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重视徐海东?他的三大优点,一个比一个让人放心

百年人物志 2024-11-25 10:24:42

1969年九大会议正式召开前,毛主席看着现场与会人员的面孔,询问道:“徐海东同志来了没有?他不来,会议不能开始。”

紧接着,毛主席便公开称赞起了徐海东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更是直言“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究竟是什么人?毛主席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他呢?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尽管他在后来几乎缺席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他在十大将中的排名却赫然名列前茅。

徐海东深受毛主席信任和重视,这离不开他身上的三大优点。

首先,徐海东在红军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

徐海东先后9次负伤,身上17处伤痕,这些都是他的勋章。1933年,徐海东率领红25军攻打湖北红安七里坪,然而,我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没能攻占七里坪。

在随后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徐海东不顾自己可能因得罪领导而获罪的危险,愤怒地指责上级派来的顾问不顾战士们的生死瞎指挥。

会后,徐海东被责令听候处理。然而,就在这时,敌军反扑,徐海东当即拿着大刀和战士们一起上了战场。在他的英勇领导下,敌人很快败下阵来。而那名顾问在亲眼见识到徐海东在战场上的风采后,立刻收回了对他的处理命令,并向他道歉。

徐海东得知消息后,笑着说了一句话:“要是把我杀了,谁去上战场杀敌人呢?”

因为王明的错误领导,鄂豫皖省委为了打开新的局面,决定让红25军打出去,会师西进。行军过程中,徐海东率领手枪团担任开路先锋,数次吸引敌军主力,为全军顺利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

这一时期,徐海东白天精神高度集中,晚上又不敢睡太熟,战士们经常能看到他的双眼熬得通红,但他却始终在全军最前方冲锋陷阵。

1934年12月,徐海东率领红军战士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交战,这次作战中,徐海东身受重伤,昏迷了四天四夜才醒来。

长征途中,徐海东曾因为用马鞭“执行家法”而被另一位团长批评为军阀作风。一次,部队冒雨行军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落脚,结果却在半夜遇到了敌军袭击,部队立即决定转移。

为了不落下每一位战士,徐海东拿着鞭子挨个检查,遇到还未睡醒的同志就不客气地将他抽醒。这位曾批评他军阀作风的团长便是被抽醒的其中一个。

后来,徐海东见到他时,还开玩笑地对他说:“要是我当初不抽你,你能还活到现在吗?”

那名团长突然立正,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回答道:“军长,我可不是向您敬礼,我是在向鞭子敬礼。”

徐海东指挥作战十分精彩,他的战绩相当“硬核”,仅仅是孤军长征至陕北这一项,就足以让人对他敬佩不已。

其次,徐海东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始终支持党中央的决定。

自1934年11月离开根据地会师西进以来,红25军便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直到1935年7月,红25军才第一次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到了中央红军北上的动向。

徐海东在验证了消息的准确性后,立即决定配合中央红军北上。他直言“即便我们都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很快,红25军便确定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红25军强渡渭水后,决定能够接到中央最好,要是接不到的话就转战陕北。

9月初,徐海东率领红25军克服各种困难,成功进入了陕北根据地,并与习仲勋、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同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西吴起镇,终于走完了长征之路。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红一方面军的后勤供给已经处于崩溃边缘。11月,陕甘苏区的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如何让红军战士们顺利度过寒冬成为了摆在党中央面前的首要难题。

红一方面的后勤部长杨至成向毛主席如实汇报了当前的困难。毛主席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徐海东的红15军团可能有积蓄,向他借一点吧。”

周恩来听后,也点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毛主席当即拿出纸笔,写起了借条:

“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2500大洋。毛泽东。”

随后,杨至成便拿着毛主席的这张借条去找徐海东帮忙。其实,徐海东当时也刚刚来到陕北不久,部队资金也不是很充足。

但看到毛主席的借条后,他二话没说立即叫来了后勤负责人,得知部队还有7000块大洋后,徐海东当即吩咐“拿出5000块给党中央”,尽管15军团的过冬物资还没有着落。

不仅如此,徐海东还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将缴获的武器弹药等物资送给党中央。

徐海东在中共中央最困难的时候,不仅没有向张国焘一样趁机争权夺利,反而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令毛主席十分难忘。

多年后,再提起这件事时,他还感慨“那几千块大洋为革命帮了大忙。”

最后,徐海东始终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此,他曾三次“让官”。

1931年,时任团长的徐海东因负伤住院,伤愈归队后,发现团长已经有人顶上。师政委提出让他等待分配,但徐海东却主动提出要去当副团长,丝毫不在意自己职务降低。反而表示“反正都是一样带兵打仗。”

1934年出征前,徐海东主动提出请中央派来的程子华担任军长,自己则主动退居副手之位,并直言“我有酒瘾,打仗也有瘾,但就是没有官瘾。干什么不都是为了革命吗。”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消息传到正在大连养病的徐海东耳朵里,他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徐海东指出:

“1940年后,我几乎是在担架和病床上度过的,没有为党做更多工作,怎么能够接受如此高的荣誉呢?”

当时,周总理来到大连探望徐海东,得知徐海东“受之有愧”的想法后,周总理当即表示“不高不低,恰当。”

毛主席大赞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提出了颇有影响力的“三问”:

“犯政治错误没有?经济上贪污没有?同老婆离婚没有?”

这“三问”不仅是问党内同志,提醒敲打老部下的,更是将军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参考资料:大江南北2018年1期、党员文摘2013年7期、《新传奇》2013年5月15日、今古传奇·双月号2021年3期、《铁流陕北:从红军到八路军》、做人与处世2014年17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8年7期、党史文汇2016年10期、共产党员2017年2期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