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凉不凉,二十七”,农历七月二十七到了,今年还要热多久?有啥不一样的?
“七月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农历七月,是秋天的第一个月。此月,秋风渐起,万物从繁茂生长趋向萧索成熟,天气从炎热开始慢慢转变为寒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就会变得凉爽起来,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会不断相互挤压、碰撞,气温也会忽高忽低。
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持续的气温上升情形,人们把这一天气现象称之为“秋老虎”。
同时,这一时期也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刻,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着凉。
今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有啥不一样?①明七日
《易经》中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古人认为,“七”这个数字有复生之意,是阴阳相生相转换的交界点。
因此,农历七月在民间被叫做“鬼月”,是用来祭祀先人的月份。而七月里每个和“七”有关的日子,都是“先人”们开始活跃的时候。
同样,农历七月的“七”,又有“明”和“暗”之分。农历七月二十七,正是七月三个“明七”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民间祭祀活动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马上就要结束了。
俗话说:“亡人天多雨”。当“先人”们活跃之时,也就是容易下雨的时候。
②丙寅日
古语有云:“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古人通常用“干支纪法”来记录时序,即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天干一地支,两两进行组合搭配来纪年、月、日、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支历”或“六十甲子”。
今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换成古人的干支历就是壬申月的丙寅日。
谚语说:“二庚出末伏,逢丙见秋风”。论阴阳五行,“庚”属金,金畏火而伏藏,故而伏从“庚日”起。
“丙”属火,丙火猛烈在天为日,太阳之火,欺霜晦雪。
正所谓:“热极生风,冷极生雨”。秋属金,为少阴,阴盛则阳衰,阴阳相对,故而出伏后“逢丙”起秋风。
今年是农历七月十一庚戌日进末伏,七月二十一庚申日“出伏”。农历七月二十七是“出伏”后的第一个丙日,也就意味着从这天开始秋风渐起,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同时,也从侧面表明这天多半会刮风。
那么,今年还要热多久呢?老话说:“凉不凉,二十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古人的谚语都是怎么说的!
七月廿七晴,百日无霜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七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百天内,都不会有霜雪落下。
而“一百天”之后,差不多也要到了小雪节气中。也就意味着,整个秋天气温都会比较高,雨雪少。
就像谚语“日晒七月二十七,秋老虎已下山”所说的那样,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七这天,出现干热晴朗的“日晒”天气的话,说明“秋老虎”已经下山了,炎热的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七月二十七日晴,十日满田金灿灿虽然,农历七月二十七晴天,预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晴天多雨水少,天气炎热。
但对地里的庄稼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正适合秋庄稼进行最后的“晒秋”。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七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今年粮食的收成必然是差不了,农业丰收丰产之兆。
就如同谚语:“七月二十七汗衣衫,棉花谷子堆成山”所说,农历七月二十七晴天,预兆农业丰收丰产之象。
雨落七月二十七,连绵细雨滴到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七这天有雨水落下的话,那么接下来阴天下雨的时候就会比较多。虽然每次的降雨量不会太大,但持续的时间会比较多和频繁。
预兆接下来的整个秋天,雨水较多,气温会下降得比较快,要记得适时增减衣物。
就像谚语:“雨落七月尾,冬天冻死牛”所说的那样,农历七月末多雨水,不仅接下来的天气会迅速变凉,当年冬天的雨雪也会比较多,天气寒冷,要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
七月廿七起北风,旱到来年三月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七这天刮起北风的话,则接下来雨水就会比较少,天气干旱要到来年的三月才会有所缓解。预兆接下来的整个秋冬时节天热少雨水,气候会比较干燥。
正如谚语:“秋里起北风,冬里要干旱”所说,秋天刮起北风,预兆接下来雨水较少,秋里蓄水少,那等到了冬天时降雪也不会太多。
小结“西风扫残暑,微月澹新秋”。农历七月二十七到了,初秋将尽,你认为古人的这些说法如今还有用吗?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儿呢?不妨,给小编点个赞,留言鼓励一下吧!由衷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留下一句“秋凉,事事顺”!为自己和家人一起来接平安,接健康,接好运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欢迎大家把想知道的俗语、掌故,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