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卷王中的“混子”,从中亚跑到南俄又回到新疆的土尔扈特人

闲说宇俊星 2024-03-06 11:46:07

清代中前期最强大的域外对手就是漠西蒙古的准格尔人,从康熙开始清代三代君王就和这支最后的草原劲旅展开了100多年的较量。最后终于在乾隆时期清军抓住准格尔内乱+内部流行瘟疫的机会对准部斩草除根。

土尔扈特返回祖国(电影东归英雄传)

不过扫清了新疆的叛乱势力后的十几年,公元1771年一支从南俄草原远道而来的准格尔人的亲戚成群结队的来到伊犁附近。让刚经历残酷战争的清军大为紧张,不过好在这支蒙古人——土尔扈特人在归途中早就听说了清军将准部“清零”的事迹,首领表现的非常恭顺。经过一番沟通土尔扈特人表示要归顺大清皇帝,龙颜大悦的乾隆批准他们在准格尔故地以东的巴音布鲁克地区定居下来。

天山南北的草场

直到今天土尔扈特后人还生活在新疆,是漠西蒙古中最幸运的一支。

其实这支蒙古人早在17世纪时就曾放弃在中亚“内卷”,主动让出自己的草场去了俄罗斯南部的里海、伏尔加河下游,是漠西蒙古中的躺平派。

漠西蒙古为啥会有躺平派土尔扈特和准格尔这样的“内卷派”,这一切得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说起。

林中百姓

漠西蒙古在12、13世纪时生活在贝加尔湖沿岸,现在学者也倾向于明朝对漠西蒙古的称呼“瓦剌”(oira)一词就是林中百姓的意思。

成吉思汗

12、13世纪蒙古高原各部互相征伐也没有统一的民族认同。林中百姓此时隶属王汗,这人曾经是成吉思汗的义父,后来随着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战争两人反目,最后王汗战败他的部众成了成吉思汗编户齐民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义父可不是好当的

时间到了15世纪,成吉思汗血脉建立的几个汗国已经辉煌不再。原来边缘的林中百姓开始壮大成了蒙古各部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漠西蒙古在明代被称为瓦剌,这是让明英宗朱祁镇忌惮一生的名字,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一锅端了,加上当时明军的其他主力在西南。这一战失利后差一点上演了南宋的剧情。

不过好在北京保卫战明军没有拉垮,蒙古人继续南下的美梦没有成真。蒙古和明朝的南北对峙依然继续着。

到了16世纪、17世纪随着气温转向寒冷。欧亚草原上的各个地区都更加频繁的遇到雪灾和草场退化问题。

分化为4部的漠西蒙古

瓦剌在漠西逐渐分化为4部,到了清代人们广泛称呼其为卫拉特或者厄鲁特。准格尔人占据伊犁河谷,和硕特人占据天山南北,土尔扈特人占据伊克塞湖以北,杜尔布特占据额尔齐斯河流域。一开始各部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共同遵从实力最强和硕特的老大。但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越来越贫瘠草场,人口和资源的压力让这种表面的和平越来越脆弱。

一开始和硕特部首领因为是成吉思汗的直系血统,在四部中地位最高。

而且这个时期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侧沙俄和清朝分别崛起。这两个王朝对游牧民族的习性特别了解,又是组织力极高的封建王朝,游牧民族驰骋欧亚大陆的好日子要结束了。

越来越内卷的中亚,土尔扈特人躺平,颠了

面对越来越卷的环境,本来占据的地方就不太好的土尔扈特人准备远走他乡。因为蒙古大卷王准格尔人实在是卷不过。面对和准格尔人时不时的冲突,当时的部落首领和鄂尔勒克也不好做裁决。草原上本来就是拳头大说话就硬。

准格尔扩张的厉害,昔日老大和硕特人也跑到青海一带了

这时土尔扈特人听说里海西面诺盖人西迁了,他们脚下伏尔加河到里海的广袤草场没有人,所以他派出了几支侦查队伍去探探情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首领决定不卷了,搬家去西面“躺平”,去新家过好日子。

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向准格尔和和硕特部表示了举族西迁的意愿,对于学渣弃考,学霸当然是欢迎的。毕竟土尔扈特人走了,草场走不了,这个牧场就便宜了没走的人。各大部落大佬当即表示赞同且同胞要是混得不好的时候欢迎回家。

1628年土尔扈特人拔起帐篷赶着牛羊开始了大搬家。5万多户人路上不急不慢的向西北再折向西南穿越哈萨克大草原来到了南俄草原。

土尔扈特西迁后蒙古人占据了从漠北到西藏的大量土地

刚到新家时,面前的一切震撼着土尔扈特人。新家的自然条件远远超过他们预想。

刚来到南俄的土尔扈特人毫无压力,这里水草丰美,没有人烟

这里水草丰美,却没有多少人烟,当时连俄罗斯的殖民小队也没几个。这里原先的居民也向西跑到亚速海一带了。土尔扈特人原本想着从两室一厅换成三室,结果发现换成了大平层。不过这个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喇嘛教

蒙古人几个世纪四处征伐时,他们在大陆不同的地区皈依了不同的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曾在各个汗国盛行一时。

到了17世纪,藏传佛教统治性的占据了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心灵。喇嘛教成了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宗教。

