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就要到了,而我却还在处理双十一的退货!”
今年的双十一,看成是电商们的噩梦,虽说退货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退货率高达90%,真是闻所未闻。
大约从年初开始,经常网购的年轻人看到过不少网红电商倒闭的情况,即便是有着将近2000万粉丝的大店,也宣布了“破产。”
现在女装店的行情已经这么差了?
对此,商家给出了回应:“薅羊毛的人太多实在扛不住!”
双十一惊人的退货率
双十一的喧嚣刚刚落幕,物流站点里却已堆满了退货包裹,原本充满期待的购物节,似乎逐渐演变成了消费者的试衣派对。
女装行业,作为电商购物中的流量大户,却在今年的购物狂欢节后承受着巨大的退货潮冲击。
数据显示,早些年电商刚刚兴起时,女装的退货率还保持在15%-2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
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攀升至令人瞠目的70%-90%,有些商家甚至面临退货量远超销售量的局面。
一位商家在社交平台无奈发文:“今年发了2000单,退了1500单,仓库已经堆不下退货的货品了”,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挫败感。
更有甚者,部分知名品牌也难以幸免,例如曾经女装行业的标杆品牌拉夏贝尔,在今年因经营不善正式退出市场,谁能想到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退货率?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在淘宝店买了衣服后,由于迟迟不发货,并且询问客服也没有任何的回应,仔细了解后才发现,店主竟然因为欠款太多,所以跑路了。
要知道,这家淘宝店可是有着几百万粉丝、每年盈利上千万的畅销店,如今的混的竟也这么凄惨,实在是难以置信!
比较搞笑的是,原本很多电商店主还因为自己赚不到钱而难过,但是在得知同行大多都是如此,甚至还有不少人赔钱后,心里顿时平衡了。
不过按道理来说,女人的购买力看着并没有下降,为什么退货率会这么高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退货率这么高?
由于网上卖的衣服,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材质,所以难免会出很多问题,比如货不对版、价格和质量不匹配等。
一位年轻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模特图看上去优雅大气,结果拿到手的衣服皱巴巴的,面料薄得像一层纱,”而她所说的问题也并非是孤例。
从图片来看,精致的剪裁、迷人的光影、轻柔的材质似乎都在召唤着屏幕前的买家,但实际送达的商品,却是粗糙的做工和廉价的面料,这种落差并不仅仅是色差问题,而是网购体验中氛围渲染与实物呈现之间难以弥合的差距。
还有消费者指出,商品描述往往更倾向于营造一种“浪漫的想象”,什么叫“‘韩版慵懒风大衣’?等我穿上后只觉得是松松垮垮的罩衫。”
一语道破了网购女装中惯用的“语言包装”问题,这些描述词汇看似诱人,却难以提供实质信息,氛围感图片与商品详情页的繁复修饰,掩盖了消费者最需要知道的真相——这件衣服在普通的日光下,穿在普通人身上,究竟是什么样子?
线上购物的“无界性”也进一步加剧了问题,消费者无法试穿,难以直观感知衣服是否合身,只能通过尺码表和模特身材比例进行粗略的匹配。
但每个品牌的尺码标准都不尽相同,加之消费者个体身材差异,这种猜测往往带来错误的购买决定。
现如今,女装行业已经陷入“你抄我我抄你”的境地,很多店主在直播的时候,穿着正品衣服,而她们自己做的,质量和版型又远不如正品,因此消费者收到后,难免回生出落差感。
除了商家本身存在的问题外,消费者也开始了“薅羊毛”的行为。
在现代电商购物的体验中,“试穿”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低成本,这也得益于运费险和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往往会多买几件不同款式或尺码的衣服,回家后再挑选满意的留下,其余则原封退回。
退货变得轻而易举,也让消费者在下单时少了些许顾虑和决策成本,许多人甚至将电商平台当作“试衣间”,但这种无拘无束的退换货操作,商家却需要为每次尝试付出物流、包装、售后等额外的运营成本。
在看似繁荣的电商市场背后,商家们却深陷“价格战”的泥沼,平台比价机制的存在,让消费者能够轻松找到同款商品的最低售价,而商家为了争夺点击和流量,不得不一次次降低价格。
比价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成本被一再压缩,商品的用料和工艺难以维持原有水准。
低价竞争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商品质量的下降,为了控制成本,一些商家会选择廉价材料或者降低制作工艺标准,这也导致商品的实物效果与图片宣传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消费者的不满不仅体现在退货行为上,也体现在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中,形成恶性循环,商家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继续压低售价,质量继续下滑,退货率则愈加居高不下。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电商平台也对商家进行了一系列“压榨”行为。
电商平台近年来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断升级服务规则,从“七天无理由退货”到“仅退款”,再到“先用后付”,这些看似贴心的措施无形中将更多责任和风险转移到了商家身上。
消费者可以在不退货的情况下获得退款,也可以在使用商品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些都让商家苦不堪言。
例如,“仅退款”政策让商家无法通过退回商品来减少损失,而是直接失去货款,这一举措虽然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却让商家承担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一些恶意利用规则的行为更是让商家头疼不已,如买家使用商品后以质量问题为由申请退款,商家既损失了商品,又承担了物流费用。
大促活动中的规则进一步加剧了商家的负担,从“强制运费险”到满减优惠券,每一次大促背后都有平台设置的“隐形门槛”。
运费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下单的意愿,但退货率的飙升直接推高了运费险的成本。
平台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商家在这些规则之下却愈加感到压力重重,这些规则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引发了新的矛盾。
消费者、商家、平台三者的博弈,让电商这一行业陷入危机之中,这也不禁让人们思考,电商行在未来是否还能有“活路?”
参考信源:九派新闻2024年11月20日——女装退货率达历史高峰:上演闭店潮,有商家还在处理双11退货
参考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年11月13日——调查|有品牌退货率95%!如此“薅羊毛”,商家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