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前正值农作物秋冬管护的重要时期,在新洲区的广袤沃野上,以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普及先进施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化肥减量增效“兴农行动”正在各街镇渐次展开,铺展出一幅绿色生态农业的靓丽画卷。
11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新洲区徐古街的蓝色果香蓝莓基地内,只见不同品种的蓝莓果树分块成片,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好似“毛细血管”,沿着树苗整齐铺设,为整个蓝莓园“输送”能量。
伴随着果农将水溶肥料按比例加入施肥桶,然后熟练地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的阀门,涓涓水流便带着肥料,流向田间的滴灌带,直达树苗根部。喝饱了水的树苗“精神抖擞”,在阳光下婀娜地伸展着枝桠。
“以前浇水多用大水漫灌,现在变成精准喷灌,从‘浇地’变成‘浇作物’,这种方式就像给农作物幼苗输上了‘营养液’,不光‘解了渴’还补了肥,一举两得。”基地负责人朱保琴介绍,基地现有3台智能水肥药一体机,可充分满足1000亩蓝莓园的自动化浇水施肥需求,大大节约了农忙时节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
“有机肥可就地取材、就地施用,来源广、成本低,不仅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而且可以减少果树的病虫害传播……”“毛细血管”有序作业的同时,果农们正手持铁锹穿梭在田间地头,大家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抢在蓝莓植株休眠前开沟施肥,为来年的丰产做好准备。
蓝莓对种植土壤要求高,需是疏松、通气良好、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砂壤土、砂土或草炭土。“水肥一体化” 与有机肥替减化肥两种方式双管齐下,转变了传统“大水大肥”的粗放式种植模式,也大大改善了基地的种植环境,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肥、稳产高产。
如今这片由荒山蝶变而成的蓝莓生长良田,已逐步成长为集种植实验、技术推广、休闲采摘、生态旅游、鲜果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年采收蓝莓鲜果40万斤,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一颗颗蓝莓也随之成长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种植业化肥“减量不减产,减量不减收”,这是新洲区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的实践缩影。
化肥常被称作是粮食的“粮食”,但化肥用量过多不仅造成种植成本的增加,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近年来,新洲区着力打造化肥减量化核心示范区,通过在核心示范区全面推行节肥技术示范,带动周边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核心示范区可采用施用商品有机肥、配方肥、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高效肥料,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等方式,推进施肥用量精准化、施肥过程轻简化,切实提高施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的目标。”新洲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员袁高华介绍,预计核心示范区化肥使用量(纯折)比当年对照区减少10%以上,实现农作物产量不减少,生态效益和耕地质量双提升。
据了解,目前新洲区已选定10家示范主体,拟建立化肥减量化核心示范区不少于1400亩,其中粮食生产主体3个,瓜果蔬菜茶叶等生产主体7个。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