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卑微入尘的人性
“我们可以卑微入尘,却不可以扭曲如驻虫。”
看完最近一部异常火热的电影《隐入尘烟》之后,感动和唏嘘之余,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闪现出这么一句话。
是的!我们可以卑微入尘,却不可以扭曲如驻虫。
在影片中,卑微的男女主人公马有铁和曹贵英正是用自己短暂而高洁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让人悲伤和震撼之余,增添了一丝欣慰。
感动的是两个从小便如蝼蚁般卑微的人物,被命运安排在一起后,不愿再延续之前的卑微,不愿向命运低头,凭借自己的紧张和乐观,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追逐幸福,最终实现了梦想。
尽管在迈向幸福的道路上,他们前进的步伐有些慢,可却从未停止过,更没有想过后退。这是主人公身上难得的闪光点,也是电影要向观众传在的主题思想。
整部电影,让我们记住的是不管生活有多艰难,也要努力保持乐观,奋力向前,而不是怜悯和同情,更不是流泪和惋惜。
对于马有铁和曹贵英而言,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可是精神生活充足,根本不需要观众去怜悯和同情,也不需去为他们流泪和惋惜。
相反就电影里面那些整天坐在路边,混吃等死,泠漠的村人而言,他们才是最悲哀,最值得怜悯的群体对象。因为只有心残的人,混死等死的人才会博人同情;而像身残志坚的曹贵英夫妇这样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息的人,却是值得敬佩的。
曹贵英和马有铁虽然皆是卑微入尘的人,可在未认识之前,她所遭受的苦却远超过马有铁,这或许便是两个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人,之所以能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的最主要原因吧。
从电影里她轻描淡写中我们得知,小时候因为同情弱小之人,偷拿家里一块馒头,便被哥哥和嫂子打得十几天不能下床,这些只言片语中,便足可以让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童年生活是如何度过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患上尿失禁的真正原因吧。
引发女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几种,其中一个就是压力过大,属于心理原因。我在想,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从小没了父母,寄托在哥哥嫂嫂家里,每天遭受白眼、每天有着干不完的活、稍有不如意便会挨饿、挨冻、挨打、挨骂的人,患上这样的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说曹贵英在没有患病前,依靠她的勤劳,可能还有一点值得哥嫂利用的价值,还不至于急着把她扫地出门,可一旦患上了尿不禁,她唯一的一点能被利用的价值便消失了,立刻成了累赘,眼中钉和肉中刺,便会像扔垃圾一样急匆匆地把她嫁给像马有铁这样身无分文的穷人。
由此可以想象曹贵英从小在家里的生活应该时刻伴随着打、骂,甚至随时随地的羞辱,和折磨。
相对于曹贵英,马有铁似乎好得多了。虽然跟着三哥马有铜在一起生活,干着最粗重的活,吃着最差的饭,时不时还遭受哥嫂指桑骂槐的责骂,可至少不会挨打,也不会像曹贵英那样挨饿受泠,受尽羞辱。
