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并非算无遗策,推掉刑部冤案的差事就是一个例证

杨角风发作 2024-08-10 09:44:21

《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当你站的人物角度不同时,同一事件也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且没有对错之分。

比如刑部冤案爆发后,剧中的两大顶级谋略家,一个是辅佐老四胤禛的邬思道,一个是帮老八胤禩出主意的佟国维。虽然他们俩辅佐的人不同,但都是针对同一件事,面对的也都是康熙帝,可为什么却得出截然不同的两个处理意见呢?

而且,这两个处理意见,究竟是邬思道技高一筹,还是佟国维看得更远,相信这篇文章,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邬思道下的一步臭棋,就是劝老四胤禛放弃主审刑部冤案!

一、

刑部冤案的主角,也就是张五哥就要开刀问斩的前一晚,其妹妹阿兰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找到了老十三胤祥,哭求对方救救自己的哥哥。

得知事情原委之后,老十三胤祥也是大为震惊,震惊之余又连夜找四哥胤禛商量对策。

二、

哥俩儿一沟通,觉得这事不太好管,单独找刑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捅到康熙帝那才有一线生机:

“要么不闹,要闹,就闹它个惊天动地!”

为什么刚刚经历了追缴户部欠款的失利,一向谨慎的老四胤禛,还要这么高调扬言去闹?

三个原因:

一方面,当初张五哥一家对自己有恩,也算是在江夏镇救了自己。这次人家的妹妹阿兰找上门来,不能不管,不然于情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张五哥被宰白鸭,这本就是一个冤案,老四胤禛虽然心机深,但在这种大是大非上面,还是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如果对这种草菅人命的事都坐视不管,那他怎么对得起这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朝堂之上,要接这个差事的主要原因,不然于理也说不过去:

“堂堂国家最高司法衙门,竟然出了如此骇人听闻的冤案,以国家之大,各省府州县的冤案,更不知还有多少?”

当然,于情于理之外,老四胤禛还是有点私心的,那就是他要报仇!

首先,这个案子牵扯到了刘八女,这个让自己忍受下马之辱的江夏镇庄主。其次,这个案子也牵扯到了老九胤禟,当初他在扬州赈灾时,对方没少在暗中使坏。最后,这个案子还牵扯到了太子胤礽,这个让他追缴户部欠款工作功亏一篑的“凶手”,就算不查他,查他手下,也当敲打一下。

三、

既然要闹他个惊天动地,老四胤禛为什么不学老八胤禩,连夜进宫见康熙帝,而是选择第二天一大早,由老十三胤祥去捅这件事?

一方面,连夜进宫见皇上,还是因为救张五哥一介草民,不光不合规矩,还让康熙帝觉得这哥俩没轻没重,脑袋不灵光。

另一方面,一旦他俩进宫了,消息必然会泄露,也会让刑部官员有所警觉。一旦第二天的秋决大典出现变故,那张五哥不仅救不成,自己搞不好也因为汇报假消息,成了欺君之罪。

再一方面,这件事不能细琢磨,必须趁康熙帝脑门一热,一拍板当场就决定去“劫法场”。一旦不是秋决的当天汇报,就给了康熙帝细琢磨的时间,搞不好他就真的“投鼠忌器”,犹豫退缩了。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往后看,老八胤禩接了主审刑部冤案的差事,当他拿着肖国兴的“供词”连夜进宫见皇上时,李德全一开始是拦着的。

为啥拦着?

因为康熙帝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八爷,不是我挡您的驾,这几天皇上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任你有天大的事,也不能惊动他老人家。”

为啥这几天都没睡个囫囵觉?

还不是因为刑部冤案这事牵扯到了太子胤礽!

要知道阿兰刚开口求老十三胤祥,对方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是啊,刑部归太子管,刑部的堂官司马尚与黄体仁又都是太子的心腹,他能脱得了干系吗?

