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信息失真、以讹传讹的现象愈发严重。近日,獐子岛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便因一场“亿元”与“万元”的乌龙,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不仅仅是对獐子岛的一次误读,更是对媒体职业操守的一次严峻考验。
媒体报道:獐子岛公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3.69亿元,同比下降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1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5.3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099元。
尽管营收有所下降,但数字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然而,报告中真正引人注目的,却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字——负701.198亿元。这一数字,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笔者老觉得报道中的净利润数字似乎有些不对劲,于是仔细查阅季报,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份报告中的净利润数字并非“亿元”,而是“万元”。也就是说,獐子岛一季度的实际净亏损应为701.2万元,而非之前所传的701.2亿元。
笔者认为,这一核验,无疑可以给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尴尬的句号。然而,值得深思的,却是这场风波背后的原因。为何众多媒体在转载这一新闻时,没有对其进行基本的核实?
首先必须承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和关注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强。然而,这种影响力也带来了一定的责任。媒体在传递信息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真实的态度,对每一条新闻进行严格的核实和审查。然而,在这场风波中,许多媒体却似乎忘记了这一基本职责,盲目追求新闻的热度和点击率,而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
其次也应该看到,这场风波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大数字”的过度关注。在当今社会,数字已经成为了衡量一切事物的重要标准。无论是经济增长、公司业绩,还是个人收入,都离不开数字的支撑。然而,这种对数字的过度关注,也容易导致我们在面对一些看似惊人的数字时,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和理性思考。在这场风波中,许多人一看到“701.2亿元”的亏损数字,便立刻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之中,而没有对这个数字进行深入的核实和分析。
最后也应该反思,在这场风波中,作为普通民众的角色和责任。在面对各种新闻和信息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同时,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去获取和核实信息,以免被误导或欺骗。
在这场以讹传讹的风波中,獐子岛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然而,更应该看到,这场风波所暴露出的媒体责任缺失、社会过度关注大数字以及民众媒介素养不足等问题。只有当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时,才能真正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引导,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规范媒体的行为,防止虚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笔者认为,獐子岛一季度业绩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所引发的问题和反思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