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衰落:债务濒临崩溃、产业空心化、对华作战必败,真相如何?

邹狂 2024-07-25 14:29:19

前言

每隔一段时间,国内舆论场关于美国是否会衰落、何时衰落的讨论声就会出现,拉长时间段来看,尽管此起彼伏,但从未间断过。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兴盛或衰落与否并不是随意就能妄下评判的事情,需要经过人文研究和社会科学方法那套极其严谨且缜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还不能彻底服众,但允许被这样探讨和剖析,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本身便具备存在于当代人类文明社会的文化价值,且是不菲的身段。

其实,比起这个超级大国到底会否衰落这一问题,我更好奇脚下这片土地的一代代人为何对此前仆后继、孜孜不倦,宛如坚守某种事物必然坍塌从而树立起自身信仰的虚无主义者,将人生价值拱手让位于他人的思想和行动会否犯错至死无葬身之地这件无比荒谬的极小概率事件。

从集体心理学和现代社会学的角度剖析我们这一群体的内在动机,无疑与百年前宏观叙事下的民族耻辱息息相关,铭记于心不代表需要时刻反刍咀嚼,然而小农经济下的社会面貌要求身处其中的人遵守几乎所有的传统观念,尽管满是糟粕,也要诡辩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

倘若打心底里尊敬老祖宗,便不会唯利是图而擅自改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以诓后人,需要承继的更不是具体的糟粕观念,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转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唯有如此,文明才会滚滚向前。而不是像个懦夫那样选择逃避,躲进所谓的仇恨教育里,使文明止步不前。

不小心扯远了,回到美国衰落这个话题。

既然有这么多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关心这个话题,身为撰稿人的我实则非常开心,说明又可以蹭一波热度了。

接下来,我就针对人们最关心的美国衰落这一话题展开来,利用数理逻辑思维分析其中的事件到底是多数人的主观臆断,还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让我们一起来辨别关乎美国衰落的那些论调,并从中寻找真相,它们分别是:债务崩溃论、产业空心化论、对华作战必败论。

01

我们先来看所谓的“债务崩溃论”。

关于大洋彼岸的联邦债务,似乎每年都在屡创新高。十年前其规模只有不到10万亿美元,如今已经超过30万亿美元,约占其GDP的120%左右。

单独这么看,好像确实很高,但此不仅缺乏参照物进行对比,也没有对此进行系统性分析,仅仅凭借这组数字就妄下结论,实则是对此没有清晰认知,依靠主观意识下达的臆断罢了。

所以,我们既需要将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债务情况做个横向对比,也要从其债务整体情况中做个纵向剖析,由此才能得出一系列符合客观事实的论据。

在一众发达国家中,大洋彼岸的债务率虽排名靠前,但其GDP及人均收入的体量也靠前,加上税收规模也是其中最为翘楚的存在,所以论短期化债或置换债务的能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另外,美债于全球主要债券市场的认购基数非常庞大,致使其发债主体即联邦行政机构的融资能力空前强大,只需推动核心美元资产于全球资本及金融体系内的交易自由化,便能从华尔街或沙特皇室等金融巨头那儿收取巨额铸币税,这便是美元霸权的权力贴现形式之一。

由此说明,联邦机构只需将从美债筹集的融资金额投入到净收益率高于需偿还美债利息的美元资产项目上,便能保证债务永续而不暴雷,而这还没有算上铸币税、技术产权税、跨境企业税等额外税收,据说其等规模有数千亿美元之多,至于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倘若论美债较长期性的可持续问题,所涉及的方面则会一下子变得具有不确定性,就像对于数十年后的气候生态究竟会恶化到何等地步,就连最专业且权威的人士都不敢百分百妄下定论,而关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规模以上事物的演变趋势,那更是无法凭借主观臆断进行揣测的存在,我们只好基于当下部分事物呈线性演变规律的普遍化特征,利用充满时代局限性的眼光去捕捉所谓的历史细节,并美其名曰为“前瞻性”。

然而,越是这般虚无缥缈且投入一丁点变量便会大变样的事物演变,就越能挑起人们的欲求,那似神明一般主宰该事物于此刻衍生出与现实迥异的命运走向,该是何等的舒爽啊!

