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盟到底是如何破裂的?一口气看懂湘水划界!

访风聊历史 2024-10-10 03:02:46

公元215年,就在刘备刚刚打下成都,正式入主益州之后。荆州方向,孙权忽然开始发难了。

当时孙权派人,向刘备索要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因为之前赤壁之战刚结束的时候,孙权曾经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而刘备这边,自然也不会答应。但碍于当时双方是联盟关系,所以就一直在不断找借口拖延。

所以,刘备回复孙权,说等到自己拿下凉州之后,再把荆州交给孙权。

面对刘备的拖延,孙权自然也清楚,于是他很快调集大军,准备靠武力夺取地盘。但是碍于当时镇守荆州的关羽,战斗力比较强,东吴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打赢。

于是后来,双方就在武陵郡的益阳周围,展开了对峙。

在对峙开始之后,东吴又提出,双方都把军队放在后方,然后由主帅单独出来,进行谈判。面对东吴的邀请,关羽并没有拒绝,最后选择了孤身赴宴。

在这场谈判过程当中,双方谈的并不愉快,最后不欢而散。而原本东吴这边,曾打算谈不拢就直接杀了关羽。但最后,碍于关二爷过人的武力,东吴这边早已准备好的埋伏,还是没敢发动。

这就是关二爷‘单刀赴会’的故事。

在东汉末年这段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特别传奇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很多都是杜撰的。比如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庞统巧施连环计……这些在正史上,都是不存在的。

但唯独关二爷单刀赴会这件事,虽然听上去很扯,但确实是真的!

那么,历史上的关二爷,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孤身一人,单刀赴会?原本好好的孙刘联盟,为何又会逐渐破裂?孙权为什么会突然翻脸,向刘备索要荆州呢?

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之前孙刘两家的蜜月期说起。

赤壁之战结束以后,曹操虽然败退回了北方,但实力依然强大。为了对抗曹操,孙刘两家的联盟,非但没有破裂。此后的四年时间里,反倒是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在这段蜜月期里,刘备先是南下夺取了荆南四郡,东吴则是趁机占领了荆州的南郡。不过,就在东吴占领南郡之后不久,周瑜就病逝了。

周瑜的死,导致东吴失去了最锋利的进攻一柄剑。原本东吴集团攻取南郡,是为了以南郡为跳板,继续向西攻取益州。但是周瑜去世之后,东吴内部已经没有人,能够执行这个战略方案了。

如此一来,原本东吴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南郡,就成了一块鸡肋。因为南郡这块地盘,正好在荆南四郡的北方。东吴占领南郡,等于是替刘备阻挡了曹操的进攻,在战略上非常吃亏。

恰好在这个时候,刘备集团提出,可以向东吴集团借来南郡。因为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只有占领了南郡,他们才能继续向西,攻取益州。

在经过仔细考量之后,孙权最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当然,孙权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刘备,更多还是为了他自身。因为借了南郡之后,东吴的防守压力骤减。然后,孙权就能抽出足够多的力量,南下去取交州。反观刘备这边,因为借了南郡之后,需要更多的力量防备曹操,短时间内就无法向南扩张了。

于是最后,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而此后一年里,孙权则是向南夺取了交州。

再往后,刘备应刘璋的要求,入蜀对抗张鲁。但是入蜀之后,刘备并没有真的去打张鲁,反倒是和刘璋撕破了脸。后来,为了夺取益州,刘备又从荆州这边,抽调了大量的人马,并且将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全部调去了益州战场。至于荆州这边,则是由关羽全权负责。

至于东吴这边,拿下了交州之后,转头就开始去和曹操较劲。公元211年,孙权转头就把自己的治所,搬到了南京地区,和曹操的地盘只隔了一条长江。公元212年,孙权又花了大力气,在南京一带,修建了石头城和濡须坞,防备曹操的进攻。

而到了公元213年,曹操再次南征,直接杀向南京一带。但这一次,孙权却依仗长江天险,以及之前好不容易修造的防御工事,正面挡住了曹操。不但俘虏了曹军数千人,而且还让数千曹军士兵,直接掉进长江淹死了。