四、

其实不止老四胤禛有这种担忧,才选择了第二天一大早,让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去捅这件事,其他的上书房大臣们也有这种顾虑。

张五哥被从法场上救下后,康熙帝一个人坐在乾清宫的宝座上抓脑袋,为啥抓脑袋?

因为犯愁!

人是救下来了,可这事并没完啊,下一步咋办,真要查吗,要查到太子胤礽头上咋办?可要是不查,自己大庭广众之下劫了法场,不给个说法,影响自己圣名还是其次,这个案子咋结?

三名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和张廷玉也知道康熙帝此时心乱如麻,于是不约而同的都来见皇上,首辅佟国维首先开了口:

“天子辇下首善之区,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请皇上处分。”

当然,这句话是客套话,也是君臣对待这种事情的一个处理流程。既能显得皇上圣名,又能彰显臣子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能引出皇上指示。

果然,康熙帝沉默了几秒后,示意佟国维继续说下去。佟国维一看有戏,罢了罢了开始谈这个案子到底从哪里审理,以及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倘若牵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将无功而返。”

佟国维很聪明,案子是不复杂,很快就能查明真相,关键是康熙帝的态度是什么,要查到什么程度,查到哪一层,还得皇上明示。

五、

佟国维这句话是个陷阱,先是给这个案件定性为枉法之事,随后又默认案件会牵扯到朝廷的根本,也就是太子胤礽。

康熙帝又不傻,要是顺着他说,岂不是中计了,所以也只能装疯卖傻,故意打岔,这个器是谁呀,这个又,又是什么意思?

就像有些话,藏在心里,你就是这句话的主人,可要是说出来,那这句话就成了你的主人。虽然在场的人都知道佟国维口中的“器”是指谁,但心里知道跟说出来又是两码事,故而,佟国维愣了一下,无言以对:

“圣名莫过于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们所能明言呐。”

对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非让我这个臣子说出来,咋说?

真点了太子胤礽的名字,若康熙帝没有彻查此案的意思,我这个宰相还干不干,还怎么干?况且,案子还没审呢,就妄自猜测太子犯案,万一他没牵扯进去,我还怎么活?

但康熙帝不打算放过佟国维,既然不愿意明说,那你刚才还小嘴叭叭的说个不停:

“不能明言,那么朝廷设宰相干什么呢?”

这句话就不是对一个佟国维说了,毕竟现场的这三位名义上都是宰相,所以,马齐这个万年老二跑出来救场了:

“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上统率百官,百官之上众位皇子,就非宰相所能管。”

人家说的有理有据,查臣子,当宰相的职责所在,那没问题。可要是查皇子,那可是你家的私事,咱们就不能管了。

六、

至此,康熙帝被将在了这里,这件事必须得给个交代了,想稀里糊涂的过关是不行了:

“这一次,朕决心已定,无论查到谁,也不管他是鼠还是器,都要依法处治。”

确实,装糊涂是装不过去了,毕竟自己亲自劫了法场,人尽皆知。况且自己也不是昏君,天子脚下发生这种事,实在骇人听闻,也需要借此整顿一下刑部和各级司法衙门。

当然,康熙帝心里也怀有一丝侥幸,万一太子没有牵扯到里面呢?况且,如果审理这个案子的人,是自己挑选的,到时候只需要查到刑部一级就打住,也不是不可以嘛。

退一万步讲,就算查到了太子头上,可最终定罪权也在自己手上,见机行事吧!

有了康熙帝的这个表态,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同时积极起来,一开始都要接下这个主审刑部冤案的差事!

原因嘛,刚才也讲了三条,毕竟老四胤禛原本就是策划将此事搞大的人,他去接这个案子也理所应当。

对于老八胤禩来讲,前面接连两个差事都没接,若是再不刷一波存在感,自己离皇位岂不是越来越远了。毕竟当初跟老四胤禛同级,现在人家升郡王了,嘴上说着无所谓,但心里也有落差。

再说了,这个案子牵扯到了老九胤禟,人家泪眼汪汪的向自己求助,难道真像自己说的那样,当个富贵王爷,不管他了?

