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89)

小高语文在线 2025-01-18 00:43:1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非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材料二: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霸王之名A不成B四邻C诸侯不朝D大王E斩臣F以徇国G以戒H为王谋不忠者也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词义相同。

B. “遗”,指赠送,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词义不同。

C. “诚”,指如果,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诚”词义相同。

D. “以”,指用,与苏洵《六国论》“洎牧以谗诛”中的“以”词义不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王召回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并且废除了逐客令。李斯继续为秦国效力,并且在秦统一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司马光认为,韩非替秦国出谋划策,首先要通过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自己的主张,韩非固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

C. 韩非和李斯都曾在荀子门下学习。韩非口吃,不善言辞,但善于著书。李斯妒忌韩非的才华,于是设计害死了韩非。

D. 韩非子看到韩国日渐衰落,多次向韩王进谏,但都未被采纳。韩非子对现实不满,心怀悲愤,写下十多万字的著作。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4分)

(2)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4分)

5. 李斯在处理韩非的问题上与自己在《谏逐客书》中提到的对待客卿的态度一致吗?试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②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北宋仁宗、英宗朝名臣。②渔樵:渔翁樵夫,此处代指普通老百姓。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开篇两句概括了金陵一带的山水之美,与一般诗文写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不同,此处写出了秋日风光萧疏明丽的特色。

B. “霁色”紧承“碧天”,“冷光”承“水”字,霁色是静止的,冷光是翻动的,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

C. 词人移步换景,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江洲上。他看到密集的蓼获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

D. “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寒日”与上阕“冷光”呼应,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词人的孤寂之感。

7. 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借“六朝”表达情感,请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忆当年做歌女时被京城富家豪族子弟追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如果君王用严刑来督察百姓,用威怒来威吓百姓,那么百姓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的情感相似。

参考答案:

1. BDG

2. A

【详解】A.错误。携带/送给。句意: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

B.正确。赠送/丢失,放弃。句意: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正确。句意: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

D.正确。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3. B

【详解】B.“固然有罪”错误,“罪固不容死”意为“本来就是死有余辜”。

4. (1)我冒死渴望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用来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

(2)(法令)宽松的时候就宠幸享有名誉的人,法令严格的时候就重用披甲戴盔的勇士。

【详解】(1)“昧死”,冒死;“所以”,用来……的办法;“从”,合纵。

(2)“宽”,宽松;“名誉”,享有名誉;“介胄”,披甲戴盔。

5. ①不一致。②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不是秦国人,却愿意为秦国效忠的士人还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不是秦国人就采取不信任的态度。③李斯在韩非为秦国出谋划策时,他却因为嫉妒韩非,以韩非是韩国人,只会顾及韩国而不是秦国利益为由,请求杀掉韩非。

【详解】①不一致。

②由原文“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可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不是秦国人,却愿意为秦国效忠的士人还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不是秦国人就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③由原文“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可知,李斯在韩非为秦国出谋划策时,他却因为嫉妒韩非,以韩非是韩国人,只会顾及韩国而不是秦国利益为由,请求杀掉韩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嬴政于是召回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废除了逐客令,嬴政最终采用了李斯的计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持利剑刺杀他们,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这样,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兼并了天下。

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印玺,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韩非为使者前往秦国觐见。韩非趁机上书游说秦王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我冒死渴望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用来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不能占领赵国,不灭亡韩国,不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不能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嫉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

材料二:

韩非,是韩国公子之一。他喜好研究刑罚法律方面的学问,他的学问的理论根本根源于黄老学说。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但他善于著书立说,他跟李斯都拜荀子为师,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

韩非眼看韩国的国势日渐衰落,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可是韩王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在这种情形下,韩非痛恨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去努力地修整明确法律制度,不能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去驾驭统率他的臣子,不能使国家变得富有,不能使军事力量变得强大,也不能好好地任用贤德的人才,相反,国君只提拔任用那些轻浮、夸夸其谈、就像蛀虫一样的小人,使他们的官位在那些有大功、肯实干的人之上。韩非认为儒生利用他们所写的一些文章辞句来干扰法制的正常运行,而那些自命侠义的武人则使用武力触犯国家的禁令。法令宽松的时候就宠幸享有名誉的人,法令严格的时候就重用披甲截盔的男士,现在,国君所供养的那些人都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堪当重用的人却没有得到供养。韩非为那些清廉,方正的人士不被奸佞邪祟的大臣所容而感到悲伤,于是他观察以往成败得失的变化,因此创作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几万字的著作。

但是韩非知道游说有多么困难,他所写的《说难》对此进行了完备的论述,韩非最终死在了秦国,没能免于游说带来的灾难。

6. C

【详解】C.“移步换景”错误。从下阕“怅望倚层楼”可以知道,词中描绘的景象是词人登楼所见,没有移步换景。

7. (1)相同点:两首词都怀古抒情,借六朝的兴衰表达了对朝廷的担忧。

(2)不同点:①本词中这许多的六朝往事“尽入渔樵闲话”,无人关切,所以词人只好怀着怅惘的心情,倚高楼栏杆,看到眼前景物,自己独自感伤;②王安石的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逝去了,眼前只有“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歌姬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详解】(1)相同点。“六朝”,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对统治阶级有警戒意味。诗中写道此,都怀古抒情,借六朝的兴衰表达了对朝廷的担忧。

(2)不同点:①本词中“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历史上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结尾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自己独自感伤;

②王安石的词中六朝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了,眼前只有“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但歌姬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作者着眼当下,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8. (1)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