转过年来,到了公元214年,孙权带队,进攻皖城。这个皖城,不是南阳郡的那个郡治所在,而是今天的安徽潜山一带,位于长江北岸。

到了这一步,孙权不光控制了长江以南,而且在江北拥有了一部分的地盘,控制了江淮平原的南部。进可攻,退可守,战略自主性显然更大了。

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孙刘联盟的蜜月期,逐渐到头了。

孙刘联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这一年,刘备在益州进展神速,逐渐拿下了整个益州。而东吴这边,在南下皖城之后,虽然控制了江淮平原的南部,但想继续北上,却是很难做到。因为再往北,孙权就将会直面合肥。

五年之前,赤壁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孙权曾经亲自带队,打过一次合肥。但结果,孙权围城百日之后,依然拿不下合肥。如此再想打合肥,难度更大!因为在之前的几年里,曹操已经在这一带囤积了大量军队。如果孙权强攻,只会让曹操派来更多援军,短时间内根本打不下来。

而一旦让曹操派了更多的军队过来,那就等于是为刘备那边,减少了压力,反倒是为他人做嫁衣。

于是在这之后,东吴内部,就逐渐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继续团结刘备,巩固孙刘联盟。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鲁肃。而另一种则要想办法,从刘备这边搞一些好处。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吕蒙。

面对这两种意见,孙权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

没办法,合肥那边,给孙权造成的阴影实在太大了。而且一年之后,孙权将会在这一带,遭遇自己人生最大的阴影,逍遥津之战。

另外,刘备的迅速扩张,也让孙权感到不安。于是接下来,孙权就开始挖刘备的墙角了。

公元215年,孙权突然派吕蒙率领两万大军,突袭荆南四郡当中的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因为当时刘备集团的主力,都在益州。而关羽当时麾下的主力,也大多在荆州北部防备曹操。

在荆州南部,刘备集团几乎没有多少力量。

于是,在吕蒙的突袭之下,桂阳郡和长沙郡,直接不战而降。

唯一一个稍作抵抗的,就是零陵郡。当时担任零陵郡太守的郝普,本来是打算坚守到底的。

但吕蒙却找来了郝普的好友,让他入城劝降。同时,吕蒙还给郝普传递了假情报,让郝普误以为零陵根本就守不住,坚守只能导致生灵涂炭。

所以最后,郝普只能出城投降,零陵郡也被吕蒙给拿下来了。

就这样,荆南四郡只剩下武陵郡,还在刘备集团的控制当中。

当时的吕蒙,为何能如此轻易拿下三个郡?为何长沙和桂阳两个郡,连抵抗都没抵抗,就直接投降了呢?

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因为江东集团,或者说孙家自身,原本在这一带的影响力就很大。要知道,当年在诸侯联合讨董之前,孙坚本人,就是长沙郡的太守。而且,孙坚之所以担任长沙太守,就是汉灵帝派他来镇压荆南四郡作乱的盗匪。所以孙坚不光是在长沙郡影响大,在整个荆南也有很大的影响。

而从当年孙坚离开长沙,一直到吕蒙杀回来,这中间虽然隔了二十多年,但当地的很多官员,依然还和孙家有联系。至少,他们愿意认孙家这块招牌。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刘备之前为了平定益州,几乎将这一带所有的力量,全部都抽走了。

要知道,在两年之前,诸葛亮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桂阳、零陵、长沙三郡的内政工作。赵云则是桂阳郡的太守。

长沙郡的太守,名叫廖立;零陵郡的太守,就是那个坚持不降的郝普。

对于这两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在《三国演义》当中,他们好像也没怎么出现过。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当时刘备治下,总共也没有几个郡。而太守这样一个关键的位置,刘备为什么不任命一个自己更信任的人,而是要让这样两个之前没啥贡献的人担任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的手下,实在是没人了!

我们其实可以简单来数一下。在刘备入蜀的时候,为了稳定荆州,刘备几乎把所有荆州派的头面人物,比如黄忠、魏延、庞统等人,全都带去了益州。而后来和刘璋撕破脸之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全都去了益州。糜芳当时是南郡太守,糜竺当时身在益州,一直跟在刘备身边。

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刚刚成年,之前也跟着赵云、张飞等人,一起增援益州。就连早年追随刘备、但是没啥存在感的简雍和孙乾,之前也都是在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入蜀了。而且这两位,主要是外交型人才,也不适合管理政务。

还有关二爷,当时关二爷则是率领重兵,驻守在南郡北部,随时防备曹操南下。

而像法正之类的益州官员,此时自然也都身在益州,不可能来荆州做太守。

这样算下来,刘备麾下所有有名有姓的人,已经全部都有岗位了,而且一个都抽不开。

所以,刘备才不得不把太守这么关键的位置,交给两个之前都没露过面的人。

同样,连太守这么关键的位置,都是如此。那么太守以下的位置,自然就更别提了。说不定当时三郡内部有些关键,干脆就是当年孙坚时代留下的!