必然不能!

不然,他也当不了八贤王了!

七、

当然,老八胤禩一定要接这个差事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扳倒太子胤礽。

至此,两个阵营的顶级谋士都出来说话了,先是邬思道,他明确告诉老四胤禛,这个主审刑部冤案的差事不能接。

为啥不能接?

因为在邬思道看来,皇上要彻查此事,不派太子而是派其他皇子去,就是因为对太子失去了最后的信任:

“这次刑部冤案审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

与此同时,老八胤禩也连夜找到了佟国维府上,想听听对方对这个冤案有什么建议。佟国维嘛,坚定的八爷党支持者,从一开始老四胤禛去南方赈灾,他就在后面说风凉话:

“这差事交给八阿哥他们干,准不会这样干!”

包括追缴户部欠款,佟国维的看法跟邬思道一致,也是觉得必须得出来一个替皇上担忧的人,所以一开始也是举荐的老八胤禩,只可惜对方顾及自己的名声,没领情。

这次佟国维就跟老八胤禩讲了: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这个做错事是指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吗?

看前后语境,貌似是这样的,但其实佟国维的这句话中有话。毕竟俩人在交谈刑部冤案的事,等于佟国维先对接这个差事定了性,那就是主审刑部冤案是一件错事。

因为你审到刑部官员后便结案,主犯没揪出来,就大清律法来讲是错事。而揪出了太子胤礽,就康熙帝这边来讲,也是错事。

八、

那么,同样是得到康熙帝要彻查此案的消息,为什么邬思道和佟国维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呢?

邬思道的人生充满着坎坷,当年年少轻狂,大闹贡院,结果被关押多年,大好的青春就耗费了,出来时也已是残疾之身。

所以,他做事异常谨慎,谨遵“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理念,也让他充满着忧患意识。这一点,从雍正帝即位当晚,他就提出“半隐”,以及在田文镜处匆忙出逃就能看出来。

由于老四胤禛此时名义上依然是太子的人,双方走动也会比较频繁,这也给邬思道间接了解太子的机会。在他看来,这个太子胤礽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既荒谬又无能,只需要一根导火索,就能将其干掉。

虽然这起刑部冤案审理起来并不复杂,但很难保证其他皇子们不做手脚,一旦老四胤禛接了案子,还牵扯到了太子胤礽,那他必然会被废掉。

一旦太子胤礽被废,老四胤禛必然受到牵连,不仅被质疑其审理案子的动机,说他背信弃义,搞不好连圣心都要失去。

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这在邬思道看来,实在没有必要去趟这趟浑水,躲还躲不及呢,干嘛去凑合,坐山观虎斗不好吗?

因为邬思道总把事情往极端情况想,所以才会得出案子一旦终结,太子也就会被废的结论。这也就有了他极力劝阻老四胤禛不要接这个案子,以及发现对方没听自己话,还是要接案子后,执意要跑的原因。

九、

可是,邬思道的这个不接刑部冤案差事的建议,就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

不一定!

老四胤禛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先是接了这个差事以维持人设,随后又把自己折腾病了,从而逃离了这个旋涡,但后果呢?

后果就是老八胤禩接下了差事,并以此获得郡王封号,还在获得在热河代替皇上招待蒙古王公的机会。

当时太子胤礽找到老十三胤祥,向他抱怨,说自己这次栽在老八手里了。见太子被老八坑成这样,老十三胤祥也在抱怨,说皇位交到老八这样的人手中,四哥甘心吗?

结果老四胤禛说了句啥?

“我也好后悔啊,后悔自己弄出一场病来,我怎么就言听计从了呢?”

他是后悔自己没接这个案子,导致太子胤礽被打压,让老八胤禩小人得志吗?

既是,又不是!

