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张医生的两个朋友血压都明显升高了,他俩的年龄都不大,一个47岁,另一位刚刚50出头,两个人的血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低压高,而且,高的都不多,100左右。所谓的低压,就是张医生口中的舒张压,经常看张医生作品的朋友都知道,舒张压升高大多数都和生活方式相关。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张医生的这两位朋友,都是非常自律的人,生活方式非常健康,不吸烟,不饮酒,还爱劳动,说实话,这种人患上高血压,让人有点天理难容的感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聪明的朋友可能早就想到了,张医生的这两位朋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个人都有点小心眼,凡事都比较较真,因此,他们的情绪长时间都处于焦虑的状态,这才是导致他们血压升高的最关键原因。
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聊过焦虑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今天咱们要聊的重点是这种高血压,我们该如何选择药物。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难度,但朋友们不知道的是,对于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国内外指南并没有进行明确推荐,张医生给朋友们的建议是:咱们应遵循“病因优先”的基本原则。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不免会问张医生:你净讲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词,啥叫病因优先啊?具体该怎么做?所谓的病因优先,强调的是对焦虑的心理与药物治疗,选择抗焦虑药物和降压药物的合理组合,实现即控制高血压,又消除心理疾病的目标。张医生想特别强调的是,焦虑一旦诊断,必须有相关专业的医生参与治疗。
在这里,咱们还是要提到一个医学定义,叫做焦虑相关性高血压,这个诊断很少有人能在病历中看到,因为现在的商业保险和升迁,可能对这个诊断都很敏感,所以,医生不会轻易下这种诊断。但朋友们要知道,不下诊断并不代表他不去治疗。
有点扯远了,咱们回到正题,所谓的焦虑相关性高血压,即焦虑状态或焦虑症的朋友,在缺乏高血压家族史、传统危险因素及继发躯体疾病因素时发生的高血压。看看这段描述,是不是和张医生的两位朋友十分吻合,但是,他们的诊断书上,也没有这种诊断出现。
注意了,敲黑板了,这类病人应首先进行抗焦虑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这是治疗的前提,没有这部分针对病因的治疗,其他治疗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是降压药,也只是属于辅助治疗范畴。
心理治疗是焦虑治疗的基础措施,可作为焦虑合并高血压的初始和维持策略,包括支持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家庭治疗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复合制剂等很多药物。但朋友们不要自己选择,一定要取得专科医生的帮助。
其实,张医生以前有段时间也感到特别郁闷,甚至开始出现失眠了,我的一位同事就建议我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我问他为啥要用药,他告诉张医生,用药之后,就没那么难受了,而且会感到开心。但张医生还是比较传统的,不太接受药物带来的快乐。结果,几天之后,那位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在张医生的办公室大哭了一场,张医生相信,他自己也没有去用药。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类朋友到底该选择什么药物呢?其实关于焦虑的问题,张医生不是专科医生,知道的并不是太多,能给朋友们推荐的方案非常有限,在这里简单和朋友们说2点:
1、关于抗焦虑的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及西酞普兰等药物是目前抗焦虑、抑郁的一线用药,而且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相对安全。以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为代表的药物能够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但具有良好的抗焦虑和抑郁效果。这类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通过专科医生的同意。因为这类药物的使用都比较复杂,以后咱们还要聊这部分的问题。
2、降压药物:沙坦类、普利类及地平类降压药可以用于有焦虑和抑郁状态的高血压朋友,而亲脂性高的 β 受体阻滞剂不适合用于合并抑郁状态和抑郁症的高血压朋友。中枢神经抑制剂类降压药物不推荐用于合并抑郁和焦虑的高血压病人。简单地说,任何对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都不能用于这类病人。
其实,说起来焦虑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到了存量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内卷的厉害,焦虑情绪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说别人,就是张医生自己,也有想不开的时候。
但是,张医生很喜欢瓦利恩特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痛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 “应对机制”。假如我们对各种意外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衰老得更慢一点。
幸福人生的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磨炼自己的复原力,以及不管发生什么事,始终不轻易放弃的决心。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句鸡汤,但是,这是国外的研究机构用了86年时间研究出来的结论。张医生在作品的最后,把这些内容送给那些和张医生一样小心眼的朋友,让我们看得开,放得下,远离各种疾病的困扰。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