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西藏文化与藏传佛教

幼乾元 2024-11-28 22:06:34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分成了三个主要的流派:一个是汉地的佛教,我们称为汉传佛教,用汉文记录佛教经典,而且用汉语来进行传播。还有一支是南传佛教。印度的佛教在向外传播的时候,有一支就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包括以前的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传播,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南传佛教在中国也有,在现在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傣族地区。南传佛教我们习惯上也把它叫作小乘佛教,而汉传佛教称作大乘佛教。第三种是藏传佛教。印度佛教传播到西南藏族地区,就是西藏以及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的藏族地区。藏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在这个地区用藏语、藏文传播佛教,也把经典翻译成藏文。藏传佛教有自己的规定、制度,有很多寺庙、僧侣,还有一些特有的东西,比如活佛制度。其他各个佛教派别,包括中国境内以及国外,哪怕是像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也没有活佛制度。后来藏传佛教向东传播到的蒙古地区,蒙古人又将藏文佛经翻译成蒙古文,学问高的僧侣都会藏文,藏文是他们最高的学术水平。这样呢,蒙古人也有用藏文传播的佛教,所以他们也有活佛,蒙藏佛教都有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教有自己的藏文《大藏经》,也有藏传佛教的寺庙,也有自己的流派。当然,它也属于大乘佛教,是大乘佛教里的金刚乘,是密宗。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藏族是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实际上,整个藏族,包括西藏和内地的,总算起来人口有560万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一个大聚居区就是西藏,以拉萨市为中心的整个西藏自治区,这算是一块,占整个中国领土面积的八分之一,此外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聚居区,就是自治州一级的地方,总共有十个自治州。从人口分布上说,西藏有281万人,其他几个省的也是281万,合起来有562万人。这个数字是最新的统计,大概是06年、07年的数据。西藏自治区就占了国土的八分之一,再加上其他几个省区,面积就大得多了,所以在我们国家的位置显得十分重要。在西南边疆,它和九个国家接壤,包括阿富汗、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等。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我国十三亿人口,其中十二亿一千万是汉族,剩下五十五个民族加起来也就九千万人。汉民族为什么那么大?其实,纯粹的汉人、地地道道的汉人是不存在的,这个汉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起来的。汉民族是从文化上来定义的。比如《大学》、《中庸》等经典中反映的儒家思想,忠君、孝亲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历史的发展中,使得许多民族融合起来了。现在已经没有契丹人了,你能找到一个契丹人吗?哪儿去了?移民了?瘟疫死了?被屠杀了?都没有这样的记载,而是在共有的这片土地上融合起来,共同接受了一个文化、一个伦理,就是诸位在这个班上学习的东西。这个思想使得许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现在叫“汉族”,实际上没有血统意义,我们不像美国那样有很强的种族分别,中国人不是这样,看上去根本没有差别。

我们回来讲藏族。在五胡乱华时期,从公元2世纪开始,一直到5世纪,这几百年当中各个民族接触比较多,但西藏人在这个时期没有参与进来。五胡十六国,匈奴人、鲜卑人、羯人、氐人、羌人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而西藏人在西南边境上没有参与进来。后来,在公元7世纪,西藏人卷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来。那时的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统一之后想和唐朝建立关系,唐朝方面考虑到形势,也打算和西藏接触,于是西藏人派了代表到中央来求婚,通过婚姻建立了联盟,以此避免边界武装冲突。

藏王有五个老婆,其中一个就是唐朝的公主。松赞干布去世于公元650年,按照汉文的记载,他去世时有七十多岁了,他和文成公主结婚的时候是641年。文成公主十八岁嫁到西藏,现在我们一些作家写东西为了追求一种美感,就把藏王说得很年轻,郎才女貌,自然是很好了,可是从历史文献看不是这样。文成公主实际上不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是本家的女儿。

