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万物有很多事情都是同理不同命,就比如说和田玉的“棉”和翡翠的“棉”,虽然这棉字长得一样,但内里的乾坤可是大不一样! 很多刚入坑的朋友,甚至一些玩玉有些年头的老铁,都对两种玉的棉概念还模模糊糊。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俩“棉”的区别,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区别。
和田玉里的“棉”就像是冬日里飘落的雪花,又像是晴朗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藏在温润的玉石肌理之中。从科学成分上分析,其实是和田玉内部白色结晶的聚集体,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也有一部分棉属于碳酸盐类的伴生矿物,一般呈现出片状。在和田玉形成的漫长岁月中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棉”。
翡翠的“棉”从成因上就不太一样,咱们经常能在水头比较好的翡翠里看到,它通常呈现出团状、纤维状或者片状,看起来就像是云朵或者雾气一样,飘浮在翡翠的内部。似乎翡翠的“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翡翠的颜值,有些玩翡翠的人也有称之为“云”的。好像这名字是不是也挺诗情画意的?翡翠“棉”的成因是硬玉矿物的颗粒间隙、微小的裂隙以及杂质包裹体对光线的反射引起的,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粒间光学效应”。 简单说就是光线在穿透翡翠的时候,遇到了这些结构上的不均匀或者杂质,发生了反射和散射,从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棉”。
就像文章开头大叔提到的,和田玉的“棉”像是冬日的雪花,那么翡翠的“棉”则更像是夏日午后的云朵,虽然都存在于玉石之中,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棉的存在对于翡翠颜色来说是有影响的,但不会影响翡翠的结构,只会影响颜色的渗透和扩散。棉就像一个屏障,使得翡翠的颜色(特别是色根)难以完全展现出来。棉越多翡翠的透光性也就越差,颜色也就越容易被“闷”在里面。
在和田玉这棉就几乎都是缺点了,因为不管是哪个产地,棉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业内有老话说:“无绺不遮花,无棉不成玉”。只能说“棉”的多少和分布情况会对和田玉的品相和价值产生不同影响。比如一件和田玉上只有零星的几个点状或片状的“棉”,而且恰好分布在边缘或者表面,那么在加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顺手去除干净,对最终成品的品相影响也相对较小。
假如不幸和田玉浑身上下都布满了“棉”,或者“棉”深深地藏在玉肉中间区域,肉眼就能清晰地看到而且难以去除干净,那么这样的和田玉,其加工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棉”的多少也是衡量和田玉“干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块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的和田玉,如果内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棉点”,行内人通常会称之为“脏”或者“不干净”,这样的和田玉再白也就是低端料。
朋友问和玉大叔:“是不是只有新疆料才有棉?青海料、俄料、韩料棉很少?”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哪个产地的和田玉都有可能出现“棉”。反而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其“棉”的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青海料的“棉”往往是孤立的、较大的点状棉居多,而新疆产的料子,无论籽料还是山料,则以极其细小、密集的点状棉居多。
翡翠的棉则较为特殊,关键是要看棉的分布状态和对整体美感的影响。如果翡翠的“棉”比较细小、分布均匀,像雪花一样飘散在翡翠之中,行内人称之为“雪花棉”,这种“棉”反而会给翡翠增添一种独特的美感,尤其是在种水好的翡翠中“雪花棉”更是锦上添花,很多人甚至将“雪花棉”与高冰种翡翠联系在一起,是提升价格的优点。收藏玉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棉”这个问题。和田玉要追求纯净,但也不必苛求完美;翡翠要懂得欣赏天然特征,但也要把握适度。
当然“棉”只是玉石品质的一个参考指标,而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优质的玉石,是综合考量玉色、杂质、色泽、工艺等多个方面。选购时要理性分析,切忌被单一因素误导。
文章最后和玉大叔要特别提示:市面上所谓能通过盘玩去除棉的说法纯属误导。无论是和田玉还是翡翠的棉,都是其物质结构决定的,绝非盘玩能改变。就像咱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一样,玉石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有“棉”也好,无“棉”也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欣赏和理解它们。太过于追求完美无瑕,反而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