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心理学小课堂——问话的“误导策略”

心理咨询师陈实 2024-12-02 09:23:08

在交往中,如何让别人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去谈话,一步步落入设下的陷阱呢?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种“误导策略”。这种策略往往见于法官和律师在法庭上通常采取,而且效果显著。

大家都知道,在法庭上的每一句不严密的话都可能成为他人反驳的对象,法官和律师们通常善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语意模糊性,采取一种误导策略,让对方通过自己的诱导,不知不觉掉进自己无意中设置的陷阱里去,从而使对方犯下逻辑上的错误。

法庭上的审讯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法官往往会这样问嫌疑犯:“你是否已经停止殴打被害人了?”

如果回答“是”,则表示你曾经殴打过受害者,如果你回答“没有”就表明你还在对被害人进行人身伤害。

事实上你或许根本没有伤害别人,但法官的提问中不知不觉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曾经殴打过受害者”。这种说话技巧就是典型的误导策略。

实验证明,所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都受到对方发问角度和方式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聪明的发问者总是预先埋下伏笔,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失误,陷入语言的陷阱。

例如,有位朋友在你家做客,你不知道他是否要留下来吃饭,想明白地向一下,又怕朋友误解自己的意思,这个时候,聪明的人就会问:“咱们今天中午是去吃粤菜,还是吃东北菜?” 当我们采用这种策略发问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方的年龄和身份以及 文化修养与性格特征,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气质必然相异,如果没有考虑这些条件而随便发问,便会有意外的状况发生。

一旦我们像法官和律师们那样熟练掌握了这种误导策略而与他人进行交谈,就不难让对方犯下逻辑性错误,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关注我,让我们在《口袋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