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战争史:清朝时期,凯里历史上的两个乙卯年战争

幻丝说历史啊 2024-08-22 02:13:27

【编者按】凯里历史上的两个乙卯年,主要是雍正十三年(西历1735年)乙卯年、咸丰五年(西历1855年)乙卯年。这两个乙卯年,在凯里开始兴起刀兵之灾。

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一个乙卯年战争

云、贵、广西总督鄂尔太于雍正七年的“剿抚生苗情形疏”:

鄂尔泰

“窃新辟之古州(今榕江县),地方辽阔,俱属洞苗。生性犷悍,巢穴险僻,非但舆图所不载,并亦省志所未有。出没无常,为患已久,现上游之贵阳、安顺、南笼(安龙)直接粤界之生苗,皆已陆续向化,纳赋输诚;惟下游之黎平、镇远、都匀、凯里等处生苗,盘踞于黔、楚、粤三省接壤之间,仍然夜郎自大,肆意横行。如革昭、革雄、摇摆、摇晒皆以一大寨,各领数十百小寨,未经惩创,恐复跳梁。即如古州之车寨、口寨、月寨亦因从前军威未加,急图招抚,故仍反复不常,若不乘此大举,筹划万全,则苗众效尤,将贻后日之患,宜先择其最顽梗强悍者,首加以擒治,已被檄调新授巡抚张广泗,赴滇细详,商酌机务,令其带兵前往,先由都匀、凯里 …" (贵州通志35卷)

凯里市地图

鄂尔泰(1677—1745) 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康熙举人。初充侍卫。康熙五十五年(1716)官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任江苏布政使。三年晋云南巡抚,管云贵总督事。次年建议实行改土归流,令土司自动献土,辅之以用兵,并请调整西南行政区划,以统一事权。旋升云贵总督,亲临少数民族地区,推动改流。六年擢云贵、广西总督。十年内召为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授一等伯。时值用兵准噶尔,命出巡陕甘,经略军务。高宗继位,为总理事务大臣,授伯爵,赐号襄勤。后因与大学士张廷玉各结朋党,屡遭高宗斥责。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职,旋卒。著有《西林遗稿》。

张广泗(?—1749) 清汉军镶红旗人。监生出身。康熙六十一年(1722)选授思州知府。历贵州按察使、巡抚,佐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镇压苗民起义。雍正十年(1732),以熟悉军务,授副将军佐岳钟琪攻准噶尔部。旋任护理大将军,主持西路军务,与准噶尔军相持三年,屡获小胜。乾隆元年(1736)授经略,镇压湖南、贵州苗民起义。十一年任川陕总督,主持大金川军务,师久无功。十三年被逮至京,旋以贻误军机罪处斩。

——来源《中国文史哲大辞典》

这一篇字里行间,充满诋毁侮蔑,刀光剑影的奏疏,是抚是剿,暴露无遗。封疆大吏,已在筹划万全,准备大举,其人选、路线、时间、地点均已细详商酌,只等一声令下,那屠刀就要高举……

来源貴州全圖__清同治三年(1864)

这里已在磨刀霍霍,再听听所谓夜郎自大的洞苗们,在水深火热中的呻吟。

乙卯一年天干早,乙卯二年水涝秧。

乙卯三年好点点,六月初一打大霜。

高坡打得像平地,平地打得一片光。

洒下三石六斗种,收来没得半角粮。

老的饿得啃草根,小的饿得直喊娘。

苗家儿女要活命,拿起刀矛干一场。

奄奄一息的苗民们,不等统治者的屠刀加身,他们在古州苗族领袖包利、红银率领下,于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年二月,在古州揭竿起义。他们首先围攻凯里城,时守城兵仅280人。起义军于四月二十二日占领凯里城。当时战争激烈,居民被毁千余家,守军全部阵亡,守军家属及居民共死亡数千人。