文成公主对西藏的影响极大,所以西藏人后来为她创作了藏戏、诗歌,也有很多的传说。这次婚姻对西藏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她从唐朝带来了佛教。原来西藏是没有佛教的,他们信仰的是苯教,内地人不懂,就给人家起了个名字叫黑教。这个宗教现在还有,是原始的一种精灵崇拜,带有自然宗教的色彩。文成公主第一次带来了佛教。她从长安出发,一直走了三年,车子里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铜像,从长安带到拉萨,这个像到现在还在拉萨,这是藏族信仰佛教最早的一个证明。当时为这个佛像修建了一座殿堂,就是今天的大昭寺,用来供养释迦牟尼。因为释迦牟尼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西藏人在“释迦牟尼”前边又加上了表示王子的词——jio,jiokon就是“大昭”,kon是藏语里“殿堂”的意思。这是藏族人心里最圣神的一个像。藏区有了佛教,就等于黑暗的地方有了光明,佛教给人思想的启发,人与人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都以佛教伦理建立起了关系。藏人都有这么一个愿望:一生能有一次到释迦牟尼像前朝拜。大家知道,藏区早先交通非常困难,他们一步一拜,磕大头——就是五体投地地磕头,拜到拉萨,参拜释迦牟尼像,一生的愿望就满足了。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佛教介绍到西藏来,松赞干布欣然接受,并且派了十六个青年去印度学习佛教。当时是唐太宗时期,佛教在印度还是比较发达的,因此唐朝也派人去印度求法,玄奘取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印度的气候和西藏迥然不同,所以十六个人中有十五个死在了印度,只有一个人学成回来。这个人在西藏历史上大大有名,叫作吞弥·桑布扎。他回到西藏以后,根据印度佛教经典使用的梵文这种拼音文字的特点,结合藏语的特点,创造了藏文字母。藏王非常喜欢这种文字,自己学习,还在藏区推广。现在藏族使用的文字也经过了若干次的改革,但是还是保存了一些原来的面貌。藏文与佛教传播有密切关系,比如藏文创造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翻译佛经,从此佛教在西藏就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到西藏传播佛教的也有一些内地的和尚,也有一些从尼泊尔来的出家人。尼泊尔原来也是信仰佛教的,尼泊尔的公主——赤尊公主也是个佛教徒,她与文成公主辅佐藏王推广了佛教。请了一些法师来翻译佛经、传播佛教,这样佛教就开始在西藏建立了初步的基础。原来西藏固有的苯教,也逐渐向佛教靠拢,慢慢成了佛教化了的苯教。其过程大概就是:首先由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把佛教带到西藏来,然后藏王接受了佛教并且派遣学子去印度学习佛教,然后就结合梵文创造了藏文,开始翻译佛经,这就是藏传佛教最初建立的过程。

佛教由此在西藏逐渐传播开了,但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西藏社会是奴隶制的军事部落联盟,有若干个部落。我们从敦煌的材料可以看到当时有六十四个部落,这些部落是以血缘为基础,逐渐形成地域集团,这些集团联合起来,推举一个人作为首领,藏王就是这么产生的。社会底层失去土地和牲口的穷人就成为奴隶了,这些人是广大的生产者。这些部落当时的宗教信仰比较混乱,大部分都是信仰苯教或者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佛教在最初推广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故去之后,一直到松赞干布的第五代孙赤松德赞,他于公元745年即位。据我们的记载,特别是根据藏族人民的传说,他是唐朝金城公主(武则天的曾孙女)的儿子。赤松德赞大力推广佛教,请了两个人来作他的助手。一位是莲花生大师,他是阿富汗人。阿富汗当时叫无常国,是信仰佛教的。赤松德赞将莲花生请到西藏来,和当地的苯教斗法,阻止苯教徒破坏佛教的传播。为什么苯教要阻碍佛教传播呢?因为他们觉得佛教信仰的佛、菩萨都是外国人,所以对佛教不感兴趣。莲花生就劝藏王应该在佛教系统内设置护法——保护佛教的位置,尽管他们在佛教的历史上也没很大贡献,但是他们可以保护佛教。于是就将原来苯教里的很多神,比如山神、水神等传说中的神都纳入到佛教里,成了佛教的护法神,如此一来,当地的老百姓就不会反对佛教了。第二位叫作静命大师,他是印度佛教晚期有名的宗教家,讲因果的关系,讲十二因缘,讲轮回。大家知道,人活在世上是因为有四大,四大失调就会生病,四大离散生命就停止了,此后生命往哪里去,他讲的就是这些东西,对人们生命的追求很有启发。