西迁的土尔扈特人自然也没有忘记佛祖的庇佑,在新家建立起了不少喇嘛庙。

今日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喇嘛庙

直到今天南俄草原上没有回到新疆的蒙古人依然笃信喇嘛教,这是他们在俄罗斯保持自己民族身份最重要的宗教认同了。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俄罗斯的一个联邦主体)也是欧洲唯一一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地区。该国释迦摩尼大金寺是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目前超过50%的该地区人口信仰佛教。

1640年,各部蒙古部族齐聚天山,终于不用拼命的卷土尔扈特老大和鄂尔勒克也开心的回来了。这次大会呼吁蒙古世界团结起来,并制定了《厄鲁特法典》。《法典》规定喇嘛教为蒙古各部信仰的宗教,对萨满教作出种种限制,着深刻影响了蒙古后来的文化。

不过这种法典只是指导性的,他对蒙古人的精神认同很重要,但是对解决蒙古世界之间的冲突,蒙古人和沙俄、清朝的战争帮助不多。

今天53%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依旧信仰喇嘛教

因为不久后缔约方的准格尔人和和硕特人打起来了。战败的和硕特人干脆跑到了青海,准格尔成了漠西蒙古名副其实的卷王。中亚各支蒙古人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西迁的土尔扈特人日子过的并不好。

土地饥渴症的沙俄

刚到伏尔加河没过几天舒心日子的土尔扈特人发现,他们虽然逃离了内卷但是碰到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沙俄。

沿着伏尔加河而下的俄国殖民小队

沙俄对领土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渴望,而且他们对付游牧民族的手段极多。而且非常狠辣,殖民小分队沿着伏尔加河袭击土尔扈特人。

一开始土尔扈特人还想服个软,表示臣服俄国人,但是没有换来待遇的改善。沙俄的殖民继续开展。

阿斯特拉罕距离今天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都Elista很近

而且俄罗斯人在南俄有一个重要的据点,阿斯特拉罕。这座城市几十年前就被沙皇伊凡雷帝占领,如今他是整个北高加索最重要的贸易中心。稍微想搞点生活必需品的蒙古人都得老老实实的去这里。

和俄国人杠上的土尔扈特人

而且沙俄动不动就对土尔扈特人搞经济封锁,搞的土尔扈特人上上下下生活物资奇缺。终于土尔扈特人忍不了了,老大和鄂尔勒克带着主力杀向阿斯特拉罕,结果被杀的惨败,和鄂尔勒克也战死了。

回家

接下来的时间,俄国人上锁链一般,一点点的锁死了土尔扈特人生存之路。不但加紧收缴了土尔扈特人贡品,而且还胁迫在沙俄出征时提供青年士兵,17世纪的沙俄和瑞典、克里米亚汗国打的不可开交。跟着俄国人土尔扈特人很多都成了炮灰。

俄国人持续在高加索地区和附近的势力交战

经济和军事上的压迫还是开胃菜,俄国人还要“净化”土尔扈特人的灵魂,一点点的让这些西迁的蒙古人感受东正教的“关怀”。

处于沙俄南面扩张的腹部,土尔扈特被迫支持沙俄的军事机器

土尔扈特(俄国人称卡尔梅克人)接受俄国东正宗教洗礼的最早记载是1673年2月27日,当时卡部落首领阿尤卡递交给阿斯特拉罕军政长官奥多耶夫斯基的宣誓书。

阿尤卡表示效忠沙皇,并帮助俄国抵御外敌,还做出了将不信东正教的族人带出俄国城市的许诺。

不过沙俄在高加索以北的宗教同化没有其他地方做的成功,到1917年沙皇一家吃了枪子,很多高加索山以北的民族还是坚定的保持了自己的信仰。

在沙俄越过越窝火的土尔扈特人在1750年中期得知,准格尔人在新疆被“清零”了。树挪死,人挪活,干脆卷铺盖回家吧。而且这回伊犁草场没啥人说定能再混个“大户型新家”。

尽管首领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危急,必须马上行动。不巧当年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伏尔加河左岸的族人无法过河。只好让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公元1771年1月5日凌晨,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东归之路。留在南俄的同胞被称为卡尔梅克人。

一路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经过艰难险阻和沙俄的追击,只有6万多人来到了新疆。这让当时的边防清军大为警惕,不过当时清军还在战力巅峰,渥巴锡看到军容整齐的清军也表示足够的善意,要归顺天朝希望在伊犁地区放牧,不过乾隆经过咱三考虑把这批归国的蒙古人继续向东迁入了巴音布鲁克地区。

虽然没有拿到心心念念的伊犁,不过好歹不用担惊受怕了,欧亚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民族迁徙就结束了。土尔扈特人靠人挪活树挪死的精神,保留民族的火种。今天土尔扈特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今天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水天盛景”

留在俄国的同胞倒霉的多,沙俄时代就是炮灰。到了苏联时期因为二战有部分人参与纳粹德军,战后整个民族被斯大林搬到中亚,直到60、70年代才迁回故地。伴随着俄国的经济动荡这里的经济水平也不太高。不过好歹是熬过了解体后的动荡期,今天稍微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依旧居住在南俄的卡尔梅克人

6 阅读:2110
评论列表
  • 2024-06-24 20:03

    以前的历史教材中宣传土尔扈特回归是爱国心的驱使,真够扯淡的。实质就是留洋海外的混子想回国摘果子,乾隆还是太仁慈,换别人,早让他们再滚到俄国去

  • 2024-03-07 18:51

    现实中巴音布鲁克有汽车拉力赛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