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那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早晨,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武大郎的小屋里,潘金莲正在梳妆台前打理头发,武大郎则一边忙着整理今天要卖的炊饼,一边听着街上传来的叫卖声。
他的手上是新蒸好的炊饼,热气腾腾,香味溢满了整个房间。
一个炊饼卖六文钱,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意,却撑起了这个三口之家(别忘了,还有武松)。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三寸矮个子,竟能靠炊饼撑起一个“全职太太”的梦想生活?
为什么说这是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早晨?因为这一天,武大郎的命运似乎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武大郎的炊饼摊不是什么固定摊位,他是个流动的小贩,背着炊饼四处叫卖。
宋朝的炊饼,其实就是今天的馒头,只不过没有馅。
因为当时的皇帝赵祯名讳中的“祯”字与“蒸”同音,为避讳,大家都改口叫它“炊饼”。
六文钱一个,十八个一笼,一笼能卖一百零八文。
虽然武大郎的体型不允许他干太重的活,但靠着这门手艺,他一天也能卖上几笼,收入在三百到六百文之间浮动。
这在北宋末年的阳谷县,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可别小看这点收入。
宋代的钱币购买力相当可观,普通家庭一天的开销不过三四十文,武大郎一天赚的钱足够养活一家人,还能有不少盈余。
米价五百文一石,猪肉九十文一斤,一身普通衣服五六百文。
就连潘金莲爱用的胭脂水粉,也不过几十文而已。
或许正因为这样,潘金莲才会安心在家做全职太太,而不是出去谋生。
但生活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
虽然武大郎的收入看起来不错,但别忘了,做炊饼也要成本。
面粉、柴火这些原材料都得花钱。
不过,炊饼不需要油和肉,成本相对低廉。
算下来,即使利润只有三分之一,他每天也能净赚一百多文。
如果生意好,利润翻倍也不是难事。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固定摊位,不用交铺面租金,也避开了当时的城市税收政策。
对于一个小贩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优势。
可是,武大郎的日子真的就这么风平浪静吗?并不是。
北宋末年的社会虽然经济繁荣,却也暗藏危机。
比如,像他这样的流动商贩,免不了遭遇一些地痞流氓的刁难。
好在他为人老实本分,邻里之间的口碑还不错,大家也乐意照顾他的生意。
但这一切的平静,都在潘金莲与西门庆扯上关系后,被彻底打破。
潘金莲是个美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她的衣着打扮比一般农家女子考究得多,时常在街上引来不少目光。
有人说,她是因为嫌弃武大郎的相貌和身高,才对西门庆心生爱慕;也有人说,她只是被虚荣迷了眼。
无论如何,西门庆的出现,给这个小家的平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裂痕。
有一次,武松从外地回到阳谷县,见到武大郎后劝他:“你每天卖十笼炊饼,也太累了,不如减少一半。”这句话乍一听是关心,但背后却暗藏深意。
因为就在那时,武松已经察觉到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猫腻。
可惜,武大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只是苦笑着说:“少卖几笼,就少赚点吧,反正也够花。”
然而,生活中的“够花”从来解决不了感情中的裂缝。
潘金莲追求的远不止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想要的,是西门庆那样的风流享受。
而武大郎呢?他似乎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付出会换来这样的背叛。
再说回炊饼生意。
武大郎的利润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每个月五六千文的净收入,足够支付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租房的费用大约三到五百文,这在当时不算低,但他的房子地段好,两层楼的小院子,客厅、厨房、卧室一应俱全,还有个小院子。
潘金莲的衣服、首饰、胭脂水粉,每天也得花上几十文。
但即使加上这些,武大郎一家人的开销也不过一百五十文一天。
他的收入,绰绰有余。
可惜的是,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妻子的忠心。
潘金莲的心早已飞向了西门庆,而武大郎的炊饼摊,在这场家庭风暴中显得尤为无力。
他每天早出晚归,竭力维持这个家,却没想到,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有人说,武大郎的悲剧并不仅仅是长相问题,也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注定让像他这样的小人物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他的炊饼摊看似风生水起,但他的家庭关系却早已摇摇欲坠。
当西门庆的影子出现在潘金莲的眼神中时,他的命运已经注定。
写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武大郎的炊饼,卖的不只是生计,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可惜,炊饼再香,也挽不回潘金莲的心。
有人说,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对于武大郎来说,或许,他努力的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