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当下,很像巴菲特所说的“诺亚效应”时刻

跳起一只行业舞 2024-09-25 19:28:51

A股一日乘风起,让在熊市里躺平许久的人,多少有些不真实的感觉,一时难免懵懵的 。

在这样的时刻,最需要的是北极星。

在2019、 2020这两年的公募风格牛市中, 有基金经理在公开路演时, 飘飘然的称呼巴菲特为“老巴”。 客观的说, 我们在市场上待的时间越长, 就越觉得巴菲特和芒格真的是“高山仰止”。

于是,我们就翻出了巴菲特和芒格每年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笔记,用“巴芒”的智慧指引熊牛交换的迷惘,总没错。

1、1986年讲话:旅鼠效应

1958年 , 迪士尼拍了一部名为 《 白色旷野 》 的纪录片, 里面有成群的旅鼠跳海自杀的情节, 后来这片子还拿了奥斯卡。

巴菲特用旅鼠效应, 来比喻股市中的跟风行为。

同样是这种效应, 今天我们一般用羊群效应或者乌合之众来形容, 意思都是一样的。

2、1988年讲话:买下曼哈顿

这一年的讲话中, 巴菲特批评了贸易逆差 , 他称:“彼得·米纽伊特用不值钱的东西买下了曼哈顿, 如今我们却用曼哈顿换些不值钱的东西 ”。

1626年, 荷兰人彼得 · 米纽伊特以大约24美元的价格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曼哈顿岛。 24美元是不多, 今天的24美元在纽约打出租车还跑不了10公里。

后来的结果我们知道了, 美国本土的印第安人快被杀绝了, 钱多钱少的就无所谓了。 本来可以直接抢的, 他居然还给钱。

巴菲特是担心大量的贸易逆差会造成美国财富流失。 哪那么容易呢, 美国的核心资产可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 美债倒是敞开了供应, 量大管饱。

后来巴菲特终于想明白了这事。 在2009年的股东大会上, 他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一定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从过去到现在, 对美国政府来说, 通货膨胀是降低外债成本的经典手法。

他还保证, 美元会越来越不值钱, 其他国家的货币也是一样。 所有大国都选择了巨额赤字来应对经济危机。

“你可以相信通货膨胀一定会出现”。

现在除了黄金, 很多大宗商品都到了低位。 11月份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 我们会见识一波超级大通胀的, 因为大家实在是等太久了。

3、1992年讲话:律师的地位

芒格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全能的, 引用了克拉伦斯·达罗的一句话:“天生当船长的命? 该死, 我连桨都划不动。”

这里的克拉伦斯·达罗,是一位民权律师。他最著名的事件是作为辩护律师参与了1925年 “猴子审判”。进化论是一个生物学理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 “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个理论显然跟《 圣 经 》有冲突。这个理论能否在美国学校里面宣讲,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冲突点。

通常一个社会有四权,即立法、司法、行政、传媒,律师在其中牵涉很深,其地位类似于中国明代的进士,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美国的总统,律师出身的占到一半以上。

芒格自己就当过律师, 而且是那种最顶级的。

4、1995年讲话:伍迪·艾伦、嫉妒和思考

为了表明伯克希尔在收购股权方面的灵活性,巴菲特引用了伍迪·艾伦的一句话: “双性恋的优势在于,你周六晚上能去约会的概率扩大了一 。”

伍迪·艾伦是一个著名的美国导演, 私生活跟他的作品一样丰富多彩, 现在的妻子是他以前的养女。

芒格批评华尔街的嫉妒心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强, 可 “ 嫉妒却是一种无法为你带来快乐的罪恶 ”, 这里涉及到天主教中的七宗罪概念:傲慢、嫉妒 、 暴怒、 懒惰、 贪婪、暴食和色欲。芒格认为其他六宗罪至少还能为你带来快乐,唯独嫉妒没有任何用处。

芒格批评大部分人既不愿意学习,也不去思考,他援引罗素的话总结道: “ 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思考,且许多人真的这样做了。”

罗素是一位英国哲学家,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芒格还是比较喜欢这一类有深度的人物。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知道这些哲学家到底有什么贡献,只是为了引用句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1997年讲话:巴顿将军

芒格这一年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别人犯的错同学习自己犯的错一样重要。他还引用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为国捐躯无上光荣,但要确保其他人感受到这份光荣”。

