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读研记7」疯狂的期末论文作业

绿兰谈情 2024-09-18 02:09:19

我们研一下学期共有8门课,除了英语以外的其他7门全部以论文代替期末考试,对于这种考核方式,我们都表示喜闻乐见。如果都像英语那样复习考试,既占用时间不说,也不能体现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这多让人丧气。

等我动手写论文之后没多久就想到了托尔斯泰老人家的那句名言,说什么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这个来解释我们的期末考试的话,那么考试有考试的痛苦,论文有论文的痛苦,而且论文的痛苦并不比考试舒服多少。

痛苦本质上来自时间的仓促。7篇论文要在40天内完成,平均下来留给每篇的写作时间不够6天,6天时间写篇论文,这是在开玩笑吗!在这6天内我们要查资料阅读资料,要设计文章结构、写初稿、对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后再调整字体、格式,并加入注释和引用。

时间紧也就算了,老师提的要求却是高配:8000字左右,注释引用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合理,有创新性。每科老师还附加一句:你们的论文将被学校存档,一旦发现有抄袭现象成绩就是0分。让人感觉每个老师都以为接下来的40天里我们就他那一篇似的,唯恐我们太轻松以至于他耿耿于怀。

我很确定上次写论文还是2009年的本科毕业论文,那已经是13年前的事了,现在突然大剂量下猛药地一次写7篇,真是严重拔苗助长了。可是作为研究生,写论文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记得学院唯一的二级教授上课说了,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如果写不好论文,那么再好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不出来,研究算是白做了。目前我还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只能先学着把论文写好,万一以后有研究成果了呢?

这些论文作业有两篇属于命题作文,只能按照那个题目的范围写;对于其他论文,我都在想方设法给它找个好问题,找到了好问题再琢磨好题目,然后设计文章结构,想着前言怎么写,大标题分几个,每个分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怎样论述,最后产生什么样的结论,根据这些思路和结论,再去寻找相应的参考资料。

所以在那宝贵的6天里,要阅读大量他人的论文,甚至读一些专著,在阅读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想法并累积一些素材,然后随时记来,这个过程一般要花三天的时间。等思路和材料准备差不多了就可以一口气把初稿写出来,然后反复修改,今天改两遍,明天改两遍,改到第5遍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定稿了,6天时间过得十分痛苦十分紧凑。

中途教务处发来一个规定,说所有这些论文都得写在一份纸质的答题册上交给学校存档。上万字的长文已经不想再看了,现在又要手抄一遍,这个规定直接把痛苦指数翻了好几倍。这几年我很拿笔写字,现在突然就来个五六万字,严重的矫枉过正。尝试了一次发现,一上午才能抄完一篇,7篇论文抄下来至少得3天。后来因为时间实在不够,还求着陈科长帮忙抄了一篇,代价是300元一顿的“金武门”串串。

所有的7篇论文我都抱着发表的心态去写,写完上交学校的同时我也找了一些刊物投过去,到8月初为止,只有一篇收到了被录用的回复,其他都没有反应。为了测试导师刘哥的能力和责任心,我从其他几篇中找了一篇发过去让他帮忙看看,他说没问题,正好也看看我的写作能力。

等了两周他才给我回复,说不好意思前段时间实在太忙了。我点开他修改过的版本,发现圈圈点点看得很认真,最后给我的评论大概是说语言流畅基本功扎实,但是专业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所以说,一个礼拜写出来的论文很难保证亮点和创新点,遣词造句也不够专业。看完他的评语,我也就对这些文章无法发表感到释然了。

整个7月我几乎就没出门,每天在书房或阳台看书、看论文,写论文、改论文、抄论文。这恐怕是过去10年来我过得最难受最痛苦最忙碌最高度紧张的一个月了,品尝了一下连续一个月进行学术创作的滋味,大概和我做程序员时期项目发版本的日子有得一拼。一个月下来我感觉身体状况也不好了,每天头晕脑胀、腰酸背痛,吃东西也不好消化,于是下定决心在论文全部提交后每天早晨到公园里跑跑步,这个我后来确实也做到了。

论文全部交完以后,每天早晨送陈科长上了地铁,我就去环城公园跑几千米,做做各种拉伸和收腹运动。七八月份的西安是热死人不偿命的天气,每天我都满头满身大汗。锻炼完回家吃个早餐洗个澡,一整天精神状态都很不错。原以为累了睡一觉就可以调节,现在发现通过运动来调节效果更好。

(在阳台对着手机抄论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