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觉得两个人之前的命运太过凄惨,才会让两个有情有意的人结合,才会在彼此短暂而昏暗的生命中,留下瞬间的火光,有了一丝丝的温暖吧。
是的,曹贵英是幸运的,因为马有铁是善良的。
然而,老天还是给了这两个贫穷的人开了一个玩笑,新婚之夜二人并没有洞房花烛夜的幸福,有的却只是无尽的尴尬和尽情的掩饰。从这一天开始,爱的火花便有了火种。
那晚,善良的马有铁没有像那些长年饱受生理饥渴的光棍一样,见到女人就会两眼放光,如狼似虎地扑上去满足兽欲,只是裹着被子,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夜。
我想,那一晚作为一个比正常男人还要渴望女人的光棍,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煎熬的。
我不知道在他的内心是因为陌生而害羞,还是因为嫌弃而避开,才会保持这样一种姿态。但是当我看到他发现此刻已经成为自己妻子的曹贵英因为尿失禁,而忐忑不安地趴在床头,撅起屁股,对着火炉烘烤的时候,他刻意的选择了回避,开始装睡。
我方才明白,那一刻,这个老实而善良的男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极力维护妻子的尊严和修复对方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了。
曹贵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那晚至少在她忐忑不安的心里,第一次因为没有尿湿裤子而被打被骂,也许正因为此,她才开始心甘情愿接受这个老男人 ,接受新的生活,死心踏地跟着他吃苦受累,跟着他忍饥挨饿,即便是婚后没有房子,只能暂居在别人废弃的家里,可至少让她对未来有了些许期盼。所以她才会被马有铁的包容和爱所感动,才会在他去了镇上,半夜冻得瑟瑟发抖,怀揣暖水杯,一遍又一遍去路口迎接自己的丈夫。
那一刻,似乎在她的心里,迎接的并不仅仅只是丈夫,而是自己的依靠和未来。因为全天下只有这么一个男人从不打骂自己,不嫌弃自己,处处包容自己,还给自己手上种麦花;只有这么一个男人,才会在要出门时,担心自己挨饿,特意蒸上两笼热气腾腾的馒头,把一切料理得妥妥帖帖后才放心离去;也只有这么一个男人,可以在寒冷的夜晚裹着她,搂着她,跟她说贴心话,给她温暖。
这所有的感受是曹贵英之前从未遇到过,也是她从未敢想会遇到的事;也只有这么一个男人,才会在夏天的夜晚,陪自己在房顶上看星星,生怕自己掉下去而捆住自己,这不是限制人身,而是爱的禁锢。是那个叫马有铁的男人,在向全世界宣告,这个女人属于我一个人的,我就是要把她拴在裤腰袋上,就是要让全天下所有女人去羡,去慕妒,去忌恨,却丝毫不顾忌村里那般闲人嘴里吐出的闲言碎语;也只有这个男人,会在夏天炎热的夜晚,陪她一起洗澡,贴心地给她搓背;也只有这么一个男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在抓到一条小鱼,烤熟后将第一块香喷喷的肉放在嘴边吹一下,然后再送到她的口中......
在浪漫派诗人眼里,似乎只有诗和远方,风化雪月,咖啡与鲜花,才能算得上爱,面对这些,似乎只有嗤之以鼻;那些目光狭隘的人又怎么知道,有时候,眼前的苟且,穷苦时的相伴,寒冷时的依偎,彼此心与心的呵护,才是天下最浪漫的爱情。
哪怕是粗茶蛋饭,哪怕是泥袜水鞋,一个眼神,一个举动,甚至一句烦躁时的责怪,也足可以化为天下最浓,最深的爱,又岂是那些穿着西装,手捧鲜花,在高级咖啡厅里你情我侬的情侣所能感受得到的呢?
阳春白雪是爱,下里巴人同样也有爱,且后者更比比前者爱的更深,爱的更真。
二 幸福是什么?