提起美国军队,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位是麦克阿瑟,另一位就是巴顿。这俩人都是官二代出身,麦克阿瑟老爹是陆军中将,巴顿则跟美国国父华盛顿和英国国王沾亲带故。

巴顿有名是因为一部电影《巴顿将军,当时是1970年,美国人在越南灰头土脸,就整了这么一部宣传大片,这部电影现在豆瓣居然能有8.2分。

美国作为一个商业社会,无论干什么,都需要营销。麦克阿瑟和巴顿都算得上是老艺术家了, 二战时美军登陆菲律宾,为了拍个好素材,麦克阿瑟来来回 回走了好几遍。巴顿出场,吉普车前后都有着超大的职级标牌,还配有高音喇叭, 象征着他的远道而来。麦克阿瑟的玉米烟斗,巴顿的钢盔,都是独属于他们自己的Logo。

麦克阿瑟最著名的,就是他演讲中的那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只不过后面还要加上一句话,全在履带底下。1932年,麦克阿瑟和巴顿将军一起,用刺刀和坦克,镇压了参与讨薪的一战退伍兵请愿。

就美国在二战时的资源,能输其实也不容易。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911事件中的消防员,事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以至于后来的救援都变成了表演现场。这根子其实在1932年就种下了。

6、1999年:诺克斯堡

巴菲特认为自己的保险公司有充足的准备金,这样灾难过后,伯克希尔“诺克斯堡”的名气会变得格外珍贵。

诺克斯堡位于美国肯塔基州,是美国装甲兵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美联储金库的所在地,是美国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因此也被巴菲特用来形容自己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7、2000年:chain letter和互联网

2000年初正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巴菲特将互联网比作连锁信( chain letter ),早期的参与者靠着后期的参与者投进来的钱大赚了一笔。

从巴菲特的原文我们可能理解成类似庞氏骗局一类的东西,实际上chain letter这东西以前我们常见,就是你收到的那么一封信件、邮件或者短信,要求你转寄给多少亲戚朋友,否则就会倒霉之类等等, 极其让人恼火。

8、2002年:骗子、疯帽匠和罗塞塔石碑

芒格说,对付诈骗最好的法子就是躲得远远的。他还说,他们 ( 骗子 )有时做得太过明显, 让人心烦意乱。举个例子,英国的罗伯特·麦克斯韦尔的外号就是“ 空头支票 ”。

这里的罗伯特·麦克斯韦尔是个名人。他参加过二战,蒙哥马利为他颁发了十字勋章,二战后当选过英国议院议员,此后专门从事媒体业务,收购了大量的出版公司和报社,与后来的传媒大亨默多克齐名。1991年,他开着游艇出海,再也没有回来,他的遗体运回耶路撒冷之后,以色列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罗伯特·麦克斯韦尔女儿有个男朋友,就是那个因为萝莉岛事件自杀的爱泼斯坦。

巴菲特和芒格厌恶美国公司公然滥用股票期权。芒格总结说,这就像“疯狂帽匠的茶会”,其唯一连贯的地方就是整个事情都令人厌恶。

疯狂帽匠的茶会是《 爱丽丝梦游仙境 》里面的情节:时间永远停在下午茶时间,疯狂的帽匠聊着没有逻辑的天还有谜语。为什么帽匠会疯呢?因为最早的帽匠采用含汞的化合物来处理皮革,长期接触这些有毒物质使他们汞中毒,而精神错乱就是汞中毒的一个症状。

对于投资的关键,巴菲特提到,成功的投资并不复杂,投资的罗塞塔石碑是记住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罗塞塔石碑是一块刻有同一段话三种语言版本的石碑,也是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起点。巴菲特用罗塞塔石碑比喻破解一个难题的关键。

当然,罗塞塔石碑是不是真实的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有争议。

9、2003年:投资与棒球

巴菲特经常用棒球来比喻投资 , 他提到了传奇棒球明星特德 · 威廉斯 , 在他的 《 打击的科学 》 一书中 , 把所有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 , 每个框框相当于一个棒球那样大 。 他的成功秘诀是 , 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 , 他才会挥棒打击 。 因为他知道 , 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40%的超高进球率 ; 反过来 , 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勉强去挥杆 , 进球率最多只会达到23% 。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棒球这种挑场地 , 规则还极其复杂的运动是怎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 棒球棍在斗殴界 , 棒球帽在时尚界 , 都比棒球在运动界混得好多了 。 有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是棒球虽然规则复杂 , 但却是最适合收音机转播的运动 。