于是乎,纵使千万人对美债长期性问题的前瞻趋之若鹜,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臆想而服务。没有人想知道客观事实和终极真相,他们只关心上帝是否作出与自己所想一致的抉择。

回到正题,抛却立场而只论是非,想要美债崩溃,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是美元不再作为全球金融体系首要的结算、储备、定价的主权货币,美元霸权的各类形式实质性瓦解,所谓的铸币税、技术税等额外税收就此终结;

二是联邦行政机构长期产生占GDP逾3%的年均财政赤字规模,并且其所获之投融资收益增速长期跑输美债收益率或联邦基金利率增速;

三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经贸全球一体化秩序彻底迎来末日,各种市场经济法治化和交易机制自由化不复存在,各个社群的互信机制难以构建,科学范式和技术应用的进步反而加速人类文明自取灭亡。

02

紧接着,我们来重点分析为很多人所不屑且诟病的“产业空心化论”。

说起大洋彼岸,多数人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词就是“产业空心化”,似乎这个词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用来形容大洋彼岸的产业结构越发凋敝或式微。

然而,产业空心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其对大洋彼岸来说是否真乃一桩坏事,以至于时常被贬义化?

纵观大洋彼岸的现代化进程,其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乃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国,以及最主要的制造业上游原材料等生产资源进口国,而且还是当时的“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

论彼时全球主要及尖端产业的集约度、覆盖面、效用率皆呈最高的“三边形战士”非大洋彼岸莫属。

若说当时其会演变成“产业空心化”的国家,那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就像宣扬苏联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解体那般,遭人耻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人类文明步入后冷战时期,彼时头两次工业革命的精髓即燃油化和电气化技术早已普及至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迎面而来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爬坡即将结束,大型计算机、半导体、数字通信、互联网、个人计算机等效率型技术开始野蛮生长并蓬勃发展起来,加上大洋彼岸基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的有效管理,从而外延出经贸全球一体化秩序的雏形,并将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加以改造,分化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这两种形式。

金融资本得益于里根主义思想和金融行业的模式创新,以华尔街为首,向全世界共同参与美元金融体系的主权实体抛出橄榄枝;

产业资本则通过中低端制造产业供求价值链呈雁型结构迁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等方式,实质性投资于这些地方并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最先从日本迁移至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转移到中国大陆地区,再然后转移至东南亚、印度、墨西哥,以及东欧地区。

苏联解体后,原本分裂为两个平行世界的地缘格局再次聚合成“一超多强”的相对统一之形势。

这时,特里芬难题开始显现它的威力:

大洋彼岸将中低端产业转移出去并形成全球化布局,导致本土赖以工业生存的中产阶级逐渐没落,其工业化地区也凋敝成铁锈地带;而金融资本始终如日中天,并将实体经济结构分裂成两大需求端。

产业资本集团维护全球化,而失意者却在反对全球化,金融资本集团则同时“剥削”内外,致使全世界的贫富差距问题越发严重。

由此我们得知所谓的“产业空心化”只是大洋彼岸本土不再具有中低端制造产业,并将这些产业用来布局全球化秩序。

然而,高端制造产业作为美元核心资产的锚定行业资源,以及前沿科技范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实际所指领域,大洋彼岸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硅谷为首,将核心技术应用开源并发散至世界各地,使美元霸权建于此基础上而屹立不倒。

另外,其军事工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之能力可谓无人能及,F-22、F-35、B2、SR-71等起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迄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的战斗机研发技术仍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所以,该如何定义“产业空心化”?