创业是艰难的,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人创业更难。当我看到影片中夫妻两个为了生活,借蛋孵小鸡、坐在犁耙上耕地、用砖坯子打砖、一个挥镰刀割麦子一个在后面拾掉下了麦穗、拉麦子时的争吵.....所有的片段在电影上展现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似乎这些事情,昨天才刚刚发生,可转眼之间,我便已经到了中年,不由内心一阵酸楚和唏嘘。
恰少年同学,正值风华正茂,再回首,却已是百年身。
我想到小时候,父母之间的感情便如男女主人公一样,每天过着朴实无华、朝出夕归的相濡以沫生活,他们彼此之间除了时有争吵,怄气和泠战外,更多的是平淡如水,彼此一辈子没向对方说出一次“爱”字,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却无不一是爱。
有人看完《隐入尘烟》后,发出这样一句感慨:我要是日子苦成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被这样的话所震惊。我想他们大约是没有经历过苦日子的城里人,或是没有多少思想沉淀的浮夸子弟,再或者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嫁,所以才会扭曲幸福的真正内涵,才会说出这样愚蠢而无知话吧。
当然,我并不怪他们,只是像同情那帮只会坐在大坝边朝着马有铁夫妇说些尖酸刻薄话语的村民村妇一样无限怜悯地看着他们。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全村只有一台电视机,也只有那么几家人可以用得起电,其他家庭都是点煤油灯。
夏天尚好,我们一群孩子可以出去斗角,看星星,玩到半夜,到了冬天,就不知道怎么熬了。
父亲是一个极有骨气之人,别人家孩子都可以跑到村里有电视那户人家席地而坐蹭着看电视,可唯独我不可以。
所以,那个时候,我既恨父亲,又怕父亲,却又无力反抗。
父亲见我在家如坐针毡,为了缓解我的煎熬,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几本武侠小说,只要一吃过晚饭,趁着家人挤在床上取暖的时间,给我们念书听。
母亲不识字,一边纳着千层底,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父亲念武侠小说给我们听。起初,我不以为然,总喜欢捣蛋,以示不满,父亲也不责怪,知道我终归逃不脱他的五指山,任由我闹,坚持不紧不慢地念着书。
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所迷住了,感觉像是从一个世界跨越到另外一个未知世界,对主人公的遭遇,对那些高深莫测的武功,对那些宛若仙姿的轻功,充满了无限好奇,也开始静心听了起来。
母亲总是一边听书,一边纳着鞋底,这样一心二用的后果,便是会时不时手被针扎到,冒出一丝血珠,往往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放下手里的书,抬起母亲的手,心疼的含在嘴里轻轻吸吮几下,母亲则会笑迷迷的看着他,眼神说不出的温柔。
我那个时候还小,看到母亲手扎出血了,总会抢着上前去与父亲分担,帮着母亲吸吮。
有时候,父亲念到紧要关头,母亲便会停止手里的活,满脸期待地注视着父亲,专心致志听完这一段,才又开始重新扯起了手中的线。
我不懂得什么是爱情,父亲也从未对母亲说过“我爱你”这三个字,可是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父母的一举一动,却处处含着爱,处处都是爱。以至于到现在,母亲想起年轻时那段艰苦的岁月,想到父亲给她念书听的日子,再看父亲的眼神,略有些浑浊的眼睛又变得格外明亮,似乎那段记忆,便是她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爱情。
关于幼时的记忆,关于父母的爱情,多年以前,我才从当年父亲给母亲念过的《七侠五义》、《风雷扇》、《五鼠闹东京》等书籍中读懂,知道了那时,我们一家虽然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晚上只能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过活,冬天只能一家人依偎在床上取暖,可却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温暖。父亲满嘴唾沫念书的样子,母亲歪着脑袋看着父亲听书的神情,是所有人心中最幸福、最温暖的一幕。
即便生活偶有不如意,父母之间也会像马有铁和曹贵英在田间一样争生争吵,却也只是片刻间烟消云散,让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甜蜜。
这也是那个时代,为什么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仅仅依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了婚约之后多数人均可风雨与共,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原因。这更是当今那些天天婚前可以泡在一起,看似甜蜜无间,嘴里不停地说着我爱你,没结婚就同居,婚后却一地鸡毛,吵几句就闹到民政局扯离婚证的现代人所无法体验的幸福生活和美满婚姻。
经常有人会问,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可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是啊!幸福到底是什么呢?贫穷时,人们向往的幸福就是能够吃饱穿暖;无处容身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那也是幸福。
正如曹贵英所言的那样:“我从来都不敢想象这辈子竟然还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不就是幸福吗?有所依靠,有所期望,有不太高且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梦想;有一个疼自己,爱自己,呵护自己的爱人,风雨无阻地守候着自己,哪怕偶尔一句埋怨和不耐烦,却也透露着一丝幸福的味道......