巴菲特说他每年只需要一两个好主意就够了 。 这个思路适合于期货 , 年初有很多人开期货账户 , 目的是为了做碳酸锂 。 历史上 , 碳酸锂长期价格在每吨5万左右 , 最高到过60万1吨 , 年初是10万 , 现在7.5万 。 有一个思路是跌到5万开始入手 , 每下跌一个额度逐级加仓 。 从成本和需求的角度看 , 这种方案类似棒球中的挥棒 , 有一定的合理性 。

10、2004年:老强盗男爵、圣彼得堡悖论和诺亚效应

巴菲特和芒格抨击起了律师和会计师 。 芒格认为他们像老强盗男爵一样 : “ 他们只要开口 , 就满嘴胡言 ; 他们只要安安静静 , 就是在忙着偷东西 ” 。

强盗男爵这个词 , 一般指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 , 美国那批垄断资本家 , 这个榜单上最出名的就是洛克菲勒和卡内基 , 没错就是你知道的那个 。 当然我相信 , 芒格可能只是借着这个词的表面意思 。

圣彼得堡悖论是一个概率学上的理论 , 感兴趣的可以去翻概率学课本 。 理论上如果一门生意的增长率超过其折现率 , 其价值就是无限的 。 这是一个逻辑上没毛病 , 但实际上比较反人性的事实 。 假设我们给一家公司8%的折现率 , 如果这家公司预期长期增长率是10% , 其价值就应该是无限的 。 根据巴菲特的数据 , 追溯财富500强过去50年的数据 , 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这段时间内达到了10%或者更高的水平 。 这暗示了一个事实 , 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

巴菲特提到了小概率事件 。

他说,如果有段时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人们便会低估它,可要是最近发生了这种事,人们又会高估它。他开玩笑道:“诺亚碰到了这个麻烦”。

这里提到了诺亚效应,跟诺亚效应对应的是约瑟夫效应。这两个效应都来自众所周知的圣 经故事。诺亚方舟的故事是洪水淹没了陆地,诺亚按照神的嘱托建造了一个大方舟。连续40天的大雨,代表了突然的变化,诺亚效应用来形容股价突然的变化。

比如2015年下半年的那一波直直拉起的牛市。约瑟夫效应来自于埃及法老王的梦,七个丰收之后接着七个荒年。一个丰收之后还接着一个丰收,代表着趋势。股价的约瑟夫效应就是价格可能会连续的上涨,也可能会出现连续的下跌。约瑟夫效应可能会导致诺亚效应的出现,也就是趋势会连续,同样出现反转之后,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从2021年以来的沪深300指数已经是连续4年的熊市 , 这就是约瑟夫效应 , 是一种趋势 , 但我们知道 , 早晚会有一天诺亚效应也就是反转会出现 。

11、2005年:末日和美好

在谈到风险时 , 巴菲特提到了灾难的涟漪效应 。 灾难事件常常引发出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 如同投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 这就是涟漪效应 。

巴菲特补充说 , 哈米吉多顿每天都会出现在你身边 。 这儿的哈米吉多顿是圣 经里面世界末日时的战场 , 世界末日是西方宗教里经常出现的场景 。

巴菲特和芒格批判了衍生工具 。 他提到 , “ 我们要赶上电影 《 生活多美好 》 中的詹姆斯 · 斯图尔特 , 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 ”

巴菲特在这里提到了一部电影 《 生活多美好 》 , 电影的主人公是乔治 · 贝利 , 由詹姆斯 · 斯图尔特扮演 。 这部电影在美国 “ 百年百部励志佳片 ” 榜单中位居榜首 。 主人公是个完美的好人 , 经营着一家信贷公司给居民们提供住房贷款以便他们能早日住上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 这是一部比主旋律还主旋律 , 正能量爆表的电影 , 反正我看了之后 , 觉得这种人只配供在天上 , 人间不值得 。

12、2006年:南瓜和老鼠

投资跟投机 , 在中文里面就差一个字 。 虽然巴菲特也承认自己会投机 , 比如说持有白银头寸 , 但他还是认为这不算是一个体面的做法 。

他说 , 投机市场就像灰姑娘去参加舞会 。 午夜时分 , 他们就会变成南瓜和老鼠 。 每个人都想着再喝一杯香槟 , 再跳一支舞就准时离开 , 可是墙上却没有挂着钟表 。