赤松德赞和这两个人合作在西藏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修一座真正的寺庙。以前的大昭寺是座殿堂,不是寺庙,没有出家人,也没有固定的供养。真正修庙是从赤松德赞开始的。779年,藏区修建了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桑耶寺现在还存在,经过多次的火灾、兵灾,重修多次,在西藏山南扎囊县。为什么桑耶寺能称作寺庙?因为有了出家人,剃度了七个人出家,这七个人后来被称为“七觉士”,七个有觉悟的人。有藏人出家和没有藏人出家是完全不同的,有了藏人自己的僧团,之后的发展就像滚雪球一样,僧团越来越大。僧团的出现是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是开始出现了藏文翻译的经典了。这样,就有了“三宝”:佛、法、僧。佛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法是佛法,存在于经典中;僧人是执行、宣传佛教教义的人,僧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一个个的僧团。僧团在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中都不是原来就有的,是从印度佛教学来的。三宝具足了,这样的寺庙才能叫作寺庙,缺一不可。

三宝具足,藏传佛教就真正建立了。赤松德赞的儿子在当时的西藏政府中设立了一个“僧相”的职位,僧人担任宰相,叫“钵阐布”。佛教领袖担任这样的职务就引起了其他流派特别是苯教徒的不满以及地方军阀的不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攻击担任宰相的僧人,诽谤他私人生活混乱、出卖西藏人利益等等,更严重的是跟王妃有不正当关系,这在出家人当中是不能原谅的。这种事情不管你有没有,只要说你有你就没有办法,所以他就逃亡了,后来又被军阀抓住,最后被处死,王妃也自杀了。这次政变使得西藏的佛教发展发生重大逆转,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近二百年的时间处于黑暗时期,藏王没有了,四分五裂,地方上强有力的人占山为王,各自为政。

佛教的大师们,这些有文化的佛教徒统统被赶下乡,寺庙也被封闭了,不许出家人再有活动。被赶到乡下的佛教徒们看到老百姓很可怜,就在地方宣扬佛教,于是佛教就慢慢形成了许多个佛教团体,后来就演化为几个宗派。

第一个就是萨迦派,这个派别本来是地方上很有势力的一个家族,它团结了一些出家人,组成了一个自己的派别。这一派后来和蒙古人结合,应该说蒙古人接受佛教也是从这一派开始的。蒙古统一中国时期,在宗教上给萨迦派最高的地位,把萨迦派的僧侣请到内地来,封为帝师,代代相传。因为萨迦派寺庙的墙上有红、白、蓝三道纹,代表着慈悲、智慧的追求,汉人不了解,看到花纹就管它叫花教。

第二个派别叫噶举派,意思是口传的一派,按照释迦牟尼的教导来传播的,宣传自己讲的道理是释迦牟尼口传的道理。噶举派据说有的大师穿白衣服,因此被称为白教。

第三派是原来固有的佛教老派的人,他们虽然受到了打击,但这一派的传人还有,这一派奉莲花生大师为祖师,叫宁玛派。“宁玛”在藏文中的意思就是旧派,就是传统派,最为古老。这一派也有些特点,他们手头掌握了若干古老的文献,比如指导人死亡的经典。人都是要死的,死后到哪里去了?宁玛派认为人在断气的时候还没完全死亡,这时候还是有意识的,所以要请法师来指导你。第一天耳朵会听到什么声音,眼前会出现什么光线,你前边是什么样的道路等,导师指导你往前走,接着你会听到雷响,看到闪电,不要怕,继续往前走等等,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就转生了。这一派是讲古代经典的,所以这一派在藏族老百姓中很有影响。宁玛派被称为红教。

第四派就是一直到59年为止掌权的格鲁派,也叫黄教。黄教政教合一,掌握大权。最明显的是自清朝开始,整个清代是格鲁派当家的。黄教里有若干大师,两个代表性的:一个是达赖,一个是班禅。二者都是黄教的教主,宗喀巴的传人。

宗喀巴(1357——1419)是元朝末年的人,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是青海省湟中县人,穷苦人出身,没什么文化基础,后来到西藏去学习,遍求名师,到各个有名的寺庙去,吸收各个宗派的精华,然后自己创建了自己的派别。他认为其他的教派都有缺点,他们过于关心自己个人的出路,有的积攒钱财,有的娶老婆,比较腐败,我们这一派要革新,坚决执行戒律,不能结婚,也不能有女人。他要创立一个与其他宗派不一样的派别,要遵守戒律,决不能腐化,不能嘴上一套实际一套。他有十大弟子追随他,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宣传,逐渐扩大了影响。

