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实力面前,硬刚不是首选,还是要学习李鸿章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1-30 13:03:15

李鸿章,晚清之糊裱匠,一度被评价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有人说,《走向共和》过度拔高了李鸿章,几乎等同洗白;也有人说,《走向共和》尊重了历史事实,不扬优点,不避缺点,只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不管如何,李鸿章都已成为过去,再追究是非功过或许已经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学习和领会的,只是李鸿章于风雨飘摇中的处事风格、办事方法乃至人情世故的拿捏。

别抬杠,我们真就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给李鸿章定性呢?

越是生于底层,就越想证明自己持有真理!

其实,真理到底是啥?

真理是你孩子碗里的饭,真理是你老婆身上的衣,真理是父母需要赡养的硬道理!

你应该明白什么,应该关注什么,应该心里有数!

来吧,学习,别管好坏,只学人情世故和语言艺术。

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应召进京,同时带来了奏请追加北洋军费的奏请,此时的北洋水师刚刚形成规模,而慈禧太后恰好刚刚归政于光绪皇帝,正在大力推进颐和园的工程建设,美其名曰:劳碌一生,安享晚年。

殊不知,此时的大清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李鸿章的奏请非但不会成功,甚至还会被分走一半!

李鸿章吃着鲈鱼,讲究非常,下属正在汇报,从北洋水师的发展到日本制定征讨清国政策,从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已经出铁到订制的炮艇已经完工,桩桩件件都和李鸿章息息相关,奈何李鸿章偏就没有停下吃鱼的动作,知道有人进来汇报:

老爷,准备进贡给太后的那只鹦鹉已经一天多不吃不喝了,拉的粪便颜色也不对啊。

刚才汇报的事情不重要吗?

北洋水师,乃系李鸿章的立身之本;日本征讨清国的政策更是核心信息;张之洞乃系南洋大臣,和李鸿章属于竞争关系;至于订制的炮艇更是壮大北洋水师的关键。

李鸿章之所以不关心,因为就在于没办法!只要有钱,这些烦忧才能一并消除!而那只鹦鹉就能帮着李鸿章完成“要钱”的目的,这才是根本所在,这才是值得李鸿章担心的所在。

所以,诸君,看待问题就要追究根本,抓住核心矛盾才能事半功倍!

只是,李鸿章的奏请似乎不太可能成功,因为慈禧似乎更缺钱。

慈禧:这些都是请停修园子的?

光绪:是。

慈禧:你的意思呢?

光绪:驳回去。

慈禧:哦?

光绪:亲爸爸辛苦几十年了,儿子和臣民们修园子,让亲爸爸享福,尽忠尽孝,怎么着也不为过。

慈禧虽然已经归政于光绪,但实权仍被慈禧掌握,光绪也就只是推在前朝顶风浪,背黑锅的角色!

光绪将请停修园子的奏折拿来,就是为了逼着慈禧妥协,奈何慈禧一上来就直接将军,反问光绪的意见,光绪还能怎么回答,只能顺着慈禧说!但是,这句话看似顺从,实则是光绪耍的小聪明,就因为他强调了“享福”二字,还是想说明慈禧的穷奢极欲,已经遭到满朝不满乃至天下不满。

所以,慈禧必定还有追问:

那你还将这些折子拿来干嘛?

直说吧,是不是想要逼我停工?

光绪当然还有说辞:

事关重大,儿臣不敢做主,这才请亲爸爸圣裁。

本来嘛,当初归政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但凡遇到大事,必须奏请您老人家圣裁,这件事我就不敢做主,你不拿主意谁拿主意!

乖乖听话,还不行?

只是,慈禧到底是老狐狸,哪能让光绪轻易绕进去,仅仅一句话便彻底堵上了光绪的嘴:

我已归政于你,你还把这些事情拿来让我做主,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

这就是慈禧的精明,表面上归政,彻底的甩锅,你想当家,没门;你想甩手,别想;权力,我就是不放;黑锅,统统都是你的!

光绪还能说什么?

单拿出来哪句话都没错,但合起来就是另外的意思,光绪说也不能说,甩也甩不得,只能沉默!

奏折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但修园子的事情又该如何推进?

缺钱?

那就只能冲着财政部长伸手:

慈禧:阎敬铭,你说呢?

阎敬铭:禀太后,是拿不出来了。

慈禧:怎么个拿不出来呀!

阎敬铭:近年来,水旱灾疫不断,军饷费用过巨,但这两项,户部已经颇难挪移,更加园工开工,耗费巨大。

慈禧:别给我说虚的,说实的。

阎敬铭,被誉为“救时宰相”的晚清著名理财专家,于地方任职期间,曾经创造过两年连升四级的记录,从四品候补迅速升迁为署理山东巡抚,光绪八年正式担任户部尚书,硬是抗住了晚清财政最为艰难的数年辛苦。

可就是这般理财专家,却也抵不过慈禧太后的拼命挥霍,能让阎敬铭说出一句“拿不出来了”,基本等同曾国藩说出一句“太平天国,真的打不过”。

奈何,慈禧可不管你无奈不无奈,汇报问题说不清楚都不行,领导嘴里的“虚”和“实”分别指的是什么?

所谓“虚”,就是造成局面出面的原因;所谓“实”,就是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直截了当的数字!

阎敬铭:臣这就说,清漪园工作。

慈禧:颐和园。

阎敬铭:颐和园。

汇报尚未开始,慈禧太后就抓住阎敬铭的语言漏洞,强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最好顺着我的意思汇报,心里有点数儿,要不然,你会后悔的!

