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推敲:《滕王阁序》正仓院版与流通版之异同

噩噩文化 2024-06-29 19:26:34

《王勃集》 | 正仓院藏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抄本

「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我要说这是李白的原版你信吗?

敦煌藏经洞一旦打开,像这类颠覆想象的地方还有不少……

敦煌残卷「将进酒」甲本之《惜樽空》 | 唐人手抄本,国际敦煌项目 Pelliot chinois 256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可是李白去世才没几年的唐朝人记录的,要说应该更接近原版。「死尽」变成「寂寞」是不是后世的好事者如苏东坡之类的小能手给改的呢?正仓院版的《滕王阁序》竟然出现了「落霞与孤雾齐飞」。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就比较颠覆,《竹书纪年》那和《史记》直接背道而驰了,还有敦煌《诗经》、秦简《归藏》等等,所以说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走形变样,后人才需要费劲八叉不断的校勘。

「孤雾」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王勃集诗序》,抄于庆云四年(707年),这个时间正好是武则天创造新字后不久,所以里面还用到了「则天文字」。

里面共有诗序41篇,其中就包括《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应的图片为第15、16纸,图片编号co0000002546。

此抄本与隆庆版《文苑英华》、蒋清翊撰《王勃集注》以及目前孩子们上学用的的人教版教材版本相比较,发现大概有四十多处不同 。

我不是书法专业,有个把字拿不太准,可能有说错的地方或者没看出来的,有懂行的小伙伴不吝赐教!

《王勃集》 | 正仓院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

除去异体字和则天字的使用,正仓院本〈滕王阁序〉与《文苑英华》本有 59 处不同,与蒋清翊本有 58 处不同。

则天字:星分翼轸的「星」与物华天宝的「天」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十甸」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并非越早的版本就越权威,敦煌藏经、马王堆帛书已经告诉我们结果了,古早味的版本只能多提供给我们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全面的去了解,看看正仓院本中就有显而易见的错字和漏字七例:「十甸」应为「十旬」,「重霄」应为「重宵」。「寫」应为「窮」。「豈之」应为「豈乏」。「競爽」应为「覺爽」。还有「於間」,一定是漏了一个「雲」字,流通版本是「於雲間」。「窮之塗哭」给把「窮途之哭」搞颠倒了。

《王勃集》 | 正仓院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

正仓院本的错字全部都是相似的字形所致,或者在换行的时候漏字,大家上学的时候都经历过吧?

但是还有其他情况,并非正仓院本傻傻分不清楚,而是在根儿上就有依据。「孤证不证」,一旦有了同伙,立刻就理直气壮了!

「矫翠」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矯翠」在流通版本中皆作「聳翠」。但是,傅増湘先生的用宋代抄本《文苑英华》校正曾记录,「矯」下有「一作聳」的行间小注。这可以证明有和正仓院本相同的文本存在。

「虹消」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也有将「虹」写作「雲」的文本,《文苑英华》本中也注有「一作虹」,杨炯〈浮沤赋〉(《盈川集》卷 1)也有「雲銷霧霽」的表达方式。「區明」蒋清翊本将其作为「雲明」,但《文苑英华》本和正仓院本相同。

「指吴会」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指吳會」在《文苑英华》、蒋清翊本中作「目吳會」。但是,《文苑英华》也注有「一作指」。

这些例子至少可以证明,存在与正仓院本相同的文本。然而,能够明确说明上述正仓院本的错误,或指出其作字根据确实存在的例子非常少见。比起这些,难以判断到底正仓院本和中国版本哪个才是最初的文字的例子却很多。这是因为,多数异同主要是文字虽然不同,意义却并无大异。这种情况有很多:

「驩」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北海虽遥」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驩」在流传诸版中作「歡」字,二字可通用。将正仓院本「遙」作为「賖」也同样是平声,意义上也相似,都是「遠」的意思。

「騑骖」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騑驂」在传世版本中是「驂騑」,文字颠倒,两者都各有其实例。

「曾台」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曽台」在传世版本中作「層台」。意义相同。陆机、庾信曾经用过「曽台」,但谢灵运也用过「層台」。「青雲之望」在传世版本中作「青雲之志」。

「满席」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滿座」正仓院本作「高朋滿席」。当然也有「滿座」的例子,例如徐陵的〈裴使君墓志〉(《艺文类聚》卷 50 职官部六)中有「篤好朋游,居常滿席」,可作为正仓院本中表达方式的出处。

「休沐」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休沐」传世版本作「休暇」。王勃的〈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王子安集注》卷 19)中有「十旬休沐, 奄有泉林,千里邀迎, 乃疲风月」一例。当然,也存在「十旬芳暇,千里薄遊」(〈江浦観鱼宴序〉佚文)这样的例子,但这并不能说明正仓院本中的是错字。

「浮彭泽」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浮彭澤」传世版本作「淩彭澤」。正仓院本的意思是和陶渊明的氛围相似,流行版本的意思是在其上。因此,解释上稍稍发生了变化。然而,王勃〈九月九日采石馆宴序〉(佚文)中有「彭澤仙杯,影浮三旬之氣」这样的例子,所以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

「大运」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大運不齊」在《文苑英华》中是「大運不窮(一作時運不齊)」,其他版本中作「時運」。但是,「大運」是从《史记》(天官书)「其發見亦有大運」以来就有的词语。而且陈子昂的〈府君有周文林郎陈公墓志文〉(《陈拾遗 集》卷 6)中有「大運不斉,賢聖罔象」的对句,这四个字的组合并非不可能。

