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您单位的人事管理需求,更好的为您单位提供服务支持,谦启咨询特组织本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的参与。本问卷将需要2分钟左右的时间,所得数据将仅限用于需求调查,不会用于其他任何用途。谢谢您的配合!点击链接,填写问卷:
法定假日放假本是个好事,但因为错乱的调休机制让上班族和上学族伤不起,连续6天甚至7天的上班上学,让放假反倒比不放假更累,凌乱的调休,已经不知道哪天该上班,哪天该休息,这让加班费的核算也成为了一道复杂的算术题,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小时候,那时候是怎么放假的?
一、全国法定假日的演变历史1949年:7天法定假日
法定假日的安排,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2月23日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当时规定的全国法定假日有7天,分别是:
因为当时发布该办法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是周日单休,所以当时该办法规定:凡属于全体之假日,如适逢星期日,应在次日补假。
1999年:10天法定假日
1999年9月18日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劳动节增加了2天假期,国庆节增加了1天假期,法定假日达到10天。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2008年:11天法定假日
2007年12月14日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修改较大,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3个法定假日,调整了春节和劳动节的放假时间和天数,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2014年:春节假期调整
2013年12月11日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仅修改春节的放假时间,把除夕、初一、初二调整为初一、初二、初三:
以上是全国法定假日规定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
法定假日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7天增加到了11天。劳动节经历了从1天到3天再到1天的多次调整。春节假期经历了从“正月初一至初三”到“除夕至初二”再到“正月初一至初三”的多次调整。清明、端午、中秋到2008年才变为法定假日的。“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这一条始终未变。二、拉动内需,出现了黄金周和假日办黄金周概念给法定假日增加了新功能
1999年成为休假安排的转折点,结合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为了刺激消费,国家在这一年将法定假日修订为3+3+3的模式,通过3个7天长假引爆黄金周经济,也就是此时,开启了凑7天连休的放假安排。这种“调休凑假”的模式一直持续至今,也成为老百姓最为诟病的地方。
假日办的设立与退出
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由国家旅游局牵头,10多个部门参与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制度。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应运而生,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假日办。主要职责是协调黄金周期间的各项工作,保障全中国人民顺利休假。2014年的春节因为除夕不放假引发不满,老百姓纷纷在除夕这天打电话给假日办进行查岗。假日办于2014年尴尬退场,职能被并入了新设立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中。
三、对法定假期安排的思考大家对法定假日安排不满主要有3点:
1、调休凑假
为了凑成连休3天、5天、7天而进行的调休让加大觉得还不如不休。
2、劳动节的假期安排
劳动节法定假期只有1天,却硬凑成了连休5天,搞得大家叫苦不迭。2013年办法修改后,因劳动节只有1天法定假期,所以都是按照连休3天的模式,但2018年之后,开始调整成连休5天的模式。
3、春节的放假安排
2013年把除夕调整为不是法定假日后,2014的休假安排引来了极大的不满,所以2015开始,每年的放假安排又调回了除夕放假的模式,但2024年的春节放假安排,又调整为了除夕上班的模式,国家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除夕放假。
假日办曾在2013年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向社会征集意见,半数以上网友对现行假日安排表示不满意。全国假日办2013年11月27日零时公布3个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再次征求意见。
以上种种操作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了解大家对假期安排的不满,也主动进行过调研,可能是众口难调,或者我国的国情现状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结果就是只能在现有的休假安排上进行小修小补。
休假安排的首要目的是落实保证大家的休息权,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但当休假被赋予了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作用时,休假安排就变得不那么单纯了。既要让大家休息,又要刺激消费,还要不能影响企业生产,看起来要的太多了。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小时候假期少也没觉得有多痛苦,现在假期多了也没有觉得有多幸福。法定休假还是要回归它的初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原本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