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真是傻,围着一座城打,历时很久都打不下来。他们为什么不绕过这座城去打下另一个地方呢?何必要白白浪费时间,浪费兵力,然后以很大的伤亡来换取胜利。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一般久攻不下的城池往往都建外易守难攻之处,想要绕开它就得多奔袭几千公里,得不偿失。
比如带一个关字的城池,诸如山海关,当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一时威风赫赫,准备南下拿下大明江山。但是挡在他身前的除了明军,最主要的是山海关这坐坚城。
努尔哈赤也不是没有想到绕过山海关,他还尝试过了。他奔袭了几千公里,绕过山海关,劫掠了大明渤海湾的几个小城池,最后因为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回关外。
因为他绕过了几千公里的路程,后勤补给跟不上。要进一步,就会大明一锅端了饺子。
纵使努尔哈赤英雄一世也不得不面对坚固个山海关长吁短叹,最后更是死在了山海关之前。要不是吴三桂变节,努尔哈赤的子孙终身都不可能越过山海关,荼毒我大明江山。
再就是宋元时期,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但在四川他们碰到对手了,一座石头城(金庸武侠«神雕侠侣»中的襄阳城原型就是这里)挡了蒙古鞑子几十年,蒙古大汗阿里不哥也得喋血城下,所以忽必烈才有机会。
所以,古代中国的城池关隘本身就具有军事功能,为了打仗而建。古代人压根不笨,寻找的位置都在交通要道上,想要绕过它,就得付出更多的代价,这种代价让谁都承受不起。
第二,能绕过去,但是付出的兵力往往更多,长期以往,自己倒因后勤补给不足自己溃败了。
这种情况必须要在兵力上具有碾压性优势。兵法云,围城要三倍而攻之。假如一座城里有一万守军,那么你就要派3万军队来应对。如果要绕过这座城池,就要用10万的军队把他围的水泄不通,然后再派其它军队进攻下一个目标。
要养一个10万人的军队,你就需要20万人的后勤。因为一个士兵,需要2个补给。这么算的话,一人一天一斤粮,30万人一天就30万斤。长此以往这是无底洞,在古代那怕你再富有,都不能长期坚持下来。绕过去必定得不偿失。
所以,面对关隘的阻挡,哪怕你能绕过去,最后还得灰溜溜地跑回来面对他。一来一去。早就贻误战机了。古人不是傻子,几千年的战争史,他们汲取的经验比你纸上谈兵来的实在。
近代战争中就有一个傻子绕过了关隘,结果被横扫。事情就在辽沈战役的时候国民党有位大聪明廖耀湘就实行了绕城这个办法,他想绕过由我人民解放军东野十纵把守的黑山,偷偷去营口,结果被我独立二师堵住,侧翼又受到十纵攻击,国民党军登时大乱,结果被我人民解放军用一个师横扫廖耀湘一个军。
所以,关隘城池不能绕开,谁绕谁知道。
第三,我们要搞清楚战争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土地、人口、资源
发动一场战争,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为了土地、人口、还有资源。而这些东西在哪里?正是在城池。
想要取得脚下的土地,就必须把当地守军打服了。必须尽可能地去消灭城池里的有生力量。绕过城池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本身就是要占领这个地方,何必要舍近求远,还可能导致自己满盘皆输呢。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朱棣取南京,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过绵竹关拿下成都。但这只是千万个例子中的个例而已。
综上所述,不是古人聪明,不绕过城池。而是从战略意义上、从代价上、还有从战争的目的上来看,完全没有绕开城池的必要。
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文|小攘
编辑|小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