「终军之妙日」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終軍之妙日(「日」是用则天文字写作)」在流行版本作「弱冠」。《三国志》(卷 19 魏志‧陈思王植传)有「終軍以妙年使越」(〈求自试表〉),有可能是以这一 典故为根据。而且,作「妙日」有可能是为了让平仄整齐。当然,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終軍+弱冠」这种表现形式, 但正仓院本的「妙日」也有其根据。

以上的例子,虽然文字有所不同,但意义大体相同。即使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解释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消极地说,至少可以说认为正仓院本中的文字没有问题。但为何会产生这种文字上的差异呢?作者在这个问题之前,举几个解释不同的例子。

「胜践」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正仓院本「勝踐」,流行版本作「勝餞」,正仓院本的解释为「恰逢美丽的风景」,而流通版本中为「恰逢丰盛的送别宴」。因其对句为「名區」,所以同样是表示场所「勝踐」也并非毫无根据。

其次,正仓院本以及中国版本各自引用了不同的典故。

「安排」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君子安排」在《文苑英华》中作「见机(一作安贫)」,蒋清翊本中是「見機」。「君子見機」是《周易》(繋辞传下)中的词语,而「安排」出自《荘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居士陈君碑〉(《陈拾遗集》卷 5)中有「抚化随运,安排屈伸」,谢灵运也有这样的实例。

「達人知命」的「知命」也是出自《周易》。也许因此才有了「见机」这样的组合。但「見機」被解释为「几者动之微,吉(凶) 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另一方面,「安排」出自《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根据郭象的注释「安于推移 而与化俱去,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形容将人生交给 了命运而内心安定。「見機」和「安排」,从精神的状态来看是对立的。这部分在流通版本中存在混乱。

这种混乱也能说明在《文苑英华》中所载王勃的作品时可能进行了改写,而且还是有意识地改写。

这种改写并非正仓院本中的那种无意识的错字。也许可以说,这是由于鉴赏、或者抄写者的文学观而被改写。可以称作「时代的推敲」。

「词府」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正仓院本有「詞府」部份,流通版本都作「詞宗」。「詞府」是文学的场所,「詞宗」带有文坛领袖的意义。因其对句是「武庫」,正仓院本中「詞府」一词也有依据。

「清风起」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清風起」在流通版本里是「清風生」,「清風起」在王勃的其他诗序中也曾出现。不过,如果考虑平仄,此处平声的 「生」要比仄声的「起」更好。

「多绪」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命塗多緒」的「塗」在流通诸版本作「途」字,在意义上并无异同。「緒」 作「舛」字,意义相近。

「穷当」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當益堅,不墜青雲之望」,这一部分,王勃直接引用了《后汉书》马援传中的「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不过,第一句在流通版本中作「老且益堅」,其上句为「老當益壯」。这有可能是为了避免出现相同结构的句型才将第一句的「當」改写 为「且」的。同样的例子就是 33 的对句中的两个「而」字。在流通版本都将下句的「而」改为「以」字。这也可以推测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有意识地进行了修改。

「酌貪泉而覺爽」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酌貪泉而覺爽」下句是「處涸轍而相驩」,反复地使用了虚字「而」。对此,流通本中把下句「而」改写为「以」。

但是,初唐时期的对句并不一定反感这种的虚字的反复,好像是因后世的想法而被改变的。

流通诸版本在〈滕王阁序〉的最后都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十个字,但正仓院本中没有。《文苑英华》也注释「一無此十字」,这表示存在与正仓院本相同的文本。

〈滕王阁序〉以外,连续使用「陸海、潘江」的最早的例子,是王勃稍后的李峤〈谢撰懿德太子哀策文降勅褒扬表〉中的「諭之以雲間日下,方之以陸海潘江」(《文苑英华》卷 592)。

再有,也有可以认为是因发音相同而产生混乱的例子。

「彌津」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彌津」《文苑英华》与正仓院本相同,蒋清翊本作「迷津」。「矜甫」在流通版本中也存在混乱。「矜」或「襟」或「吟」,而「甫」也作「俯」。

「矜甫」 | 正仓院版《滕王阁序》

敦煌残卷「将进酒」丙本 | 国际敦煌项目 Pelliot chinois 2544

首先,古诗文的传播方式大部分靠誊抄去「一传十,十传百」的,特别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以前,有时候出版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可能会一人念,十人几十人听写,以便批量快速生产,这样听的这些人写出来的字都会各不相同。比如「陈王昔时宴平乐」在敦煌乙本里变成了「秦王筑城宴平落」,我怎么听怎么有口音。

我们以前习惯了的读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原来读xia现在读xie;原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读ji现在读qi。除了读音还有直接改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直到夜郎西」倒底是「随风」还是「随君」?「白云□处有人家」是「深处」还是「生处」?

我们现在读到的古诗文,是语言学家和版本学家根据传世的各种版本的抄本,按照诗体行文规律推断,哪个更符合最初的底本。如果后续找到了更好的版本,就淘汰原来的。之所以教材会变化,是需要赶上学术界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哇!

滕王阁图散页 | 元.夏永.上海博物馆藏

参考文献:

道坂昭广:关于王勃〈滕王阁序〉的几个问题 ──并论正仓院《王勃诗序》和《王勃集注》 的文字差异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