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之前一位藏友分享的事,说是去年秋天的时候,他们群里的藏友们自发组织了一场交流会,就在当地的忻州古城举办。这当然是好事,藏友互相切磋交流,买卖交易,促进发展嘛。
其中有个叫张强(化名)的藏友,在群里分享了一件自己收藏多年的宋代耀州窑,他对这件藏品很有信心,是当年自己在一个小县城的老藏家手里低价获得的。
网络配图
群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说到代有人说不到,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仿品。有自称“资深藏家”的群友站出来,说这件耀州窑青瓷胎骨厚,胎色灰白浅于表面,应该是含铁量较低,釉薄处也没看到褐色特色的小斑块,因此可以断定是仿品。
张强感觉受到了打击,他虽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高端玩家,但好歹也是在一线和地皮铲子混过,一直很有信心,怎么发到网上有这么多人不认同呢?到底是别人眼力不行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心里还是不服气,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瓷器,准时参加了古城的交流会,甚至特地支起个摊位,将耀州窑摆在显眼的位置,看看到底有没有识货的人。
刚开始,除了寥寥几位看热闹的游客,没人在他的摊位驻足。正当张强心里焦急的时候,终于有藏友过来仔细看他的藏品了。
张强心中的喜意还没表现出来,这位藏友却马上摇摇头,没看中的样子走了。然后开始第二位、第三位,一连来了五位藏友,要么就是摇头叹气,要么就是直接开出个仿品的价格。
接连受到打击,张强的“道心”开始破碎,不由得怀疑起自己来,难道真是假的?此时又来了一位名叫刘洋(化名)的藏友,他拿起瓷器就开始评头论足,言语犀利,比群里那位打假的“资深藏家”更加不留情面。
一番话说的张强终于死心,他仿佛失去了全身力气一般,软绵绵的摆摆手说:“这瞎眼货留着也没用,忒气人,你想要就开个价,直接拿走。”
刘洋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当即从口袋掏出80块钱:“就这个价,多一块钱都不划算。”
张强此时已经完全卸下了内心的骄傲,跟赶瘟神似的赶紧把那件耀州窑瓷器甩到刘洋的手上,接过80块钱便低下头再也不说话。
转眼到了今年秋天,又是新一届的交流会开启,张强仍然过来凑了个热闹,只不过人要沉稳许多,不再像往年那样满脸倨傲。就在他百无聊赖摆弄自己摊位的时候,一个人凑了过来,小声地说:“还记得我不?”
张强仔细盯着眼前的人一会,实在想不起来,便摇了摇头。那来人呵呵一笑:“你去年是不是80块钱卖了个耀州窑碗?现在那个碗卖了13万多呢!”
什么?张强猛地抬头,满脸的不可置信。原来啊,来人正是去年假装看他藏品的藏友之一,他解释说,自己是职业做古玩生意的,和刘洋是好友。
刘洋是当地一个古玩店的老板,他看中了张强的瓷器,便邀请几位好友,故意做了个小局,先让几个朋友接连出场,借机打击张强的自信心,然后再现身低价买下。而群里的那位“资深藏家”,也是刘洋的小号。
后来他和刘洋闹了点矛盾,便主动把此事曝光出来,至此张强才终于明白,原来自己被骗了。
他的那件耀州窑是真品!只不过不是宋代的,而是元代的,被刘洋卖给了圈里的老板,要不是别人主动曝出来,自己还被蒙在鼓里呢......
张强随即找到刘洋的古玩店,声称自己被骗,要求刘洋要么退货,要么最少退还80%的交易资金,否则就报警。
刘洋很是不屑,给出的解释是:“自古以来,古玩行买定离手,从来没有退货的道理,你自己眼力不行不怨别人,更何况,之前早有类似的案例,法律对于这种没有固定价格的特殊商品,明确表明交易风险由双方自行承担。”
他的解释也不无道理,低价被捡漏了,你反悔要退差价,那高价买到假货了,你会退货吗?当年乾隆在扬州收到了假画,也只敢一声不吭地把东西带回北京,买假烟假酒可以退赔,唯独古玩,眼力不好是自己学艺不精。
不过,虽说买定离手概不退换是千年的规矩,但刘洋用的小手段也不是很正大光明,有“诱导”之嫌。对于双方的遭遇,你支持谁呢?
这个碗不是耀州窑的,窑口比耀州窑名气大多了。我老农民认为,这个碗该卖上千万的,只不过没有一个人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