幸福并不是有了房子还要车子,有了大平层还想要别墅,有了别墅还想要庄园;幸福不是无休无止的欲望扩散,欲壑难填的要求;幸福也不是整日甜言蜜语,花前月下;幸福更不是住着大别墅却说不出的孤独和寂寞......
幸福是你在归家的夜晚,她在路上翘首以盼的身影;幸福是在买不起鲜花的日子,他顺手拿起田间的麦子,在她手上种下的麦花;幸福是他像孩子一样欣喜若狂地跳下水沆,抓起一条鱼烤熟后撕起最细最香的那块鱼肉,吹凉了用沾满泥巴的手喂在她口中的温馨;幸福是她为他亲手编造的花朵;幸福是她明知道他很穷,可仍然义无反顾地依赖着你;幸福一起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艰辛历程.......
幸福是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却不可以扭曲如驻虫一样的苟活.
三:谁的人生不是一场历难?
有谁的人生不是一场历难呢?
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难,只是过程不一样而已。有的是生活的苦难,有的是爱情的苦难,有的则是亲情,更或者是心灵的煎熬;一部分人将苦难深深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独自在暗中舔着伤口;有的人将这种历难完全呈现给人们,或是警示,或是博取同情。
总之各有难处,各有伤悲,就像伟大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信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然而,即便是再穷的人,再悲伤的人,他们每个人心中始终都会有一个童话,童话里有爱,亦有浪漫。
《步入尘烟》是一部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影片,导演用写实手法,描绘出主人公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环境下,身体所饱受的一种痛苦和煎熬,突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和无奈,充当着整部片子的骨架和血肉,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强烈感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一部好的影片光有震撼人心的画面,让人无奈而兴酸的言行举止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入灵魂,深入到每位观众的内心深处,给人以启迪和感慨,才是成功的,而这些便需要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于是,在影片大量写实的画面中,导演巧妙的穿插了一些浪漫色彩,于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赢得了无数的推崇,这也是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点。
影片中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有两处:一处是主人公马有铁与曹贵英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描写;一是勾起无数人对曾经渴望的浪漫梦想的一种追忆,包括曾经拥有的和梦想拥有两类人。
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的爱情浪漫吗?甚至他们之间有爱情有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爱情,马有铁不会在妻子死后,吃蛋服药自杀,追随而去。
整部影片中,我们没有听到彼此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听到“山无棱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但在彼此心中,早已埋下了这种执着的念头,似乎双方自从别扭的拍下第一张不太自然的婚纱照开始,便知晓这一生再也离不开对方了,一方生,另一方绝不会独活。
所以在曹贵英溺亡后,善良的马有铁把所有欠下的债和人情还完后,便也紧追而去。
马有铁在做一切的时候,是那样平静,那样自然,好像他早已在心里规划好了一般,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每一件事,先收庄家,再将粮食颗粒不留的卖出,再还债,即便是养小鸡时借下几个鸡蛋,都不愿漏掉。
那一刻,影片给人的感觉有着此刻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人在内心中积聚和压抑了很久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最终肆无忌惮的决堤而下。
这不正是所有人穷其一生追求的那种“只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爱情最高境界吗?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过呢?幸运的是患有疾病的曹贵英得到了,那一刻,她若泉下有知,怕是也要笑出声来了吧!
我甚至相信,如果是马有铁先走一步,曹贵英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追随丈夫离去,丝毫没有半点犹豫,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和伟大之处。
然而,现实中呢?那些整天把爱情挂在嘴里,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情侣们,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经历像马有铁和曹贵英这样艰苦而卑微的爱情呢?又有多少痴男怨女会在一方离开之后,随即追随而去,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双双化蝶,双宿双飞呢?
