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欧盟对中国发起了关税战,准备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然而,加税政策还未落地,大众就先扛不住了,宣布将关闭在德国的工厂。
此消息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自大众成立87年以来,还从未关闭过本土工厂。
那么,大众为何要关闭在德工厂呢?这和欧盟对华加征关税有关系吗?
根据媒体报道,6月份,欧盟委员会做出做出决议,声称将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亚迪、吉利和上汽等国内知名汽车产业,都被囊括在内。
欧委会的决议一出,立即遭到了欧洲企业的强烈反对,大众、宝马、奔驰等跨国汽车的高层都认为欧盟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中方同样反对欧盟的政策,要求其以公平的条件对待中国车企。
但这些来自行业内外的反对意见,并未让欧盟改变决策。
8月20日,欧盟公布了对华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最终草案,决定对比亚迪、吉利、上汽分别加征17.0%、19.3%、36.3%的关税。
这些数字虽然比最初的关税额度有些许的减少,但很显然,欧盟是秤砣铁了心要打压中国车企了。
那么,欧盟为何非要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呢?
信源:光明网 2024年8月21日 关于“最高36.3%!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的报道
按照欧盟的说法,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是为了保护欧洲车企免受冲击。
但很显然,这个理由就是胡扯。
近些年中国的电动汽车虽然走向了世界,但是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高,根据网上数据显示,只有7.9%,这点份额压根不足以对欧洲车企产生冲击。
要知道,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比中国的要高上不少,欧盟却视若无睹,摆明了就是故意针对中国企业。
有分析认为,欧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跟随美国的脚步,打压中国。
欧盟虽然是由欧洲国家组成,但却严重受制于美国,比如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是美国的棋子之一。
为了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的政策,那些欧盟内部的“美国人”,就不遗余力的挑动中欧矛盾。
前段时间,冯德莱恩还发起了所谓的对华投资审查,试图影响中欧投资项目,割裂中欧关系。
欧洲各国不是傻子,他们并不想对华脱钩,因此26个国家都对冯德莱恩投了反对票。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既然欧盟国家并不想和中国翻脸,为何会同意对华加征关税呢?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原因,即欧盟各国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欧盟主要国家中,除了法国,其他国家都已经基本失去了工业创新的能力,只能躺着吃老本。
各国当然不愿意持续沉沦下去,一直想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目前已经成熟的新产业,就是新能源行业。
可在这个行业中,欧洲没有足够的技术,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技术,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中国的头上,毕竟在新能源行业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就是想要逼迫中国让步,让中方分享相关技术。
但很显然,中方对这种强买强卖的行为并不感冒,始终没有妥协。
于是,欧盟就公布了所谓的最终草案,再次向中国施压。
目前,中方依旧没有给欧洲好脸色,还发动了对等反制,对产自欧洲的猪肉、白兰地等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
而就在中欧关税博弈到了关键时刻之际,欧洲自己先出了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本周稍早时候,知名汽车企业大众集团对外公布了一则消息,声称正计划关闭两家德国工厂。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信源:中国经济网 2024年9月5日 关于“大众首次提出关闭德国本土工厂计划 工会强烈抗议”的报道
要知道,大众可是德国的龙头企业,若是关闭了工厂,必然会严重打击到整个德国工业的信心。
再者来说,这两家工厂里有着数万名员工,若是工厂关闭,这些工人将全部失业,这将对德国社会造成严重冲击。
事实上,冲击已经有发生的迹象了。
目前已经有超过16000名员工向大众集团提出了抗议,此外,德国众多工会也纷纷质疑大众的决策。
然而说到关闭工厂的问题,大众集团也是满肚子委屈。
按照大众高管的说法,由于欧洲整体经济疲软,欧洲汽车市场的需求一直在降低,仅仅是2023年,大众汽车的销量就降低了约50万辆,而2024年上半年,大众的利润率仅有可怜的2.3%。
而在销量不足的情况下,大众还要和小鹏汽车、Rivian等造车新势力展开合作,可合作是需要钱的,因此集团就只能选择关闭工厂,降本增效。
其实,大众所面临的问题,可不只是销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俄乌战争之后,德国与俄罗斯交恶,导致德国无法再得到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这也使得德国企业遭遇了成本上升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另外,有分析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大众做出了关闭工厂的决定。
那就是来自中国的反制。
这段时间,网上一直有消息传出,中国将对欧洲的燃油汽车加征关税。
本来欧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就在不断降低,一旦中国执行加征关税政策,将对包括大众在内的欧洲车企造成严重打击。
大众现在关闭工厂,可能是未雨绸缪,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当然,以上分析只是源自于猜测,大众之所以关闭工厂是都否和中国有关系,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中国官方也没有明确表示要对欧洲汽车加征关税。
但可以肯定的是,德国企业面临着如此困境,一定和欧盟以及德国的政策有关。
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好好的生意不做,偏偏要掺和进美俄的斗争中,真是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