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为什么也会沦陷于"卖萌流量"?从于和伟现象看演艺圈生存法则
作为一个深耕影视圈15年的从业者,我想聊聊最近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前段时间,于和伟为了新剧《我是刑警》的宣传,发布了一组嘟嘴卖萌的照片。这让我想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连实力派演员也开始向"卖萌流量"低头了?
说实话,看到那组照片的第一眼,我是震惊的。这可是凭借《觉醒年代》《军师联盟》拿下白玉兰视帝的于和伟啊!是那个塑造了李大钊、荀彧等一系列经典角色的实力派演员啊!记得采访他时,他说过:"演戏就是要抓住角色的灵魂。"可现在,这个曾经对表演如此执着的演员,却在五十多岁的年纪做起了嘟嘴卖萌的举动。
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这反映了当下影视圈的生存压力。疫情之后,整个影视行业进入寒冬。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影视项目立项数量同比下降30%,很多优秀剧集找不到好的播出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实力派演员,也不得不想尽办法吸引关注。于和伟的宣传策略其实很高明。他先是动用人脉,请来杨洋、杨紫这样的流量明星,张译、吴京这样的实力派,甚至还请动了胡歌、雷佳音这些圈内好友帮忙宣传。这本来是个不错的策略,可惜后来的卖萌照片完全喧宾夺主,让整个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这反映了观众审美的割裂。现在的观众群体分化很严重。年轻观众追求的是颜值和话题度,而成熟观众看重的是演技和剧情。两种审美观的冲突,让很多演员在宣传时不知所措。我认识的一位资深制片人说:"现在好多演员都处在身份焦虑中。演技派想要吸引年轻观众,偶像派想要得到业内认可,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再说说更深层的原因。这些年,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人们更倾向于快速消费的内容,对演员的要求也从专业性转向了话题性。一位著名导演跟我聊天时说:"现在拍戏不光要考虑品质,还要考虑'出圈'。这种压力有时候会让创作者迷失方向。"
于和伟的案例就是典型。为了适应市场,他选择了一种不那么舒服的宣传方式。这种无奈,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但问题在于,观众不傻。那组卖萌照片发出后,评论区清一色的吐槽。大家更怀念的是他在《觉醒年代》里的沉稳大气,《军师联盟》中的智慧从容。
这告诉我们,演员的价值不在于能否迎合市场,而在于是否坚守本心。记得阿尔·帕西诺说过:"真正的演员不是表演给观众看,而是让角色在自己身上活过来。"于和伟最打动人心的,恰恰是他能让每个角色都鲜活起来。从革命先驱到权谋谋士,从刑警到商人,每个角色都有灵魂。
所以我想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演员更应该守住自己的专业底线。宣传可以创新,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气质。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用什么方式呈现自己。好在《我是刑警》还没开播,于和伟还有机会调整宣传策略。希望他能回归本色,用精湛的演技而不是卖萌来吸引观众。最后,我想说的是,演艺圈确实在变,但有些东西不应该变。比如对专业的追求,比如对角色的尊重,比如对艺术的敬畏。这些才是一个演员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流量和话题。对于和伟这样的实力派演员来说,最好的宣传,永远是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