所有的言语,只化为一语:两人虽未言爱,却处处都是爱。那种夏天一起看星星,一起沐浴洗澡;那种一种割麦,一人拾穗的画面;那种像孩子一样跳进水坑,将抓住刚烤好的鱼撕下最好的一条喂给对方的温馨;那种寒风凛冽的冬夜将滚烫的水杯放在怀里一遍一遍去路口守望的盼姿,难道不是这世界上最为动人,最为浪漫的爱情故事吗?
此刻,我的脑海里忽然想起一句经典歌词:如果这都不算爱,还有什么可悲哀?
是啊!如果这都不算爱,那应该是人世间最为悲哀的事了;如果这都不浪漫,那还有什么可浪漫?
第二种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影片中第二种浪漫手法的体现,是人在最贫穷时的相互扶持和怀揣梦想而行的浪漫。现实生活中, 当人们处于贫穷时,往往会通过幻想作为精神寄托,从而使自己能够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同样的,当人们处于富裕时期,没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便会对以往曾经经历过的那种苦难进行不断的重复回忆,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以此来告诫自己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影片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成功勾起人们对以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的回忆,抓住60后、70后、80后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泪点,让他们陷入一种对以往人生经历的深切怀念中,甚至重新唤醒了他们埋藏在内心深处渴望的那种对爱和情的幻想。
这些爱和情感可能已经像主人公一样经历过,也可能一直是停留在内心中幻想着,至今仍未能实现,从而达到思忆和弥补的效果。
不论是有过,或者是幻想过,憧憬过的爱和情,不正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吗?
三:世界不处不在的贪婪和冷漠
影片中除了用写实主义体现出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的艰苦生活及浪漫爱情外,无不充斥着一种对人性的贪婪与冷漠的无声控诉。
首先突出的是人性的贪婪。全剧最贪婪的人当属于马有铜一家了。得知弟弟有收粮人急需的稀有血种,是他打着为全村人着想的名义,劝说马有铁去献血;明知马有铁不愿再去献血,曹贵英也不支持他献血,可嫂子仍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规劝,影片中虽然没有明说,但这里面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和内幕,而作为献血的人却没有拿到丝毫的营养补助。
其次是收粮人。收粮时粮食上价格的压制,是对村民赤裸裸的压榨,更是收粮人贪婪的表现;利用给农民结算钱财的名利,一次又一次逼迫马有铁大量的输血,丝毫不去顾虑他的身体,更是一味贪婪、毫无下限索取的体现......
最后,是马有铁侄儿的贪婪。影片描了哥哥马有铜对兄弟身体上的压榨,让他替自己干活,却又处处嫌弃,责怪,正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利用马有铁贫困户的身份,为他申请一套政府保障住房,虽然付出一万多块钱,可他明知马有铁夫妇无法适应城市的家,不会舍弃农村的家,且无子妇,最终还是会将房子还给儿子,这也是贪婪的表现;最后,马有铁死后,房子即被推到,当执法者将一万五千元现金递给马有铜儿子。他丝毫没有半点犹豫,也丝毫没有半点怜悯,没想过这是自己的叔婶,历经千辛万苦,各种苦难,一砖一瓦盖下的家。