南瓜和老鼠是童话 《 灰姑娘 》 中的角色 , 仙女为了帮助灰姑娘 , 用魔法将南瓜和老鼠变成马车和马 , 载着灰姑娘去参加舞会 , 但魔法是有时效的 , 午夜的钟声一响 , 就会消失 。

我们通常把投机市场比作自助餐 , 最后来的买单 。

13、2007年:危机和财商

巴菲特提到了信贷紧缩带来的危机 。 他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 《 危机1932 : 罗斯福百日新政与美国决胜时刻 》 , 作者是乔纳森 · 阿尔特 。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 , 正是美国大萧条时代 , 对于危机有着天然的敏感 。 自从1980年石油美元形成以来 , 每10年一次的美元潮汐已经成为规律 , 前5年放水 , 后5年紧缩 , 1998年美国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破灭 ,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 都是美元潮汐的表现 。

在2009年的讲话中 , 巴菲特又推荐了一本关于危机的书 , 就是约翰 · 肯尼斯 · 加尔布雷思的 《 1929年大崩盘 》 。 加尔布雷思是一名立场偏向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 , 曾经担任过肯尼迪总统的顾问和驻印度大使 。

芒格同样也推荐了一本书 , 乔治 · 克拉森的 《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 , 名字非常的知音体 。 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不怎么谈理财 , 顶多也就是 “ 富而可求也 , 虽执鞭之士 , 吾亦为之 。 ” , 到了现代 , 哪怕是经济管理专业 , 也没有理财课 。 绝大部分的书籍并没有什么价值 , 比如时尚杂志 , 就是一群月薪8000的人教那些月薪10万的人什么叫时尚 , 现在的理财课 , 专家积累财富靠的是给你上课 , 而不是自己挣了钱 。 对于这本 《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 , 巴菲特和芒格联袂推荐 , 至少要比世面上99.99%的理财教程要靠谱的多 。

14、2008年:如何应对骗子

巴菲特在谈到美国的鞋子产业时 , 提到了伊梅尔达 · 马科斯 。 这位夫人现在已经95岁 , 她以大量鞋子收藏闻名 。 对了 , 她儿子是现任的菲律宾总统 。 菲律宾也是整个东南亚最亲美的国家 , 菲律宾跟阿根廷一样 , 都是从发达国家备选滑落到了纯纯的发展中国家 , 在失败的案例上非常的成功 。

巴菲特又一次提到了骗子 , 这次他的案例是马克 · 里奇 。 马克 · 里奇是大宗交易巨头嘉能可的创始人 , 我们都看过 《 战争之王 》 这部电影 , 马克 · 里奇的人生跟里面的男主角很像 , 只不过从事的业务是大宗商品而不是军火 。 2001年克林顿在任期的最后2小时签署了对他的特赦令 , 2013年马克 · 里奇病逝于瑞士 。

为了应对骗子 , 芒格强烈推荐罗伯特 · 西奥迪尼的 《 影响力 》 和 《 说服 》 这两本书 。 他说 , 西奥迪尼是难得的社会心理学家 , 他的观点总能将理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这两本书 , 无论是想要影响别人 , 还是防止被骗 , 都是值得一看的教材 。

巴菲特继续抨击衍生品 , 这一次他认为格林斯潘过于信赖艾恩 · 兰德 —— 自由市场会令所有人相安无事 。

艾恩 · 兰德是一位俄罗斯裔女作家 , 她1905年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 , 1917年10月俄国革命爆发 , 1926年移民美国 。 一般这种出身背景的 , 通常都是狂热的自由主义者 。 1957年她发表了代表作 《 阿特拉斯耸耸肩 》 , 表达的观点就是 , “ 当两个自私自利的人 ,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时 , 交易就会成功 , 双方都会感到满意 。 另一方面 , 那些以无私之名牺牲自己的人物 , 最终会养成自私者通常具有的特质 。 ” , 这个观点显然跟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完全一致 。

芒格是个非常古典的人 , 巴菲特称他就是一本 《 旧约圣 经 》 , 芒格多次引用奥古斯丁的话 。 奥古斯丁是公元4世纪至5世纪的一位神学家 , 芒格引用的跟奥古斯丁主要的神学成就无关 , 主要是一些幽默的段子用于活跃气氛 。

