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很伟大,可我说,他如果生在今天,一定会被网暴。
他用小说讽刺的是那些清末愚昧的中国人。
我们今天的人,可以说那是落后的封建时代,现在是21世纪,人们思想水平提高,科技文明高度发达,怎么可能与那时的人相提并论。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鲁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小说,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但你可能会觉得,鲁迅的东西晦涩、沉重,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太远了。
如果你细读鲁迅的作品,尤其是他小说里那些“劣根性”的描写,你会发现,这些“病根”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些影子。
说起鲁迅,阿Q一定是大家印象最深的角色之一。他是《阿Q正传》里的主角,那个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的农民,但最有趣也最可悲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在受到欺负时从不正面对抗,反而通过自我安慰和扭曲现实,告诉自己“我其实比他们强”。他打不过人家,就在心里默念“儿子打老子”;被地主骂了,还能反过来嘲笑自己“我本来就是一条狗”。
你看看,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人的写照吗?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去真正解决问题,而是给自己找借口、自我麻痹。
比如有些人工作不顺利,没拿到升职机会,马上给自己找理由:“这工作不适合我,升职就累了,还是悠着点好。”或者看到别人买房买车了,心里酸溜溜地安慰自己:“我不需要这些虚荣的东西,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
鲁迅通过阿Q告诉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敢面对现实、逃避问题的倾向。这种精神胜利法在今天依然大行其道,很多人宁愿自我安慰,也不愿正视问题的本质。“麻痹自己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这就是阿Q精神至今仍然存在的原因。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那个“狂人”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正常的面孔,而是满脸的吃人相。这本书揭露的是一种比阿Q精神更可怕的国民劣根性,那就是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看客心理。
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人,似乎总喜欢在别人的痛苦中保持一种“安全距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冷眼旁观,内心毫无波动。这种“看客心理”在今天的社会依然很常见。比如,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有人遭遇不公正待遇、被欺负时,许多人选择冷漠旁观,甚至有时还调侃几句:“活该,谁让他这么傻呢。”
想想最近几年那些社会新闻,每当出现校园霸凌、暴力伤害、甚至公共场合的突发事件时,网络上总有一大批“看客”,不去思考如何帮助弱者,反而像在看一场热闹的戏剧。
有些人还在评论区调侃、起哄,仿佛别人的苦难成了他们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吗?他们看到狂人遭遇迫害,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在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看好戏。
鲁迅早在上世纪就看透了这种劣根性,今天的我们,依然未能摆脱。看热闹不嫌事大,关键时刻躲在旁边,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让人心寒,也正是鲁迅在批评的对象。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刻画了一个假装清高、可怜又可悲的小人物。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虽然衣衫褴褛、穷困潦倒,却总是拿着“读过书”的身份去炫耀,拼命维护自己“读书人的体面”。
他看不起那些靠做工谋生的人,却又低声下气地乞求施舍,内心的自卑和高傲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矛盾。
今天社会里依然有很多“现代版孔乙己”。有些人喜欢假装清高,表面上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内心却非常虚伪,甚至充满了对权力的屈服和谄媚。
他们看似厌恶那些拜金主义和物质生活,但实际上内心充满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他们会在网络上大肆批评所谓的“有钱人”或者“资本家”,但如果自己有机会跻身其中,立马就变成他们口中的那类人。
这种假装清高、内心奴性的矛盾心态,是鲁迅笔下很多人物的共性,也同样存在于今天的社会。表面上鄙视富人,实际上心里希望自己变成富人,这种矛盾和虚伪,构成了我们生活中许多人的心理状态。
说到底,孔乙己这种人物形象在今天并没有过时。
鲁迅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讽刺与批评。他笔下的许多人物,特别擅长讽刺、冷嘲热讽别人,却从不反省自己。比如在《祝福》里的那些村民,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嘲笑,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处境,反而在她的苦难中找到自我满足的理由。
这种冷嘲热讽、不关心实际问题的态度,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也非常普遍。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生活中,总有一群人喜欢对别人的困境指指点点,却从不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源或者解决方案。这种“嘴炮”文化让人无法真正关注社会中的实际问题,陷入了无限的吐槽中。
比如,有些人在看到贫困地区的新闻时,不是去想如何帮助那些人,而是说“他们自己不努力,怪得了谁?”当面对一些社会不公时,不是站出来呼吁改变,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嘲笑那些受害者的无奈。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鲁迅笔下人物的现代翻版——擅长批评,缺乏自省。这种态度让我们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因为大家更喜欢嘲笑别人的失败,不是反思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鲁迅是不是对中国人太苛刻了?他为什么总是在批评我们的劣根性?
其实,鲁迅的伟大之处不只是他指出了问题,更在于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他虽然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但他的批评是为了唤醒更多的人,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他希望通过揭示这些劣根性,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进而有所改变。鲁迅并不讨厌中国人,他恰恰是因为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所以才如此痛心疾首地写下那些讽刺。正因为他看到了我们的弱点,所以他才希望我们能够改变,能够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鲁迅的小说和文章虽然写于上个世纪,但他揭示的那些人性劣根性,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看客的冷漠、孔乙己的虚伪清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这些人物背后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离我们远去。
可是,很多人不敢承认这种问题的存在,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害怕受到批评,因为害怕受到打击,害怕因为有人指出问题而丧失自信。
我们今天的中国,不是捧就是骂,毫无理性的分析,尤其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我说,鲁迅伟大是因为他讽刺的是那个时代的人,如果他讽刺今天的人,一定会被网暴。
今天有很多人都在推崇鲁迅,像什么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研究鲁迅这个人。至于鲁迅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似乎没人关心,这就是问题所在。
鲁迅通过文学,讽刺人的劣根性,而现在那些人,极力推崇学习鲁迅的精神,恨不得赋予鲁迅所有高尚的品德,把他当做成心灵鸡汤,以此来显示对鲁迅的了解,以此靠近鲁迅,对他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视而不见,这才是莫大的讽刺。
所以,鲁迅的笔,根本没有唤醒任何人。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