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我发现万圣节在近几年,身边热衷于过这个节日的人日益增多,可大多数朋友其实并不清楚这个节日究竟在庆祝什么。大家似乎只知道在这一天要把自己打扮得像鬼怪一样,在街头四处游荡。
多数人不了解为什么要用南瓜灯,它又象征着什么,甚至连万圣节究竟该庆祝万圣日还是万圣夜都一头雾水。最让人无奈的是,当一群装扮成小鬼模样的孩子来到家门口,威胁着说 “不给糖就捣蛋” 时,我们还得满脸笑容地给他们发糖。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就想好好梳理一下这个节日到底在庆祝什么,万圣节里的 “圣” 指的是哪些圣,以及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习俗究竟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万圣节” 的英文单词。“Halloween” 实际上是 “all Hallows Eve” 的缩写,其中 “all Hallows Eve” 里的 “Hallow” 意思是 “圣人”。在基督教里,所谓的圣人,指的是那些死状惨烈的英雄,他们以极其残忍的方式为信仰殉教。
从字面意义来讲,这一天原本是一个极为神圣的节日,可称为 “基督英雄纪念日”。然而,为什么如今这个节日却被过得乌烟瘴气,甚至让人感觉像是在迎接魔鬼呢?
这就得从基督教诞生之前说起。在久远的过去,在凯尔特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苏格兰、爱尔兰一带,当地的土著居民在每年冬天的第一天,都会举办一个名为 “收获节” 的节日。既然是冬天的第一天,他们会点燃篝火,向逝去的亡灵祈福。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在野外点燃篝火是否真能吸引到亡灵,我不得而知,但肯定能吸引来蝙蝠,所以自古以来,蝙蝠就被视作恶魔和亡灵的象征。
在收获节当天,还有另一个习俗。穷人家的孩子们会乔装打扮后,挨家挨户敲门。他们会做什么呢?他们会吟诗、唱歌,然后向住户索要一些食物作为交换。为什么要乔装打扮呢?说白了,即便说得再好听,这本质上还是乞讨行为,外国人也是要面子的。
基督教统治下的融合后来凯尔特地区被基督教统治。在基督教看来,收获节属于异教徒的节日,他们自然无法容忍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存在这样的节日。于是他们使出了一个极为高明的手段——将11月1日定为 “All Hallow’s Day”,即万圣日。那为什么不直接取缔收获节呢?这恰恰体现了基督教的精明之处。
收获节在10月31日,而万圣日同样也是纪念亡灵的节日。自然而然地,这两个节日便逐渐融合在一起庆祝。久而久之,万圣日的前一夜就被人们称作 “万圣夜”,这和除夕夜、圣诞夜的形成道理是一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获节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万圣夜被大家所铭记。为了进一步巩固万圣日的影响力,他们甚至将万圣日之后的一天,也就是11月2日,也定为一个节日,叫做 “万灵日”。
那么万灵日又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呢?这里我们需要普及一下基督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基督教的理念中,天堂和地狱之间存在一个 “炼狱”。炼狱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如果你下了地狱,那就如同被判处死刑;但炼狱则相当于 “死缓”,如果一个灵魂在炼狱里积攒到足够多的祈祷,还是有机会升入天堂的。大家听明白了吗?需要积攒足够的祈祷。
所以在万灵日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烘焙一种叫做 “灵魂蛋糕” 的食物,就是像这样带有十字图案的面包或者饼干。为什么要烘焙这种食物呢?因为随后穷人家的孩子会上门讨要,作为交换,孩子们会为你家中逝去的亲人祈祷,希望他们能从炼狱升入天堂。这样一来,相比凯尔特人单纯的挨家挨户乞讨,就显得体面多了。
万圣节在美国的演变故事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美国实际上是现代万圣节的发源地。南北战争结束后,大量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他们来到美国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并带来了。
当时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 “游魂野鬼” 的说法,于是爱尔兰文化中这种为亡灵祈福的万圣节,一下子就在美国流行开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南瓜灯,它的英文叫 “Jack o Lantern”,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爱尔兰和苏格兰的一个古老传说。
传说中有一个叫杰克的小混混,他非常聪明,甚至能和魔鬼做交易。有一次,他成功困住了魔鬼,并对魔鬼说:“你要我放了你可以,但你永远不许摄取我的灵魂。” 后来杰克去世了,由于他一生作恶多端,天堂拒绝接纳他。
而魔鬼遵守了诺言,也没有将他的灵魂带入地狱,于是杰克就变成了一个游魂野鬼。之后,魔鬼给了他一块燃烧着地狱之火的炭,杰克便把这块炭放在一颗挖空的萝卜里(注意,最初是萝卜),拎着这个萝卜灯四处寻找可以安身的地方。
后来随着爱尔兰移民来到美国,他们发现美国盛产南瓜,南瓜比萝卜更容易挖空,因为南瓜的芯子比较软,而且南瓜个头大,放上一根蜡烛在里面,看起来更有氛围感。就这样,南瓜取代了萝卜,虽然杰克原本是个 “萝卜头”,但到了美国就变成了 “南瓜头”。不管怎样,从那时起,万圣节有了它标志性的象征——杰克灯。
20世纪的商业化转变时间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此时美国的万圣节开始有些失控。或许是因为当时经济不景气,在万圣节这一天,年轻人会走上街头肆意捣蛋,他们破坏公物、砸碎玻璃,甚至扰乱交通秩序。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和现在一些激进的环保组织的做法颇为相似。
不过,混乱之中往往也蕴含着机遇。许多精明的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为了消耗这些年轻人过剩的精力,他们开始筹备各种狂欢节,举办各类 cosplay 化妆舞会比赛,还专门为万圣节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再加上好莱坞的助力,万圣节的面具和装扮变得愈发丰富多彩。
就这样,万圣节从一个可能引发混乱的日子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儿童节。如今万圣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庞大产业。
商人们在挖掘完孩子们的消费潜力后,又将目光瞄准了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万圣节这一天似乎只有发糖的份儿。但其实每个成年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童心,就像我们都怀念六一儿童节,都希望在那天收到礼物一样。于是,鬼屋应运而生。
在万圣节当天,成年人也会把自己打扮得像鬼一样,来到主题公园的鬼屋,被工作人员惊吓,这成了成年人在万圣节的独特乐趣。此外,女生们的万圣节装扮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而且通常都与性感元素沾边。这其实也体现了万圣节的一个核心:戴上面具,放纵一天。
从最初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到后来演变为基督教的节日,再逐渐变成儿童节,直至如今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商业节日,万圣节在这上千年的时间里能够一直延续下来。
在我看来,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深处的某种欲望,那就是在这一天可以无需承担责任地尽情放纵。好了,最后祝大家在万圣节那天能尽情放纵,享受欢乐时光,但别忘了戴上你的面具哦!
文本来源@顾爷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