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控股冲刺IPO,已成为中国最大AI医疗平台

永思看商业 2025-01-07 03:40:52

热闹的港交所再添重磅一员!

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是中国最大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在服务C端用户的同时,为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方、供应链等医疗健康价值链上的关键参与者赋能。

与其他数字医疗、AI医疗企业不同,微医控股践行了一套医疗服务按人头、按价值付费的模式——数字健共体,即以会员健康管理的效果为标准获得收益。该模式在天津落地4年多,成效突出,既是公司本身的业务样板,也是全国医改新举措的典型案例。

得益于核心业务的扎实落地,微医控股已形成规模化收入,并显著增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分别实现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的收入;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幅达107.4%。

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收入划分,微医控股已是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作为明星企业,微医控股的创新模式和商业闭环备受关注。

收入劲增107.4%,健共体战略业务成增长主力

微医控股的核心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AI医疗服务依托健共体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和增值服务;数字医疗平台则主要包括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中心服务、企业会员服务等。

微医控股的业务结构及商业模式,图片来源:招股书

具体来说,AI医疗服务是建立在健共体模式上的一系列服务,主要有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和增值服务。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健共体在某个区域内构建的由各级医疗机构参与、线上线下和院内院外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是一种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云药房是指健共体内建设的云药房平台,推动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的衔接,提升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及其他用药需求。

增值服务即微医控股依托健共体,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体重管理、检测及报告解读、居家护理服务等综合增值服务,满足居民在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之外的多层次需求。

数字医疗平台提供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中心服务,以及企业会员及其他服务。

微医控股在2015年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多年来沉淀了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其数字医疗平台已连接约1.15万家医疗机构和约31.8万名医生,可为用户提供线上预约、咨询、复诊及配药等数字医疗服务。在线下,微医控股拥有6家实体医院,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诊、体检和疫苗接种等。

针对企业客户,微医控股可提供定制化的员工健康管理计划,并为企业的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套餐服务。

随着近三年来健共体规模化运营的推进,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强劲。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2024年业绩进一步爆发,达到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微医控股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增长情况,数据来源:招股书

其中,健共体所提供的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增速亮眼。2022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开始产生收入,此后迅速增长,在整体收入中的比重快速提升。2024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达10.32亿元,占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的56.8%。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7月至10月,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仍有大幅增加。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成为微医控股业绩增长的主力,这也是微医控股的战略性业务。

技术驱动,从数字医疗向AI医疗跃迁

从互联网医疗转身AI医疗,微医控股实现了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跃迁;不仅是运用数字化做医患资源的链接,也不只是提升服务效率,更是将AI深度融入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体系变革。

随着AI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渗透逐步加深、技术持续迭代,业内已涌现出一大批AI结合医疗服务的产品和企业。大多产品和企业以服务流程、专科专病等为维度,重点将AI运用到其中的某些流程、某些疾病,或仅在某些医疗机构内应用。

相比之下,微医控股更注重AI与医疗服务的体系化融合。

首先,微医控股构建并持续巩固AI底层能力。

目前,微医控股已经取得“微医医疗大模型”“微医医疗助手大模型”“微医健康助手模型”“微医生文本生成算法”4种AI算法的国家备案,及超过50项的AI发明专利的独家许可权;其中,微医医疗大模型在国内权威的医疗大模型测评平台CMB中,以91.71的高分位居榜首。

同时,微医控股加快推进AI在两大方向的实际应用,一是健共体中的AI应用,二是实体医疗机构的AI改造。

在健共体内,微医控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现有医疗体系,通过“四朵云”等数智化平台建设解决“三医”协同中数据联通、支付提效等问题,以集约化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效率和慢病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云管理”是健共体内各类单位和各类医疗服务的统一管理平台;“云服务”则是为居民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台;“云药房”提升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云检查”则用于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的构建,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传互认和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微医控股研发出“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四大智能体等AI应用,全面赋能“医、药、检、健、管”环节,将AI技术贯穿于诊疗及健康管理的全过程。

以AI健管为例,它可根据会员的特定资料自动生成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提高管理质量、效率与标准化水平;在AI助力下,1名健管师可管理约2000人的健康。“云药房”将基层用药品规数量提升至约5000种的同时,借助AI+人工审方提升用药合理性和经济性、降低人力成本。

实体医院改造方面,微医控股2024年建成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医院,并计划陆续将旗下其他实体医院升级为人工智能医院。

事实上,微医控股从2021年起就开始逐步将旗下互联网医院升级为“智能医院”,为实体医院的智能化改造打下坚实基础。据媒体公开报道,2024年8月,微医控股在上海建成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医院——微医上海人工智能医院。

微医上海人工智能医院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设置,拥有互联网医院资质并已被纳入医保定点。

之所以被定义为人工智能医院,是因为该医院充分将AI应用到诊前AI早筛早检、诊中AI医生与AI药师、诊后AI健康管理等的全流程服务,同时实现全流程AI医保智控、数智化医保战略采购,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健康效益。

微医上海人工智能医院内AI技术的全流程应用,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当前,“人工智能+”行动已在国内如火如荼开展,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医疗服务也不例外。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发改委牵头的《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探索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推动互联网医院升级为人工智能医院。