奥古斯丁这个人 , 年轻的时候玩的很花 。 芒格引用了奥古斯丁忏悔时的一句话来形容伯克希尔付股息的概率 : “ 上帝赐予我贞洁 ,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 , 就好比一个酒鬼向上帝祈祷 , “ 让我戒酒吧 , 但要先等我喝完这杯 ” 。

奥古斯丁似乎一直扮演这种言不由衷的角色 , 在2012年的讲话中 , 芒格在提到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又一次引用了奥古斯丁的话 : “ 人都想要财政纪律 , 但做得却远远不够 ” 。

15、2009年:广告和第四权

巴菲特提到了保险业务广告预算的问题 , 他引用了马歇尔 · 菲尔德的话说道 : 广告让我们浪费了半数的钱……问题是 , 我们根本搞不清浪费的具体是哪部分钱 。

这个马歇尔 · 菲尔德在美国内战期间创立了马歇尔百货 , 在营销学上首次提出了 “ 顾客就是上帝 ” 这个理念 , 强调围绕顾客为中心开展业务 。

巴菲特一直都很重视报纸 , 哪怕这部分业务在伯克希尔收入占比中非常低 。 他认为报纸目前对于广告商和客户来说 “ 重要性 ” 下降 , 发明 “ 重要性 ” 这个术语的人就是沃尔特 · 安纳伯格 。 传媒作为第四权 , 在我们身处现在的环境中并没有太多感触 , 但是在美国却拥有着真真正正的权力 。 沃尔特 · 安纳伯格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传媒大亨 , 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度假庄园 —— 安纳伯格庄园 , 被称为西部戴维营 , 见证了众多重大事件的发生 , 比如中美元首会谈 。

对于报纸重要性的下降 , 芒格有种世风日下 , 人心不古的感慨 , 他说道 , 丧失如此重要的人类文明的动力可谓是民族的悲哀 。 我们更愿意看到在编辑犀利评论的影响下 , 政府不得不以诚相对 。

芒格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 在2006年的讲话中 , 他曾经提到一个记者这么跟他说 , “ 你看上去很普通 , 不像是会比其他人优秀的人 ” 。 但芒格在投资这一行 , 通常对别人说的是 : “ 到了最后 , 你会发现还是我的想法靠谱 , 因为你聪明不假 , 可我才是对的 。 ”

16、2010年:反对投机和巴菲特的审美

巴菲特虽然明白美国的纺织业大势已去 , 但他还是经营了20年的纺织公司 。 为此他开了一个玩笑 : “ 我终于醒了 , 我原来是瑞普 · 凡 · 温克尔 ! ”

这儿的瑞普 · 凡 · 温克尔是欧文小说里面的一个人物 。 这位大哥除了自己的事情以外 , 什么事都干 。 有一天他为了躲老婆的唠叨 , 出去打猎喝了奇奇怪怪的陌生人的酒 , 睡了一觉以后发现这世界已经过去了20年 。 中国也有樵柯烂尽这个典故 , 说的是同一回事 。

巴菲特引用凯恩斯的话 , 来反对投机 。 “ 投机商人对稳固企业的破坏堪比泡沫 。 要是企业在投机的混乱中遭遇泡沫 , 情势就会愈发严峻 。 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发展成为赌场经营活动的副产品时 , 它将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 。 这段话来自于 《 就业 、 利息和货币通论 》 第十二章 。

很多人都在等刺激房地产和基建的政策 , 怀念涨价去库存 ,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 。

巴菲特认为衍生品交易就是一种赌博 , 是投机 。 芒格认为巴菲特的反对纯属螳臂当车 。 他用俾斯麦的话总结道 : “ 你不该关心的两件事是制作香肠和立法 ” 。

俾斯麦的这句话引出来了一个法则 , 那就是香肠法则 , 指的是一切结果美好而过程糟糕的事物 。 一个立法背后 , 充满了各种妥协 、 交易和修修补补 。 就像香肠 , 吃的时候好过程却让人倒胃口 。 儒家讲究 “ 君子远庖厨 ” , 原本的意思可能也是不想看了过程让自己倒了胃口 。

巴菲特是看好太阳能的 , 他并不认为石油枯竭是个问题 , 在这里他援引了弗里曼 · 戴森的话 , 石油枯竭没有那么可怕 —— 我们没准在未来50年间 , 每天用上8500万桶到5500万桶 。

