁连山下放羊的牧人。大小部落几百个,谁都不服谁。当年拓跋部能勉强服众就是有定难军节度使这个称号,背后是中原皇帝。

如今的党项人在连续几年的宋军进剿下,慢慢有了聚合的趋势。毕竟他们从贞观年间就内迁到灵州一带,200多年了不少人也变成了耕地的农民。虽然几十代人放牧养成松散自由的民族习气还有很大影响。但是战争总是能改变一些东西的,李继迁这个毛头小子开始有了党项首领当仁不让的号召力。

为了取得外援,986年李继迁派遣心腹谋士前往辽国寻求帮助,不久辽国宗室耶律襄之女义成公主嫁给李继迁。这样有了辽国靠山,党项这个反贼身份更让太宗窝火了。但是他目前还没精力对付李继迁,太宗年间最大规模北伐开始了。这一仗不单单把宋太宗一统华夏的雄心壮志打的粉碎。而且众目睽睽之下太宗驴车漂移,把皇帝身份也给作践了,辽人引为笑谈。

北伐失败后,太宗把大侄子逼自杀

当时太宗漂移地太远,军中一时找不到皇帝,有人便提议让太祖儿子赵德昭继位。所以宋军撤军后这次北伐太宗不但没有赏赐,还把自己这位侄子逼的自杀了。

至于西北一摊子事,太宗没办法只能把之前内附的李继捧送回去以夷制夷。987年这次李继捧赐名赵保忠,还授予了定难军节度使及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给钱给人只要把讨厌的李继迁弄下去就行。

李继迁地造反运动持续了十几年,逐渐成了气候

李继捧回去发现党项人比之前“团结”多了,他的话比之前更不好使。在忽悠了太宗好一会儿后,太宗没办法还是得派宋军过来剿匪。但这次太宗又被耍了,第二任征讨党项的统帅上场给党项人毁灭性打击攻占夏州并且抓住了党项人所谓的军师赵保中。然后李继迁故技重施投降请赵二册封,赵二赶紧叫停前线,前线懵了不知道这是玩哪出。

为了整治党项人,太宗还搞了经济封锁,但是效果不佳。最后太宗实在看不下去,派出自己的亲信王超领军,这一仗打的实在是令人蛰舌。史官后来埋汰王超直接抄录了战报。

“帅兵六万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

6万野战军西北转了一圈就杀了13个党项人,俘获了几万只羊。

宋军西征,结果威慑力在党项人心中破产

太宗对于西北的牛皮糖,急火攻心居然把自己家房子拆了,他不顾群臣反对把坚固的夏州城摧毁,“你不想要吗,那我把他毁了”。这座赫连勃勃花费几十万人民力修筑的坚城就这样被毁了。

太宗猪油蒙心,自己把坚城摧毁

至道三年(997)二月,宋太宗赵光义病逝,其子赵恒即位。

李继迁趁势遣使致哀。刚刚登基的宋真宗赵恒不愿为此事多做纠缠,便下诏特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算是承认了他爹这几十年在西北白折腾了。

攻取河西,西夏国雏形已成

恢复故土之后的李继迁继续在宋辽之间左右逢源。而且他的野心也不仅仅是当一个定难军节度使。他配合辽景宗耶律贤进攻灵州。此刻李继迁已经表明他是要裂土分疆了。

北宋的正北已经门户大开的情况下,西北的边防也要完蛋了。此刻的河西还有汉人飞地,敦煌等地还在,如果党项人控制河西走廊的话。那赵宋皇帝恢复汉唐故土的宏伟愿望就成了彻底的笑话。

河西走廊,宋军也够不着了

可此时的宋真宗笑不出来,辽国咄咄逼人态势和北宋野战部队急速下滑的战斗力让他对西北的党项人能做的不多。

李继迁看中的灵州位于夏州西面,倚靠贺兰山,带引黄河,地理形势十分重要,而且有大量的耕地,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再往西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河西走廊,主要散居的皆是互不统属的回鹘和吐蕃部落还有丝路上的汉人飞地。

李继迁逐步控制河西

咸平三年(1000)十月,李继迁再次轻取河西重镇西凉府(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一个以“绥州为首,灵州为腹、西凉为尾”的庞然大物,初次出现在宋西北疆域的平沙瀚海之中。此刻的李继迁已经不是20多年前的毛头小子了,他的部队经过多年征战已经淬变为劲旅。

咸平五年(1002)三月,在所部兵马攻克灵州后,李继迁随即以当地“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知所备”为由,将自己的统治中心设立于此,并以自己受辽册封为西平王,改灵州为“西平府”。

此刻西夏国的雏形已形成,党项人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而一切的开始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对宋太宗耍阴谋诡计的不愤。

李继迁的孙子就是建立西夏的李元昊。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