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副兵团司令里,他的晋升显得特别,后评为准兵团级,不算高!

从阳化石 2025-01-16 04:59:43

1949年3月,东野改为四野,组建4个兵团,每个兵团配备两位副司令。12兵团副司令陈伯钧、韩先楚;13兵团副司令李天佑、彭明治;14兵团司令黄永胜、刘震;15兵团副司令洪学智、贺晋年。

在这8位兵团副司令员中,1952年除彭明治被评为准兵团级外,其他7位均是副兵团级,而且都是从纵队司令提拔的,大多数被授予上将(贺晋年除外)。

军队评级是按照战争年代担任的职务、资历、战绩来综合评定的,彭明治有资历,有职务怎么是准兵团级呢?

影响评为副兵团级,与战绩还有很大关系。

彭明治是老资格,大革命时期就在叶挺独立团担任排长、连长,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广东时与部队失去联系。后来在国军干兵运工作,最终又回到组织怀抱,但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抗战爆发后,从团参谋长提拔为团长,后担任苏鲁豫支队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部队划归新四军3师,编为7旅,成为新四军军部的机动部队。

抗战胜利后,部队挺进东北后,成为总部首长直接指挥的部队。彭明治参加指挥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因在四平保卫战中身体非常不好,而离开前线,一去就就是2年多。当7旅改编为6纵16师时,上级还给他留了师长的位置,副师长代理师长。

副师长王保东干代理师长很长时间,上级或许一直在等他重返前线,因身体不允许,加上16师的战斗作风又是下降,先后派梁兴初、李作鹏担任师长。

1948年,身体恢复一些的彭明治,被安排担任第二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协助程子华打仗。程子华是政工出身,尽管红军时期担任过军长,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可在前线指挥并不多,把彭明治安排过去,也是因为他的作战经验丰富。

彭明治也等于从旅长直接提拔为副司令,职务可比纵队司令高,但并没有带兵打仗的权力。当时,前线指挥所虽然级别高于纵队,可指挥哪些部队,是总部指定的,也是临时性的。与后来的兵团指挥固定几个军还不一样。

辽沈战役结束后,部队入关后来组建兵团南下中南作战,13兵团一路打到广西,他被调去干外交工作。

1952年,全军评级时,他评为准兵团级。

我们知道评级不仅仅是职务和资历,还有战绩也是重要因素。

从1946年5月离开前线,部队在此后的2年里发展很快,打了不少硬仗、恶仗,战斗规模也越来越大,没有参加。尽管辽沈战役回到前线,第二指挥所也是上传下达的作用,并不像纵队到前线指挥部队作战,或许这点才是影响他评级的关键。

因为身体不好,解放后在军队一段时间后,就转入二线,以休养为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