弗里曼 · 戴森最著名的是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 。 弗里曼 · 戴森曾经做过爱因斯坦副手 , 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 “ 戴森球 ” 设想 , 就是设计一个球 , 将太阳包裹起来 , 完全利用太阳的能量 。 这似乎给我们指明了将来能源的终极发展方向 , 那就是太阳能 。

关于经济危机 , 芒格认为是由于管理层不诚实的所作所为 。 他为此引用了教皇乌尔班描述黎塞留的话 : “ 如果有上帝 , 他一定得回答很多问题 。 如果没有上帝 , 他表现的也相当不错 ” 。

这段话听的就让人有些迷糊 。 黎塞留 , 是一个容易被我们低估的人 。 上个世纪上半叶是大舰巨炮的时代 , 我们都知道德国最大的战列舰是俾斯麦级 , 法国的是黎塞留级 , 日本最著名的战列舰是大和号 , 各国的战列舰都用了顶配 , 可想而知黎塞留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 。

黎塞留有意思的点在于 , 他本身是红衣主教 , 理应忠于天主教 , 为神权高于王权添砖加瓦 , 但另一方面 , 他又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 , 实际在法国一手遮天 , 做的都是王权高于神权的活 。 也就是他有两个老板 , 领了两份KPI , 结果他更倾向于路易十三 , 也难怪另一个老板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对他会有看法 。

乌尔班原话的意思是 , 假如上帝是存在的 , 那黎塞留可得好好去跟上帝解释下 , 为什么他做的都是挖神权墙角的活 。 可如果没有上帝的话 , 那他这一辈子可是够风光的了 ( 黎塞留过得跟上帝一样自由 ) 。

黎塞留最著名的一句话是 “ 人可不朽 , 救赎可待来日 。 国家不得永生 , 救赎唯有当下 ” , 很好的反应了他的思想 。 黎塞留奠定了现代法国的基础 ,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 后来的人不太愿意提他 。

最后 , 巴菲特提到了罗斯 · 布鲁姆金 , 一个俄裔犹太人 , 一位104岁才退休的家具卖场老板 , 巴菲特赞扬了她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 巴菲特用这么一句话形容他跟这位女老板的初见 : “ 忘了索菲亚 · 罗兰吧 , 这才是我喜欢的女人 ! ”

索菲亚 · 罗兰是一位意大利女演员 , 她长这样 。

这体现了巴菲特的审美 。

我们会愿意为另一半花多少钱 ? 在过去几年里 , 基民花钱最多的女人可能是葛兰 。

17、2011年:温柔的人会一直温柔吗?

这一年的热点是曾经公认的巴菲特接班人 : 戴维 · 索科尔 。

戴维 · 索科尔给巴菲特推荐了路博润公司 , 但他实际上持有该公司1000万股股票 , 因为这次收购 , 他盈利了大概300万美元 。 为此 , 戴维 · 索科尔从伯克希尔辞职 。

芒格就是派出的戴维 · 索科尔去考察比亚迪 , 并做出推荐决定的 。

这一年 , 巴菲特决定在他去世后 , 由儿子霍华德 · 巴菲特接任独立董事 。 他引用了 《 圣 经 》 中的一句话 : “ 温柔的人必承受土地 ” , 但他还是接了一句: “ 他们会一直温柔吗 ? ” 相比选拔一个外人 , 血缘也许更靠谱吧 。

18、2015年:俄罗斯笑话和企业文化

巴菲特并不认为裁员是一件坏事 , 至少裁员是中性的 。

芒格引用了一个俄罗斯笑话 : “ 每个人都有工作 , 每份工作都很不错 , 他们假装付给我们工资 , 我们假装好好工作 。 ” 来说明公司规模不合理的结果 。

巴菲特还强调了企业文化的作用 。 文化来源于高层 , 领导必须始终如一 、 善于沟通 、 赏罚分明 。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 , 所以继承自己喜欢的文化会容易的多 。

企业文化 , 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 总体上都会降低企业的沟通成本 。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会扯皮 , 就肯定会先去做预防 。

写在最后:

巴菲特在多年的内部讲话中 , 一直在重复一个观点 , 那就是市场是为你服务而不是指导你的 。

假如你的初衷并不是投机 , 那你就应该感谢漫长的熊市 。

好吧 , 我承认这一点我也做不到。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