发展人工智能医院未来仍是微医控股的重要战略规划,其计划陆续将旗下实体医院转变为人工智能医院,并助力健共体模式中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升级为人工智能医院;同时,联合合作伙伴构建人工智能医院的标准化评估体系。

从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到数字健共体,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医院,微医控股不断促成技术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创新变革。

坚持健共体战略,成唯一按价值付费平台

尽管驱动技术不断升级,但微医控股坚持健共体这一核心战略模式,并以其为载体,落地医疗服务按效付费体系,在落实健康责任制的同时,实现患者、医院、政府和企业的四方共赢。

早在2020年,微医控股就开始在天津推进其特有的健共体模式。该模式需协调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参与,建立起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实施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的健康管理服务。

据媒体公开报道,天津市健共体已覆盖全市2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00余个站点及卫生室,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服务能力的同时,建立起238个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以糖尿病为切入点,探索按人头总额付费,推动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改革,实现了百姓健康指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降低医保支出增幅的“两升一降”目标。

招股书数据显示,天津市健共体进行的糖尿病管理健康指标改善显著。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管糖尿病会员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17.8%上升至44.2%,血压达标率由19.5%上升至61.5%,血脂达标率由24.8%上升至27.9%。这18个月的管理期间,合作医疗机构的糖尿病人均医保额度实现盈余。这些积极的成果促使微医控股可将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扩大至更多慢病领域。

2023年12月,微医控股与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合作,将单病种管理扩展至多病种管理。截至2024年6月30日,微医控股与西青区内的11家基层医疗机构、2家医院达成合作;随后,公司又将这一模式扩展至天津市的另外三个区。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津市健共体已为约90万会员提供多病种及糖尿病护理服务。

因成效突出,天津市数字健共体曾分别以“打造‘四朵云’平台 推进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和“推进家医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上榜了2020年度、2023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医保支付方式不断改革,迭代或创新的本质都趋向于按价值付费,在保障治疗和康复效果的前提下,控制医疗支出与医保费用的增长。对于患者群体数量大、需结合院内院外手段进行长期管理的慢病患者来说,按价值付费无疑也是一种理想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就指出,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推行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诊疗方案、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按人头付费,加强慢病管理。

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主要类型和改革方向,包括慢病管理按人头、按效付费

图片来源:《“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微医控股经过多年实践,顺应医改方向、借助健共体,已在业内闯出一条独特的业务路径。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微医控股是中国唯一一家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社会效益显著,商业价值清晰可观

纵览微医控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最核心的优势主要在技术与模式两个层面。

技术层面,微医控股的AI底层能力及产品,来源于对大规模、多场景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又同时应用于多样化的实际服务场景。

招股书显示,经过多年积累,微医控股已沉淀4600万条脱敏诊疗对话、诊断、处方及医疗机构的大量优质脱敏数据,能够为AI模型的训练和有效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业务板块所囊括的众多服务内容,又为AI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AI研发与应用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

模式层面,微医控股已在天津探索形成健共体标杆,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同时,健共体的搭建和运营,是深刻理解医改本质、全面统筹医药险资源、综合处理人财物复杂要素等一系列举措的结果,门槛高、周期长,很难再被其他企业复制。

技术能力与模式优势又相互协同:在AI赋能下,健共体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在各地生根发芽,进一步产生规模效应、降低运营开支和药品供应链成本;AI技术和产品则在健共体落地和运营的过程中持续迭代,发挥更具实用价值的作用。

简而言之,微医控股在业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向客户或用户交付的,不只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技术型项目,也不只是一个提升便捷度的服务型产品,而是一套以健康为目标的服务体系。

在新医改浪潮中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微医控股的商业价值越来越清晰:依托健共体打通了2H2C的商业化路径,形成AI医疗商业模式闭环。

商业价值的体现之一是呈爆发式增长的收入数据,另一大体现来自盈利能力,随着AI应用对提质增效及降本的效果显现,微医控股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调整净亏损逐步收窄,从2021年的13.54亿元降至2023年的5.05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28亿元,同比下降50.3%,已接近盈利。

根据招股书,接下来,微医控股将不断增强和提升现有AI产品能力,增强模型诊断准确度,实现更早检测疾病进程等,做到从诊治到防筛的关口前移,构建涵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更深层地推动价值医疗落地;并开发医疗AI开发平台,为行业提供医疗AI智能体和专业模型的MaaS级服务,持续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升级提效。

按政策指引,微医控股还将持续扩大AI健共体的落地范围,除了配合天津政府加快推动天津各区健共体的建设外,已与贵阳、宁夏签订健共体战略协议,并积极推进上海等地区的合作落地。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十部门在《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了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实施载体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2024年9月,三明医改启动“医共体”向“健共体”升级,以医保支付为纽带,整合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职能,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健康服务。这是三明医改3.0阶段的又一关键举措。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三明医改的全国推广,意味着健共体模式将在三明医改推广过程中起到助推作用。

很显然,在新医改导向下,健共体模式有着良好的扩张和成长土壤。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97亿元增至2030年的13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6.2%。随着健共体在全国各地复制,未来微医控股的市场前景将越发清晰可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