他是后悔自己没有猜透康熙帝的心,因为刑部冤案结案之时,并没有迎来太子胤礽被废之日。太子胤礽没有被废,老八胤禩自然也就没有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天下,反而更容于朝廷,更容于天下了。

之所以他判断自己猜错了圣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康熙帝十分想让他接这个差事,在他把自己折腾病了后,也是懊恼不已。

甚至到了热河狩猎场上,康熙帝还拿这件事挖苦大病初愈,不能参加射猎比赛的老四胤禛:

“好,那你别后悔啊!”

十、

佟国维为什么会建议老八胤禩接下这个差事,难道他没有邬思道的那种担忧吗?

别说,他还真不怕!

因为在佟国维看来,老八胤禩温文尔雅,懂分寸,知进退,做事不急不躁,深谙中庸之道。所以,他暗示老八胤禩,接这个差事就是一个“错事”,他只需要权衡利弊,给康熙帝一个满意的答复就行。

因为在佟国维看来,就算大家试探了一番康熙帝,就算康熙帝没派太子自己清理门户,但也得不出太子胤礽已经失去了圣心,刑部冤案结案就是太子被废的结论。

毕竟人家佟国维当了多少年的宰相了,天天跟在皇上身边的,不可能连不是废太子的时机都看不出来。要知道,后来老八胤禩接下这个差事的时候,张廷玉都马上心领神会,又举荐了老十三胤祥一起参与。

佟国维会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从康熙帝一口答应让老十三胤祥协助老八胤禩审案,就能看出来,康熙帝他老人家此时并没有动废太子的念头。

对于佟国维来讲,他们佟家的祖训就是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他举荐老八胤禩,虽然有押宝的嫌疑在。但也不排除他确实认为老八胤禩能做好这件事,能对得起“贤王”称号。

佟国维希望老八胤禩能通过正常的手段,跟其他皇子们公平竞争皇位,而不是采取损人利己的欺诈手段。

说白了,若不是老八胤禩诱供肖国兴,后来还被康熙帝派去的图里琛给查出来了,那他也不至于早早退出皇位竞争。

十一、

说白了,邬思道就输在信息不对等上,他全靠猜皇上的心思,连面都见不到,更没机会跟三位上书房大臣了解情况。

而佟国维,天天跟皇上在一起,皇上撅什么屁股拉什么屎,他一闻就知道。或许是老八胤禩这次审理刑部冤案的做法,佟国维也得到了风声,才有了后来举荐新太子时,对其捧杀。

也或许是他不知道康熙帝讲过“其心可诛”的话,依然以为老八胤禩是正大光明的在争夺皇位,也才有了举荐新太子时的极力推举老八。

当然,邬思道也不是一点朝堂上的消息来源都没有,比如老四胤禛接了刑部冤案的活后,他就收拾包袱执意要走,当时老四胤禛还纳闷呢:

“谁走漏了风声?”

但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若是老四胤禛接了主审刑部冤案的差事,他会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诱供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只会正常审理,结局就是罪行追究到黄体仁他们就打住了。

如此一来,康熙帝也会觉得他会办事,会往自己的心里办事,封赏是肯定的了。而且,老四胤禛必然也会得到代替皇上,宴请蒙古王公的机会。

甚至,举荐新太子时,老四胤禛大概率也会成为热门人选,成为最受欢迎的候选人,那这时候康熙帝还要不要再搬出太子胤礽当挡箭牌,也就成了未知数。

当然,那时候的老四胤禛继续举荐太子胤礽复立太子,一样能获得圣心。

而邬思道发现自己揣测错了圣意后,抓紧时间在弘历身上下功夫,玩了一出“大清第一巴图鲁”的把戏,才将这个劣势给扳回来,才又重获老四胤禛的信任。

总而言之,不接刑部冤案,确实不算一步妙棋,甚至可以说是一步臭棋。自己这边走错了棋,那就只能期待对方也昏了头,同样下错棋了。

所以说,老八胤禩主审刑部冤案确实是一次大好的机会,还是老四胤禛让出来的机会,可惜,他没抓住,呜呼哀哉。

4 阅读:28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