这是他们一生的心血,爱情的见证,还是毫不犹豫的把手一挥,让推土机把所有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这不是贪婪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然而与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马有铁为收粮者献了那么多次的血,本应得到报酬,可是在收到他两件廉价衣服的馈赠之后,却坚持要还以粮食抵钱。
影片中除了无所不在的贪婪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更是杀害马有铁夫妇的罪魁祸首,几乎充斥着全剧。
马有铁夫妇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呢?不是因为灾难,也不是因为意外,而是死于人性的冷漠。
影片最后采用了模糊的手法,没有详细交待曹贵英是如何溺亡的,看到的只是她在水中僵硬的尸体,说明已经沉入河堤很久了。
但我们可以从村口里坐着的那一帮人的言行举止可以推断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最终让马有铁下定决心自杀,追随妻子而去。
说到底就是对人世间的冷漠彻底灰心,才会走向死亡。
这些无知的村民们,在马有铁还是光棍时,便处处看不起他。等到他娶了身体有缺陷的曹贵英时,又开始奚落。男人出言讽刺,嘲笑马有铁把媳妇拴在裤腰带上;女人语言中充满尖酸刻薄,因为对贵英的羡慕妒忌恨,让她们觉得不公平,她们觉得贵英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女性,一个不健全,不正常的女性,不应该享受男人这般关爱和呵护,再想到自己一个正常女人,一辈子都没有享受到这种来自男人的关爱和呵护,自然而然内心便生了妒忌和憎恨。
所以,每一次夫妻两人经过,都是默不作声,低头匆匆而过的,就是不想去面对这种不善意的泠嘲热讽和恶言恶语。两个人的时候还好,等到贵英一个人落单时,想必也是这般急匆匆走过,也许是因为走路太急,也许是因为自觉太过卑微,不敢抬头,最终失足落入水中。
如果不是泠漠,可怜的贵英会死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从前面马有铁与贵英夏天的夜晚在河渠里洗澡,相互搓背的画面,以及后来的马有金抱着身体已然僵硬的妻贵英站立在水里可以看得出来,渠水虽然很湍急,可却并不深。
如果贵英在落水之后,呼救声能够博取村头那帮人的同情,他们纷纷热情的伸出一把手,未必会被淹死。
可正因为这些人心中对两人之间的爱充满了妒忌和恨,让他们的心胸变得狭窄,使他们即便是眼见贵英落水,最终还是选择了泠眼旁观,不愿伸出援助之手,这才是杀害贵英的真正凶手。
所以说贵英的死,不是死于意外,而是死于泠漠的人性,狭窄的人心,杀死她的不是湍急的渠水,而是泠漠的人心。那些人才是刽子手,才是真正的杀人犯。
正如鲁迅所言:这是一个人吃人的冷漠社会.
然而,再看看马有铁是如何对待村民的呢?不管村民如何嘲讽,奚落,他却丝毫不计较,总是以德报怨。在献血过程中,一向老实的他,趁机向收粮人为村民说情,让他尽快发工资,解决村民的困难。尽管遭到了收粮人的讽刺和质问,无情的拒绝,这种善良与村民的冷漠对比,凸现出了人性的本质,有了极大的讽刺。
除此外,片中的冷漠还体现在马有铁夫妇被几次驱赶出邻居的屋子,无奈睡在路边的时候,哥哥马有铜并没有给予支援,这是其一;其二,在马有铁夫妇遭遇各种苦难,辛苦盖房子时,没有任何人主动过来帮助,所有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粒都是他们夫妻日夜兼程完成的;其三,马有铁的侄儿结婚,作为亲叔的他理应成为座上客,可惜却只得到了一些残羹冷炙,亲人与亲人之间尚且这般冷漠,何况外人乎?