说到底,还是刘备底子太薄,几乎无人可用。但如果再给刘备一年时间,等到刘备消化了益州的战果,他一定会迅速派法正、吴懿、李严等益州派官员,来荆州做太守。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刘备就能守住荆南四郡了。

所以,吕蒙进入长沙郡的时候,长沙太守廖立,根本就管不住下面那帮官员。二十年以前,长沙郡本就是孙坚的地盘。最后,廖立只能孤身逃走,逃回刘备那边。吕蒙进入桂阳的时候,桂阳太守赵云,根本就不在。

唯一抵抗的零陵郡,虽然太守抵抗比较坚决,但架不住下面的官员不给力。于是,当吕蒙一封假情报送过去之后,零陵太守郝普只能开城投降。

而在东吴轻易拿下三郡之后,刘备集团,终于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当时刘备亲率五万大军,准备回援荆州。关羽也带着自己麾下的主力,迅速南下,开始和东吴军团对峙。

东吴这边,孙权自己守在南京,防止曹操趁机南下。但他又派了鲁肃,率领一万大军,前去支援吕蒙。

就这样,最后,鲁肃和关二爷,双方在益阳一带相遇了。

那一天,当双方开始对峙之后,局面其实极度紧张。

尽管此时双方还是名义上的盟友关系,但谁都看得出来,双方的联盟已经接近破裂了,随时都可能打起来。只要关二爷和鲁肃,在这里动起手来。东吴和蜀汉两大集团,接下来只能火拼,根本就收不住。

但显然,此时双方都没做好动手的准备。

刘备那边,此时刚刚控制益州大部分地区,自身还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益州北部的汉中,此时并不在刘备的手里,相当于是门户大开。而孙权这边,同样也没做好撕破脸的准备。一旦曹操南下,孙权大概率挡不住。

既然双方都没准备好,那就只能谈判了。

于是很快,鲁肃提出,让关羽主动出面,双方军队都在后方至少一百步,由主将进行谈判。

而关二爷也没有任何惧怕,直接单刀赴会,前去面见鲁肃。

对于接下来双方谈判的过程,《三国演义》里面写的比较细,但正史上却没啥记载。我们只知道,包括当时鲁肃有没有安排埋伏,是否准备当场杀了关二爷,后世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不过,后世绝大多数人认为,鲁肃此时并不敢杀关二爷。

因为此时的东吴,还没有做好彻底和刘备撕破脸的准备。而一旦关二爷被抓或者被杀,这一局就无可挽回了。

当然,单刀赴会之后,关羽和鲁肃的谈判,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因为双方只是主将,并不是主公。真正能拍板的,还是孙权和刘备。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却缓解了双方的矛盾。

就在这时候,曹操忽然杀向了汉中,企图拿下张鲁。如此一来,刘备就无法继续和孙权对峙了,必须优先解决张鲁。同时,当孙权得知曹操去了汉中之后,也不愿意再打了。因为孙权更在意的,始终是向北扩张,也就是向北拿下合肥。

而当曹操率主力进攻汉中之后,合肥这边,就注定十分空虚,这就给了孙权进攻合肥的机会。所以此时的孙权,同样需要迅速撤回主力,然后集中所有力量,进攻合肥。

但孙权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接下来,当他真正杀到合肥的时候,等待他的,将会是一场逍遥津之战。

既然双方都不愿意就此开打,和谈就成了必然。

最终,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刘备提出,双方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桂阳和江夏郡,让给孙权。这其实也谈不上是让,因为江夏郡原本大部分就都在孙权手里,而桂阳和长沙,则是刚刚不战而降,此时已经在吕蒙手里了。

而孙权这边,同样做出了让步。他将原本已经占领的零陵郡,交还给了刘备。

这就是历史上的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之后,孙刘两家都迅速撤回了军队。再之后,孙权就去打了第二场合肥之战,十万人被八百人打垮。而刘备则是再次率领主力前往汉中,和曹操打了那场汉中之战。

但显然,这次湘水划界,并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反倒是留下了一堆大雷。

这就为五年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埋下了伏笔。

1 阅读:4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