达赖和班禅就是宗喀巴弟子的传人。先说达赖,“达赖”不是藏语,是蒙古话,是大海的意思。蒙古人为什么称之为达赖喇嘛呢?有个故事的。宗喀巴弟子中有一位叫根敦朱巴,是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的徒弟叫根敦嘉措,根敦嘉措的弟子叫索南嘉措。索南嘉措的时代是明朝后期万历皇帝的时候,他在西藏很有名,蒙古察哈尔盟土默特旗的阿勒坦王爷听说他很有名,就请他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什么困难?蒙古人最初信仰的是萨满教,这是蒙古人普遍的民间信仰,比较原始。萨满教的一个习俗是人死了之后,家人要给他送盘缠,因为到阴间去要花钱,钱在蒙古地方就是牲口,就要大量杀牲口。这个对部落来说是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又不能阻止,所以就请喇嘛来解决。索南嘉措就帮他想了个办法,他到有丧事的人家叫他们不要杀牲口,拿一袋面粉来加水之后捏成牲口的模型,撒上红水,然后作法念经,念往生咒等等,作法两天两夜,然后叫家属把面捏的牛羊烧掉,死者路上就有盘缠了,就能上天国了。这种做法自然很受家属欢迎,于是大家都仿效实行,用面粉代替了杀牲口。王爷就很佩服,说喇嘛你真有学问,你的名字叫索南嘉措,嘉措就是大海,你就是大海的喇嘛啊,蒙古话的大海就叫达赖,于是就有了达赖喇嘛的称号。索南嘉措说我的学问一般,我师傅比我高多了。王爷说你师傅当然也是达赖喇嘛,你师傅的师傅是宗喀巴大师的嫡传弟子,那他更是达赖喇嘛。第一代达赖喇嘛、第二代达赖喇嘛都是后来追封的,实际是从索南嘉措开始成为达赖喇嘛的。

达赖喇嘛的名声在蒙古人中迅速传开,蒙古人信仰是很朴实的,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很认真,既然有这种信仰,那对达赖喇嘛的信仰就非常真诚,广为宣传。索南嘉措也有点不好意思,你看王爷你叫我达赖喇嘛,那我也送你个名字叫宝树图汗,是一个英武勇敢的王爷。二人互相送美称。

达赖喇嘛从索南嘉措开始,我们如何知道呢?明朝当时的宰相是张居正,当时他写了封信给索南嘉措,说索南嘉措喇嘛,听说你在蒙古传播佛教很成功,很有威望,你回西藏的时候能否到北京来,咱们见一面呢?索南嘉措回信说大宰相阁下,我这次时间很紧,所以就不能到北京了,下次再到内地,一定去拜访。这个记录现在还有,张居正的书信集里有。信中他没有自称达赖喇嘛,而是自称比丘索南嘉措。因为他是受比丘戒的人,一般的佛教徒最高的戒位是比丘。索南是福德的意思,嘉措是大海的意思,这位喇嘛后来又受阿勒坦王爷的邀请到了蒙古,最后在蒙古去世了。

喇嘛过世之后会转世,灵魂不灭,刚好阿勒坦王爷的孙媳妇待产,喇嘛去世后不久,孙媳妇就生下一个男孩,大家很高兴,认为这就是喇嘛的转世,喇嘛不愿意离开我们蒙古,转世成为我们蒙古人的活佛,这个消息就传开了。西藏听说之后,索南嘉措所在哲蚌寺也说索南嘉措转为蒙古人,名字叫云丹嘉措,这就是第四代达赖喇嘛。这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当时黄教正受到噶举派的压迫,需要外力来帮助他们,就把转世的蒙古灵童接回到西藏,成为第四代达赖喇嘛。可惜云丹嘉措26岁就去世了,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年。转世的第五代达赖喇嘛叫阿旺洛桑嘉措,是西藏山南的人。

