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9-05 18:04:51

1902年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份。这一年欧美列强正处于工业革命后的蓬勃发展阶段:英国的工厂机器轰鸣生产出大量的商品。英国商船穿梭于各大洋之间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彰显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实力。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在快速崛起:工业生产蒸蒸日上,铁路不断延伸,城市日益繁荣。欧洲大陆的德国科技发展迅猛,军事力量逐渐壮大。法国的艺术与文化依旧璀璨夺目,巴黎成为了时尚与浪漫的代名词。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古老的中国时会发现这一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交织的状态:就在前一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和屈辱。被八国联军蹂躏过的国土上是一片凋敝残破的景象。此时列强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中国仍是一个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国。就在1902年美国百事可乐诞生了。这个如今家喻户晓品牌其实早在我国清朝末年就已诞生。百事可乐和清朝似乎不像是同一年代所存在的事物。

百事可乐在我们的印象中象征着现代,而清朝在我们印象中似乎是一个古代王朝。可在真实的历史上两者在世上共同存在了十年左右。这样的反差也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已何其落后。可在这黑暗之中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试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早在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就曾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甲午战争后一些想要探寻日本崛起奥秘的有识之士又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开始鼓励学子赴欧美日求学。1902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怀揣着救国理想外出求学。他们渴望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用来振兴自己的祖国。这些人中就有鲁迅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1902年1月18日慈禧太后第一次撤帘露面召见各国驻华使节。一个长期封闭的老大帝国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展现了自己实行新政对外开放的决心。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被列强打怕了,但在心理上却迟迟不愿抛弃天朝上国意识。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可以进京了,但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皇帝、太后从不接见外国使节。1860年英、法、美、俄等列强就已向中国派遣了公使,而清政府直到15年后才派出首任驻外公使。到了1902年身为此时中国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慈禧终于在外国使节面前公开露面。从1860年外国公使进京到1902年慈禧撤帘公开召见外国使节标志着中国用40多年时间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外交的过渡。

这一过渡对中国而言是无比艰难的。古代中国作为天朝上国受到周边藩属国的一致膜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是被动卷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国际体系中。这样的被动卷入让中国在一开始表现得很不适应。中国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也少不了会受别人的欺压,但历史的发展趋势却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小心翼翼迈出步子尝试着改变。进步就这样一点点日积月累着直至由量变引起质变。

1902年2月1日清廷下令准许汉满通婚。如果说慈禧撤帘召见外国使节反映了中国外交的改变,那么准许汉满通婚则反映了清朝在内政上的重大调整。1644年清朝入关后作为征服者的满人很快发现自己身处于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汉人包围中。清王朝为避免满洲八旗贵族的血统与文化被汉人同化就执行一种限制满汉通婚的政策。严格意义上满汉不通婚并非绝对:清朝会对一些有特殊功勋的汉人通过抬旗的方式提高其出身。

汉人加入八旗后就可以获得与满人通婚的权利,所以满汉不通婚这个概念严格意义上并不准确,但实际上真正能加入八旗的汉人毕竟数量有限,因此清朝入关两百多年间汉人与满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隔阂。除了婚姻方面的限制之外满洲八旗贵族子弟还享有诸多特权:八旗子弟由国家财政供养。清朝的八旗子弟大多不读书不习武不耕种不经商。他们天天提笼架鸟、吟诗作画、唱个戏、听个曲饱食终日。

入关时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很快就堕落成为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早在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就已出现滑坡。清王朝不得不转而倚重于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可到了清朝后期绿营军也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一手拿长枪一手拿烟枪的“双枪兵”。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的八旗、绿营这样的常备军就已不堪使用。咸丰皇帝鉴于八旗、绿营皆不能战的客观现实只好鼓励地方上组建团练乡勇镇压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就是这种团练武装的典型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每攻陷一地就享有当地的兵权、财权、人事任命权。这事实上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朝廷了。清王朝在对内对外战争中都必须倚重地方督抚手下的团练武装,而且在政治上对这些汉族大臣也越来越倚重。1900年八国联军即将打进北京城之际慈禧急令各地督抚进京勤王。

在这种背景下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却拒绝执行慈禧下达的勤王命令。他们与各国驻华领事达成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当八国联军在北方与清军激烈交火时南方各省却并未介入这场战争。这一东南互保事件标志着清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已瓦解。

到了1902年清廷终于放弃对满汉通婚的限制。朝廷无疑是想以此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但已积累了两百多年的隔阂哪能如此容易打破?事实上此后清政府也并没完全放弃在政策上对满人的偏袒。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成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责任内阁13名成员中满人就占了9人。打破满汉通婚的限制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这进步的意义实在太过有限并没能真正打破满汉之间积累了两百多年的隔阂。

早已对清政府失望的革命者们已开始行动起来。1902年4月26日章太炎和孙中山在东京会面。革命领袖和革命教父的联手为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02年5月11日上海耶松造船厂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学会用斗争的方式争取权益。就在上海工人罢工的同一个月上海商人成立商业会议场所。商会这一中国近代商人自治社团组织开始诞生。·802年8月成立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是中国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

革命组织的成立、工人阶级的成长、商会的诞生......这一切都反映出1902年风雨飘摇的中国仍在一点一滴实现着历史的进步。这一年的中国确实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这年6月傅家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爆发霍乱疫情。这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北部科克塔木东南托盖山南侧喀拉翁库尔附近发生8.2级地震。苦难之中也孕育着希望:就在风雨飘摇的1902年诞生了多位未来深刻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

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诞生于这年的11月26日,大将黄克诚则诞生于这年的10月1日。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童第周诞生于这年5月28日。中国核物理、加速器、宇宙线研究先驱者赵忠尧诞生于这年6月27日。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诞生于这年8月28日。中国分子光谱研究奠基人吴学周诞生于这年9月20日。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诞生于这年10月24日......这些人在1902年降生仿佛预示着中国即将迈入一个新时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