只是,阎敬铭并非不懂汇报的艺术,但国库没钱就是事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所以,艺术暂时兼顾不了,唯有实话实说才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颐和园工程经费来源,一是向洋人借的款子,除去付英国订购的船炮款外,其余二百五十万两都用于园工,二是筹集的铁路款一千万两,已被挪用,铁路大工遂停。

两大经费来源,船炮不能不买,铁路说停就停,其余全都用到了颐和园工程上,户部就是没钱了,这是事实,不承认不行!

但领导的嘴大,不承认事实早已成为常态,哪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按照领导的话说,我要你是干什么的,如果事情好办我还用得着你!

此时的慈禧像极了这般的领导,直接开启了问责模式:

你阎敬铭以善于理财闻名天下,户部就没有积余的银子可拨吗?

为什么说是“问责模式”?

户部尚书,本就肩负理财重任,领导从来不问过程,就只看重结果,我不管局势如何,更不问开销如何,我就问你,户部难道就没有应对不时之需的积余?

没有,那就是失职,那就应该问罪!

阎敬铭,当然听出了慈禧的话里有话,赶紧给出了回应:

户部本有积余银七百八十二万三千两,那是臣历年从查抄款、罚款、变价款等款项中一两一两抠出来的,以备非常之用,可也全数被内务府要去,修点镜等工程了。

积余款,我有,而且还不少,都是我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工作没有失职,业务没有荒疏!

但是,我还是没钱,因为就连这些留作非常之用的积余款也被颐和园的附带工程花了!

慈禧太后顿时无语,只能稍微给出妥协:

慈禧:翁师傅,你的那个折子我就准了,那些个经坛经棚,牌楼戏台什么的寻常工程,没有开工的就不要再开了,已经开工的先停下。

翁同龢:体恤下情,圣明无过太后。

慈禧太后似乎永远弄不清状况,钱,已经花完了,不是被挪走或者被占用了,就算停了工程,钱也回不来,工程照样没钱支撑!

可慈禧还是不管不问,直接将难题甩给了阎敬铭:

慈禧:起来吧,阎敬铭,这下你该轻松了吧!

阎敬铭:如牛重负,臣轻松不起来。

慈禧:你这是何意?

阎敬铭:停了点景寻常工程,只能缓一口气,太后要是停了颐和园工程,臣方能轻松。

注意,这段对话并非虚假杜撰,而是真实发生过,阎敬铭真就敢言直谏,真就硬刚了慈禧一把!

没钱就是没钱,除非你停了所有的工程,不再花钱,否则我该如何轻松!

没钱支撑工程,慈禧生气;敢于硬刚自己,慈禧更是暴怒;甩锅的操作继续走起:

皇上,你听见了吧,这样直言敢谏的臣子,咱娘儿俩还真是埋没他了。

意思很明确:皇上,他敢顶撞我,你觉得该怎么办?

千不该,万不该,光绪皇帝还是没能弄清形势,竟然帮着阎敬铭说起了话,而且还是明确打脸慈禧的言论:

光绪:他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呀!

慈禧:你胡说。

这下好了,慈禧更生气了,原本阎敬铭可能只是丢官而已,现在可能要威胁生命了!

求情也不是这个求法,你可以说他就是这个熊脾气,或者说他也确实为难,唯独不能拿江山社稷说话。

就好像慈禧太后随后的反问,人家张嘴就能将你彻底驳倒:

慈禧:他为了江山社稷,难道我要毁了江山社稷不成。

光绪:亲爸爸息怒,听儿臣慢慢说。

慈禧:你说什么,你能说什么,张口江山社稷,天下苍生,好像满朝忠义,就我一个人拿着祖宗的基业不当回事。

一句话不对,结果就有了两极反转,谁说“语言艺术”是糟粕?

关键时刻,“语言艺术”就是进攻的利器,更是自保的屏障,不学习,绝对不行!

相较于阎敬铭和光绪皇帝,我们再来看下李鸿章的操作:

李莲英:哎哟,是中堂大人呐,好多日子不见了,我这儿给您请安了。

李鸿章:公公这就生分了。

李莲英:什么?

李鸿章:脚气好点了吗?

李莲英:哎呀,还是痒,痒得厉害,小声点儿,别让里面听见,太后啊腻歪这个。

李鸿章:知道,知道,所以啊,我自己给你送来了,不然哪,我早就让下人给你送进宫来喽。

亲自送礼,本就有着特殊尊重的意思;再加上这个贴心的考虑,讲究的操作,时时挂念的态度,别说是最在乎人情世故的李莲英,换成任何人都肯定会有感动!

只是,李鸿章到底送了什么呢?

李莲英:都是洋字码,我看不懂。

李鸿章:大英帝国来的。

李莲英:好家伙儿,这什么呀,酒吗,这一两口也就喝没了。

李鸿章:抹在脚上就不痒了。

李莲英:还是啊,中堂大人惦记我,为这么点小事,千山万水的。

脚气水而已!

但仅仅只是脚气水吗?

非也!这是李鸿章对李莲英的非对等关心,东西并非关键,心意才是核心!

面对李莲英的客套,李鸿章还有情商更高的回应:

李鸿章:公公的事怎么能说是小事呢,公公的脚好好的,把太后伺候得好好的,咱们的福分就有了。

李莲英:好,中堂大人这话说到家了。

抬高了李莲英,甚至将李莲英抬高到了慈禧太后的高度,还能趁机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心,要知道,他是李鸿章啊,堂堂朝廷宰辅,李莲英当然会受宠若惊,当然会立马刷满存在感和成就感!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