如若只是针对中低端制造产业,那么大洋彼岸确实呈现出“空心化”的特征。

但如若是针对工业制造业整体,非但不存在“空心化”,反而呈现出高端产业集约度和效用率双管齐下的“高度密集化”特征。

综上分析,由于“产业空心化”一词的定义范围模糊不清,无法完整表述一样事物的状态,故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其无法指代大洋彼岸乃至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形态。

至于主流话语里的“产业空心化”对大洋彼岸来说并非是一桩坏事,经上述分析可知其具有整合全球化秩序的积极作用,故而其遭贬义化的缘由,更多出自于讨论其的人们自身对此缺乏清晰的认知所致。

委实说,“产业空心化”并非大洋彼岸的软肋,而将其视作软肋的第三方,要么惧怕其不足以成为大洋彼岸的软肋,要么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而真正令第三方闻风丧胆的,乃是大洋彼岸凭借市场经济交易机制发达、社会形态始终充分开放等后天优势,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科斯的“自我革命”,以及布坎南的“公正竞争”这三大体制纠偏能力牢牢掌握在手心,拳打凯恩斯的“需求干预”,脚踢萨缪尔森的“要素隔离”。

尽管大洋彼岸的历史只有区区两百多年,其发展进程的桩桩件件却是建立在人性那趋利避害的充分博弈之中,如此达成无限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均衡的社会形态。

03

分析完“美债崩溃”和“产业空心化”,最后我们来浅谈“对华作战必败”这一论调。

之所以浅谈这一部分,要是说美债长期崩溃与否乃是不确定性较高的概率性事件,那么论我们与大洋彼岸于哪些方面之较量孰赢孰输就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件了,此类“前瞻”实在是很难以百分百肯定的姿态妄下定论,故而选择浅谈之,实属无奈。

首先,看哪方面的“作战”。

如若是比拼人口数量、国土面积、海拔高度等关于物理量的实际所指方面,那么我们肯定完爆大洋彼岸。

而如若是当前综合国力的较量,则可以通过实证数据进行比较,以对照组分出优劣,以此统计胜负。

但倘若涉及到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较量,则必然会带有主观意识的参与性。

其次,“对华作战必败”这般论调具有过于绝对且不容置喙的权力强化属性,属于“发射子弹后再画靶”的行为。

无论其乃文化观念上的机械式思想钢印,还是少数精英为管理社会所设的行为正当性,仅从实证科学和自然规律的角度看待,均不具有合理性乃至正统性。

再来,倘若真要严肃探讨大洋彼岸对华作战的结果何以必败无疑,实则没有人能寻找到最客观且令人信服的论据。

说句实在话,我们不能以此为据,麻痹自己,如同大文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

我们需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有尊严地生存在这世上,不被任何虚幻的概念所迷惑,活出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与这世上的任何权力实体产生任意形式的冲突,彼此相互尊重生命权、财产权、裁量权,待人公正,以寻求社会平等为己任,不依附强权乃至消灭它,活出强大的自我,秉持个人独特性、种群多样性、文化多面性。

如此一来,不仅大洋彼岸向我们开战会必败无疑,也使我们从原始社会糟粕的等级意识乃至对同类的仇恨教育中彻底清醒过来,从而杜绝押上那“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历史韵脚。

好在如今的人类文明社会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不只是核威慑在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有尊重人类“为与不为皆可为”的自由人文主义价值观,以及促使社会各类生产要素自由交易且充分流通的市场经济法治化体制。

对此,我欣慰于现代文明的硕果累累,纵然担忧专制乃至极权会摧毁这一切,却也坚信邪不压正,终究必然是正义的那一方获胜。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从美债长期崩溃与否、产业空心化与否,以及对华作战败北与否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后,竟发现无论以何种角度看待,“美国衰落”都是一个伪命题。

总之,关于这一伪命题,唯一的真相兴许是某些人为了缓解焦虑或制造爽感而创设出来的,相当于赫胥黎所著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用来麻痹书中众人的致幻剂罢了。

清醒之人如书中的主人公,自然是不需要“娱乐至死”的,但也请尊重并理解那些主动服用致幻剂的芸芸众生,如此活在信息茧房里,也不失为一种解脱,而非困守。

不过,烦请这帮人记住:千万不要妄想他人也与你一样自甘堕落,除非短期内这么做的好处比独立自主裁决还要大,否则始终是为人所不耻的。

你可以在某段时间骗过一部分人,但绝不可能一直瞒骗所有的人。

作者:​

——END——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