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开发进入“千站千面”时代,电站技术跃居台前

妮妮聊商业 2024-11-01 04:01:27

在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由价格战和政策引起的波折牵动人心,而下游新能源电站的故事,似乎缺乏新的叙事燃料。

中国光伏市场发展十余年来,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拓展,装机规模屡创新高。过去10年,光伏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6倍,今年上半年,以工商业和家庭光伏为主的分布式场景,新增装机量达到52.9GW,占新增总装机量一半以上。

其中处于下游应用环节的电站,虽然是能量“管家”,却既不是主角,头顶上也没有创新光环,肩负着发电的重任,却还要被说“技术含量低”。

同时,光伏开发的“行业之变”有目共睹:场景复杂度攀升,电力市场不断调整,还呈现多能协同化、能源数智化等新特征。一句话,新能源电站正进入“千站千面”时代。

阳光新能源重庆赛力斯汽车19.4MW工商业光伏项目

面对行业之变,过往模式不足以支撑行业的新变革了。在此背景下,新能源电站开发龙头阳光新能源又有新动作:在近日召开的电站创新技术发布会上,阳光新能源董事长张许成表示,新能源行业已从“规模优先”转变到“效益和协同优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发电不等于高收益。

电站该如何升级以应对行业之变?对于这一命题,阳光新能源明确提出,“行业处于从设备技术引领迈向电站技术引领的关键节点”。电站技术,跃居台前。

新能源电站开发“奇点”已至

新能源电站开发长期以来是由设备制造端的传统思维主导的。

例如,工商业光伏电站的EPC建设一般是在工厂房顶铺设光伏组件,将一根根线缆接入逆变器,再将电流送到用电设备或电网中,项目就可以向客户交付了。

这是业内大多数开发商的传统开发模式——其核心理念由开发方主导,即“我建成什么样的电站,客户就用什么样的电站”,开发商追求的是开发效率、成本控制和市场规模,而远远无心顾及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

在如此背景下,大量真实显性的客户需求被忽视了,例如用户无法知道如何更全面地选择电站地址,如何实时监测发电并减少维护,如何获得电力交易的高收益等,囿于开发商的自身能力,上述需求大多数情况下处于“知道了但无法处理”的状态。

阳光新能源广东仁化150MW土壤修复项目

这种现象在规模至上的时代尤为明显。

如今,随着新能源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传统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作为新能源电站开发龙头,阳光新能源早就感知到了行业“水温”变化,并且致力于成为“解题人”。

阳光新能源基于多年的行业洞察认识到,随着光伏/风电、储能、充电等新能源场景交叉融合,电力市场规则和机制不断变化,电站收益模式更多元。

从需求端看,电站业主不仅看重发电效率,还有了更多维度的考虑:希望能在长时间内稳定运行;能更智能化,减少人力成本,运营和维护更简便;需要配备一个“助手”般的服务,时时监控电站运行,“哪里需要点哪里”,提升监测和管理效率,数据分析清晰直观;能灵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更高收益;许多工商业企业还在意电站的环保效益,是否能减少足够的碳排放,补足自身低碳目标;在农业、渔业等场景下,也要最大化实现产业复合、一地多产等等。

从业主和客户的视角来说,用户需要的是深度定制化服务,而非流水线标品。诸多变化表明,分布式新能源开发的“奇点”已至。

在这样的背景下,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电站创新技术大会上,阳光新能源以“魔方”为核心的“一个平台、三大核心技术”的技术路线正式发布,并率先在行业内定义了电站技术。

阳光新能源董事长张许成发布“魔方”技术平台

“魔方”技术平台,包含“极立方”高效发用电技术、“灵立方”数智寻优技术、“融立方”场景融合技术,构建一个稳固灵活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不变”的技术底座,应对万变的场景和需求。

在新能源开发上半场,电站各个环节的技术是孤立的、分散的,并没有一种电站技术能贯穿全链条。

而随着电站技术进入下半场,由制造端或设备端主导的上半场正进入尾声。电站开发的新思维,考验着开发企业在设计、安装、并网、电力质量控制、需求响应、电价预测等环节的技术能力,而靠提升单一环节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高度系统性、整体性的综合电站技术。

率先用产品思维定义“电站技术”

阳光新能源开创性的提出“电站即产品”的底层逻辑,来拥抱“千站千面”的电站开发时代。

“只有将电站看成一个整体去研发,用电站定义设备,才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阳光新能源董事长张许成表示。

那么产品思维如何驱动电站技术的升级?如何打破传统电站各个单一环节之间的技术孤岛,让各个环节技术变得更立体、更系统、更协同?

