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分水口,什么意思?

塞北神剑 2024-10-30 21:03:12

在宣化洋河南沿着112国道向西行驶,在路边看到一个牌楼,上写“分水口”三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顺路进去眊眊。

进了牌楼往村里行驶的道路两旁,立着许多圆坨坨牌子,上边写着启航程呀、创业绩呀、圆梦想呀什么的,没待仔细看,反正是类似于对联的标语。不过看着也不难看。

一进村就看到一圈金黄的玉米。这东西村里多的去了,后边还有。

一户人家的大门口一侧画着山水画。名曰“幸福家园”。

墙根坐着一位88岁的老大娘,大娘心眼真好,见我要坐下,忙从一边给我拽过个棉垫儿,说:“快垫上点,坐石头上凉唻。”我谢过大娘坐下来想跟她聊会儿,问问村里的情况,可老人家耳背,听不清我说什么,我们俩各说各话。看着大娘挺高兴,我不忍离去,就多说了几句。

想搞清楚村名的由来,我就在村里转悠,碰见两位老哥和一位大姐在扬谷子,就是用锹把刚脱粒的谷子扬起来,风一吹,谷子落地下了,皮皮莲莲的被风吹一边了,把粮食与皮分离出去。我问他们这个村为什么叫“分水口”?他们谁也说不机迷。

村里胡同深几许?

黄豆、玉米和大葱

在村里又碰见三位老哥,他们说的:“分水口没水,靠天吃饭。nia别的村打井都能打出水,就我们村打不出来。”我问“那为什么叫了个分水口?”其中一位年纪大点的说:“古时候,村北有条河,村南有两条河,我们村在中间,村名可能是从这儿来的。贼(这)会儿早成了干河沟了。”我听了感觉有点道理,但不敢确定。

我继续行走寻找答案,看能否找到一个村里的老先生,老先生有文化也许知道。拐了一个弯,这地方比较宽敞一点,看到一个“双拥文化广场”的牌子。不知是哪个部队跟村里搞双拥共建。

广场边建有一个木质文化走廊,走廊里坐着不少老汉在聊天打发时光。问他们村名的来由,没有一个能说得上来,让我有点失望。

篮球场堆满了玉米和高粱。

继续往上走。这是村里的一所小学,大铁门紧锁。我以为是过节放假了,一老大娘告诉我,学校早停办了,就三个孩子,到甘庄子上学。我说:“一千余户这么大个村,孩子们都哪儿去了?”大娘说“内会儿(过去)有5000多口人,贼(这)会儿村里也就七八百人了,户口在人不在啦,年轻人都不想在家种地,到城里打工买房,生的小孩也带走啦。”我听后没做声,刚才还看到一个“振兴乡村”的牌子。

从文化广场西行,看到一座古戏楼,叫“振云楼”。一位70多岁的大娘说,这是她太爷爷盖起来的,有150多年了。她太爷爷姓刘。这个村最初就是姓刘的人家在此定居的,那是明朝的事了。

村里遗存的老旧古民居,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两个碌碡(碾骨碌)也光荣下岗,一个躺着,一个蹲着,还有几份虎气。

宣化大新门

我回家后查了查宣化的文史资料,得知‌宣化这个村是明初山西崞县人迁此建村,“分水口”村名称的来历跟那三位老哥所说基本相符,确实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指的是该村在一条河流的分水岭上,因此得名‌。只不过是历史变迁,河水干涸,“分水”的地方现在不明显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