而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他太贫穷,所以连侄儿的婚礼都无权参加;然而当他侄儿结婚需要帮助时,却是他赶着驴,走了很远的路,去拉家具,结果却因为回来晚了而遭到哥哥的呵斥,泠得发抖,却连饭都没能吃上一口。
四 结尾的艺术
马有铁必须要死吗?什么原因让他必须死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本质是体现出事物的本质,抨击丑陋的东西,赞美好的事物。尤其是电影,更需要有一定的张力,如果没有张力,就不足以引起观众的震撼;如果张力不够,观众如饮开水,就不会获得好评论,就不会有好的票房。
归根到底,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票房的冲刺。想要得到高票房,必须要有足够的张力和耐人寻味的结果作为铺垫。
所以,冲着这一点,马有铁必须死,而且要死的义无反顾,才足以让足够的张力,强烈的震撼,才能让那些刚才还沉浸在美好事物中的观众,在内心深处为夫妻二人逐渐迈向幸福生活欣喜的时候,突然暴出一个雷击,就像当头一闷棍,打得人们晕头转向,止不住唏嘘的同时,细细回想,却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才是生活原本应该有的模样。
因为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这也正如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结尾一样,当人们都觉得晓霞和少平最终会走在一起,弥补少安和润叶的缺憾,步入殿堂时,却让晓霞遭遇了意外,少平瞎了一只眼,给人留下无尽的唏嘘和遗憾;也正如余华笔下的《活着》,眼看着新中国成立,富贵开始过上好日子,结果儿子、女儿、女婿、老婆却又相继去世,闷棒一个接着一个打来,打的让人措手不及。
人们觉得无情的时候,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润叶一个老师,在城里有着体面的工作,父亲福田又是村干部,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嫁给一个泥腿子,一辈子吃不暖,穿不饱,往火坑里跳呢?田晓霞和少平虽然有爱,可毕竟一个是省长千金,一个是农民子弟,两个有着天壤之别阶级的人,在现实中又怎么可能在一起呢?所以最后只能以意外收尾,留下遗憾。
是缺憾也是完美。这也是为什么《平凡的世界》《活着》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因为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
所以,如果电影的结尾不是以曹贵英落水而亡,而是继续写他们之间的幸福生活,那么就失去了泪点,没有了张力,就不会留下遗憾,也就变得不完美了。
马有铁必须死吗?从一般意义上讲,马有铁必须要死,才符合观众的期待,才符合爱的终旨,才会给观众最强烈的震撼,才会让人们对早已逝去的爱重新燃起一丝希望,才会觉得他没有辜负贵英。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一播放之后,所有人都争相模仿马有铁喝药吃鸡蛋的原因,因为这对所有人的来说,是最神圣的爱,最坚贞的爱的表现。
可事物是矛盾的,从现实中来讲,马有铁却又不可以死。因为影片最大的基调是歌颂国家,赞美祖国对贫困人民的帮助和扶持,所以才会有那些拆房给补助的宣传和镜头,才会有给马有铁申请福利房的画面。
如果马有铁死了,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虚无,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电影所要达到的那种政治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所以,马有铁不能死,他要活着,向所有人证明,虽然离开了贵英,但是他在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新的房子,未来也会更加美好的。
但这显然不符合导演的意愿,所以最终采取了模糊的处理方式,只交待了吃鸡蛋的画面,并没有交待死亡的画面;又交待了拆房子和数钱的画面,让所有的唏嘘的同时,却又留下了一丝希望,在漫长的参演和感谢名单之后,留下了一段蚂蚁一样的话:马有铁在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子,幸福的生活将会继续延续。
影片开放式的结尾,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既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同情心,也符合一部分人对于爱情的期望,这才是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结尾
整部影片,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除了主角海清是明星之外,其它均是群演,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演技,足以震撼整个娱乐圈,足以打败成分之八十的明星演员演技,打了整个娱乐圈的脸,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会强行下架的原因之一吧;再比如影片获得了百花奖提名,很多人说是因为太过于夸张丑陋了当下的中国,故意迎合了外国评委的心态,所以才会得此奖,事实上中国并不存在这样的地方。但很快,抖音上出现了很多西北穷苦人民生活的画面,人们用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比影片中展现的更贫穷的人也大有人在,谣言再不攻自破;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收笔之时,我想起了马有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码归一码。内心不由自主的充满了敬意,他不仅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哲人,更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当他为收粮人捐血后,两次收了收粮人两次衣服,并没有抵账,而是用“一码归一码”这句话,选择了用粮食还了人情;当他在最后决心一死时,把辛苦收来的粮食,全部卖掉,然后还掉了所有欠债,甚至连十几个鸡蛋也坚决还掉,理由仍然是“一码归一码”.....
正因为马有金有了自己一贯坚持的原因,才会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才会将“我们可以卑微入尘,却不可以扭曲如驻虫”的人生,演绎的波澜壮阔,跌宕直伏,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这或许是我们所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和追求的精神力量吧!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