起义军占领凯里城后,附近各寨苗民,风起响应,一时号称数十万。闰四月初九,攻占清平。五月初三,攻占丹江(雷山),杀死千总刘文魁及守军200余。声势浩大,震惊清廷。派提督哈元生为前锋,于五月二十六日,收复凯里,双方相恃。

哈元生(?—1738) 清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回族。康熙间入伍,任把总。雍正中以守备职,随军镇压贵州布依族、苗族、乌蒙彝族起义,擢寻霑营参将。雍正九年(1731)任云南提督,旋迁贵州提督。进《新辟苗疆图志》。

来源《中国文史哲大辞典》

雍正死后,乾隆即位,准鄂尔太前奏章于当年(1736)正月,派经略张广泗(已由巡抚升经略),统军来凯里,其大本营驻三元宫,征调七省大军,前来镇压。令左江镇总兵王无党署贵州提督驻岩门司兼督凯里,六月平丹江,总兵韩勋,七月平古州,各军复移营围攻凯里附近悉平。统治者鉴于裁军之教训,于乾隆二年(1737),增兵600名。后裁153名,至四十七(1782),实额兵447名,内马战兵41名、步战兵186名,守城兵220名,以屯田供养。

第二个乙卯年战争

先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苗民首领大阿乜、九松、阿抱率领饥民没收地主粮食,统治者诬为聚众闹事,诱捉大阿乜、阿抱,将大阿处以墨刑(毁面目),阿抱途中逃脱,联合九松、阿高等,宰牛聚义,率各村寨数千人,围攻凯里,清政府派胡林翼率军来凯里镇压,斩苗民千余级,捉阿推,处磔刑(五马分尸)。

咸丰五年(1855)乙卯年三月,另一股起义军,由遵义杨隆昌率领,占领重安江为据点,各地苗民响应,奉青年苗民领袖杨培滋称王,占领远近数百里。清政府派承观察、图协戎率兵七千,于六月十六日到清平,七月二十三日,承派守备王定臣,带军千余援凯里。承、图与起义军两次交战,死亡2000余人,所属守备黄伦之、把总梁占鳖、管带、防守局练及典史等均阵亡。腊月承、图退驻平越。

十二月二十四日,协守凯里的王定臣,以承败退,亦率军撤退,三九寒天,银河千里,王定臣抢渡龙头河,兵丁因饥寒交迫,寸步难行,被起义军沿途截杀,贵阳营千总顾世均,战死于马鬃岭(今盐井),王定臣战死于青岗坳(今老董桥)。官兵同日死亡千余人。

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凯里城粮尽,兵食皮带民食糠,最后人食人,起义军顺利占领凯里。杀死县丞陶文亮、代都司黄卫、麻千总、把总张春年、外委包金华,兵丁全部战死。居民又一次遭屠杀。

此时,正值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清政府受到致命打击,自顾不暇,起义军占领凯里,达十六年之久。

同治十年(1871),清政府派以镇压太平军起家的曾国藩湘军的将领席宝田,率领川、楚、黔共十九路重兵,各省由军门(提督)率领,前来镇压,楚军首先攻占凯里,起义军退守牛角坡、大坳一带。后各路军次第占领附近各县后,湘军击破牛角坡(史称乌鸦坡)之起义军大本营。至此,此次声势浩大,历时十七年的起义,彻底失败了。

凯里经受这几次战争,精华尽毁,人烟凋零。清末民初,豺狼进城叼小儿事,屡见不鲜。幸存的向兴荣(女),就是虎口余生的见证。老猫洞(市粮食局后面),野狗冲(州建公司),即当年虎穴狼窝。

风流云散,物换星移,这就是繁荣昌盛的小京州,凋零到解放前夕仅有3087人的历史。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学习整理原始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凯里市志》、《凯里文史资料》、《中国文史哲大辞典》;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中国历史地图集》、《貴州全圖__清同治三年(1864)》、个人收集,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文章较长,读下来会有流水账的感觉,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