从安踏集团、松赞集团到高德车服,阳光新能源的多家合作伙伴给出了答案。

试想一个场景:一家体育公司每生产一双跑鞋的碳排放量大约是13.6kg,与一盏100瓦的灯泡亮一周的碳排放相当,当这双跑鞋的生产数量被放大千万倍时,可想而知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许多体育用品制造商早已将“零碳”目标纳入发展战略,安踏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阳光新能源安踏河南6.4MW工商业光伏

安踏集团可持续发展副总监陈中维在案例分享中透露,阳光新能源“极立方”高效发用电技术应用了创新的智能清洗技术,可以强力冲刷清洗光伏电站表面的积灰,降低发电损失,为安踏的工厂带来比原来预计发电量6%以上的发电效率,不仅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第一年就将减排超过1万吨的二氧化碳。

阳光新能源研发中心解决方案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光伏高效发电的因素有五大类(双面总辐射、阴影、灰尘、温度和失配),而“极立方”高效发用电技术,通过业内首创的3D实景发电仿真技术、清洁导流技术和AI智能自清洁技术、ECO降温技术、风光空间优化部署技术等,提升系统整体发电量。

今年,坐落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云南香格里拉全球顶奢高端民宿松赞茨中山居正式实现了“绿电零碳”运营,这是阳光新能源新款别墅大宅电站产品阳光家庭能源在高端墅式场景里的典型应用,也充分融合了全新的电站技术。

这座藏于青山之中的民宿,屋顶光伏组件与建筑融为一体,应用了阳光家庭能源光储充电站,通过极简设计,让整座光储充电站成为建筑和环境的一部分,静静地嵌入周边的青山绿水,民宿内所有电力都源于清洁的太阳能,无论手机、汽车,都能满足随时充电不断电,实现零碳运营和能源的自给自足。

应用阳光家庭能源的松赞茨中高端民宿

这座应用了“融立方”场景融合技术的民宿,将建筑美学、电力美学与生活美学融为一体,兼具美观和功能性,甚至做到了“电站即风景”,使新能源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更友好地服务生产生活。

这一高端民宿电站之所以惊艳行业,其不仅实现了光伏电站与居住美学融合,并且体现了开发商在光储电站技术上的优化与精进,这里面有“魔方”技术平台的很大功劳。

阳光新能源在电站创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魔方”技术平台,提供的是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了用户多场景、多维度的真实需求,将电站开发的选址、发电、运营等全环节作为一款产品来看待,既关注电站的开发过程,也注重开发完成后的长期成果。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电站开发的“千站千面”时代,一千个电站就有一千种场景、一千种差异化的需求。大多家庭、工商业业主,都是新能源的“外行人”,因此过去的电站EPC模式下,电站的设计、安装到调整对于业主而言往往是“黑箱操作”,无从及时根据需求调整方案,用户满意度也无从提高——其实,就是缺了一点基于用户价值出发的“产品思维”。

阳光新能源充分洞悉痛点,在“魔方”技术平台中推出了“灵立方”数智寻优解决方案。其数智寻优技术,在工商业和家庭场景中,通过无人机踏勘,自动化形成屋顶三维模型,实现组件自动排布、汇流、串线以及桥架、支架的自动设计,最终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各种各样的模型图纸和物料清单。这一技术,通过阳光新能源自研的iSolarRoof、iSolarBP等智能评估设计软件,可以极大程度节约人工设计成本,精准评估项目、智能一键出图,也帮助渠道伙伴轻松应对海量订单,将更多精力解放到项目开发端。

这只是“魔方”技术平台创新的一角。电站开发更现实的痛点在于,不同的电站怎么能实现收益方面的“质变”?

要追求从量到质的发展,市场卷的就不再只是单一维度的成本、规模,也不只是简单的工程建设,而是面对复杂场景、复杂需求的全流程、定制化服务,需要为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负责:电不仅要发得多,还要考虑怎样卖得更好、收益更高。

在地面光伏场景下,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由于地面光伏场景发电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电量和实发电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解决这样的痛点,很多业主选择了阳光新能源场景匹配的“预测技术”,进一步开发了多市场滚动优化购售电技术,可以做到仓位的合理管理,充分去利用每一次市场交易机会,实现提升2%的经济效益。

这家电站领军者率先定义的电站技术和“产品思维”,敢于率先打破了传统思维,其出发点就是提升客户价值和用户体验。因为阳光新能源希望,未来不止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能够在电站开发的整体服务中,实现深度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参与和互动。

阳光新能源已经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超过47GW,凭借庞大的电站规模、丰富的开发经验和重金研发投入,阳光新能源率先把电站技术上的创新一一落地,客户价值是电站的显性成果,用户体验是电站的隐性竞争力。

新能源行业经历了二十余年发展,已经进入从设备技术引领向电站技术引领迈进的关键节点,由追求装机量增长转型到“高质量发展”,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电站开发商的必答题。

而大多数开发商仍未意识到这迫在眉睫的改变,身负“技术实力派”标签的阳光新能源,已经率先找到了应对“万变”的钥匙。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