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是师徒关系,所以说班禅和达赖都是宗喀巴的传人,互为传人。达赖年龄小、班禅年龄大,达赖就是班禅的徒弟;班禅死了,达赖年龄大了,于是达赖又成为新转世的班禅的老师。

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说起当时的形势,说明朝江山气数已尽,很快就要灭亡了,我们要想办法和满洲建立关系,奉天那个地方有王气出来了。于是就派了一个代表团绕道蒙古到了奉天。当时是满洲的崇德七年,是皇太极在位。他们跟皇太极说大师们打了卦,证明你们满洲人要得天下,为什么?因为“满洲”在藏语里是“文殊”的意思,你们满洲人就是文殊菩萨转世,一定会得天下,我们一定和你们合作。由此,双方就初步建立了政治关系、宗教关系。

1644年,满洲人入关了。入关之后就派一个代表到西藏去给达赖送信,邀请达赖来北京。1652年,顺治八年,达赖来到了北京,这是西藏的政教领袖正式到北京来接受皇帝的册封,以前是蒙古土默特一个县一级的王爷给的封号。顺治在北京太和殿接见达赖,并授予金印,印文曰:“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十教、普通瓦其那塔纳达赖喇嘛”。这颗金印重88两,印文有24个字,三种字体——蒙文、藏文、汉文,当时满文还不流行,后来才加入,变成四体。从此达赖的权威就变成皇帝授予的了,所以他回到西藏之后立即把他的办公室搬家。他的办公室原来在哲蚌寺,后来就搬到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原来是各教共有的,可是因为这个时候他是皇帝册封的,他是西天大善自在佛,自在佛就是观音菩萨,所以布达拉宫就成了他的私人办公室,归了黄教,成了西藏佛教的圣地。

“所领天下十教”,当时清朝还是动了脑筋的,用“所领”二字意思是说现在你管的都归你管,你现在管不着的还不归你管,这是朝廷礼部动的脑筋。总之,实际上是尊达赖为全国的宗教领袖了,“普通瓦其那塔纳达赖喇嘛”,“普通”不是一般的意思,而是普遍通晓一切智慧的意思,“瓦其那”在梵文中是“金刚杵”的意思,“塔纳”是“拿”,“普通瓦其那塔纳达赖喇嘛”就是普遍通晓一切智慧的拿金刚杵的达赖喇嘛。

从五世达赖开始,以后每个达赖都是皇帝册封的。从雍正开始,历代皇帝都和达赖有这样的联系,达赖去世以后报给皇帝,然后就是转世,如何转世?有六道手续,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能谈了。朝廷根据申报来指定,乾隆时候发明了金瓶掣签,将金瓶供在释迦牟尼像前,然后抽签,抽到谁就是谁。为什么要用抽签的办法呢?这是因为后来转世发生了一些问题,大家都抢。成为达赖喇嘛,这是不得了的,对其家族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达赖喇嘛的家族就慢慢成为大贵族了。乾隆皇帝就想了个抽签的办法,由驻藏大臣代表皇帝在几个候选人中抽签,抽到谁就是谁。皇权是高于教权的,达赖和班禅是由皇帝来授权的。

宗喀巴的一个弟子叫克朱杰,是个有学问的人,宗喀巴大师去世以后他担任甘丹寺的方丈。克朱杰去世以后,他的传承一直延续下来,到了第四代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他是非常聪明的人,建议五世达赖跟满洲建立关系。罗桑却吉坚赞的弟子也一代一代传下来。皇帝一想,西藏由一个喇嘛管不好,一权独大不行,于是在康熙四十五年让班禅也管一块地方,与达赖共同治理西藏,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在梵语中是“班智达”,就是大学者的意思。西藏人和蒙古人一样,相信佛教的大无明、小无明,通晓大无明、小无明的就可以叫作“班智达”。除“班禅”外,皇帝还赐一个封号叫“额尔德尼”,在满语中是珍宝的意思。以后历代班禅都称“班禅额尔德尼”。五世班禅接受了封号,但是只要了三个县作为香火地,在后藏,包括日喀则县、拉孜县、谢通门县。通过这一办法,西藏实际成了达赖与班禅共治。

至于活佛转世制度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样的影响,藏传佛教如何向东传播的过程等等,我想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说说。

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乾元国学教室所作的讲座,版权归乾元国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