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宅中,居者与空间对话,并书写自我

空间构架师 2024-08-22 22:12:57

#住宅设计

住宅创造了内部与外部、自我与他人的区隔,但它也有机会聚焦、联系,成为补述更多潜在自我意识的路径。无论繁简,它都是经过居者深度对话自我,筛选出的洞察。空间形式本身被有意识的消退,为居者书写自己的个性和规则留有余地。

本期专题,4个来自不同城市的住宅,静谧的氛围、纯粹的线条,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几何形体,都拥有让心灵得以缓冲的空间力量。

#01

巧设楼梯,打造舒适便捷的家居环境

{ HOUSE 122 / cold lab 可设计研究室 }

HOUSE 122 / cold lab 可设计研究室 © STUDIO FANG

新式里弄为上世纪初出现在上海的一种住宅建筑类型。时过境迁,单栋建筑从最初的一户独用演变为多户混住,这为业主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首层客厅、夹层亭子间及二层卧室只能通过套外公共楼梯连接。

针对性改造布局与动线,在套内空间重组竖向动线成为本案重点。设计从布局和结构改造切入,客厅增设楼梯实现与卧室的连接。然而,近四米的层高导致新增单跑楼梯长度将超过客厅,臃肿的双跑则占用过多面积。设计尝试用一个多功能平台解决两难的问题。

© STUDIO FANG

新增楼梯没有选择直达地面,而是落在多功能平台上,并引导动线转换到平台旁的木台阶到达一层。平台的面积足以满足坐卧、冥想、阅读等活动;750mm的高度也能兼顾桌面的功能。结合定制木家具系统,平台上方更整合了吧台、展示、收纳功能,并在下方留出大量储物空间。

© STUDIO FANG

新增楼梯上半部被吊柜包裹,下半部轻盈的悬挑钢板则展露在外。同时,吊柜内藏暖通设备,创造了无需吊顶的条件,使建筑的百年木梁和楼板得以重见天日。位于厨房上方的亭子间成为储藏室。至此,套内独立动线连接所有空间的目标得以实现。二层顺应楼梯位置划分出卧室和衣帽间。

该区域利用材质与高差重新划分出玄关和阅读区。定制木家具系统使用了匹配原木梁色调的擦色海洋板。自然的质感和肌理均被保留在各种材料的使用上。

© STUDIO FANG

#02

秉承克制与至简的设计理念

{ 上海140㎡草木宅心 / 木卡建筑设计 }

上海140㎡草木宅心 / 木卡建筑设计 © 郑杰

将原始空间中轴的梁体做了部分包裹与消隐,但又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结构的力与美。致敬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天光反射,利用灯光反射与镜面消隐,创造出屋面连续的视错觉。浅拱形的木顶天花处理,基于北欧森林木屋的模糊意向,让使用者感受到一种并非压抑的、温柔原始的包裹感。

公共空间与阳台做了完全打开流通,将无法处理的剪力墙重新造型成了树状书架,与拱形木屋顶共同抽象出一种和谐的建构关系。

© 郑杰

将原始四间卧室的布局重新梳理,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明亮衣帽间、一个带浴缸与可上下滑动镜柜卫生间的主卧套间、一个具备电动升降茶台的多功能榻榻米储物间与一个标准实用的客卧空间。

将原本餐厅与厨房完全打开,面对好的采光面做回型连续台面。中间无法处理的剪力墙垛进行柔性处理,并通过适应性的台面包裹出一个小的中岛分割中西厨逻辑。而石材形体上的一处预留处理,让原本独立的大餐桌,可以更恰如的楔入整体,视觉协调的同时简化日常打理面。

© 郑杰

#03

居者与空间对话,并书写自我

{ 宁波350m²私墅 / SIBAN四般 }

宁波350m²私墅 / SIBAN四般 © ACT Studio

空间形式本身被有意识的消退,为居者书写自己的个性和规则留有余地。从右至左,穿过餐厅,进入起居区。物品、家具和照明等一切都遵循和谐的秩序。法式门窗是复古建筑和现代内饰之间的过渡,同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断对话。中性的微水泥饰面充当光与空间之间的中介,让柔和的光线透入,与每个表面、纹理和细节低声对话。

© ACT Studio

柔软的沙发组配Fritzhansen的柳条休闲椅,与窗外的绿色景观相互呼应,为空间增添自然感和松弛感。以纯粹主义为设计理念,圆形餐桌与造型各异、材质丰富的餐椅进行组合。优雅形式中和了硬朗的建筑线条,不仅带来了质感的丰富变化,更展现了居者多元与包容的生活情趣。

楼梯成为空间功能转换的交叉点,弧型的蔓延交错营造出一种流动的音律感。拾级而下,-1F被有意识的设计成休闲娱乐空间和外携物品的存储空间。圆形的窗洞模拟天光,丰富了天花的形式语言,也将自然的疏朗感兼纳于室内。

© ACT Studio

#04

重构空间秩序,在家里造一个“舞台”

{ 顺德“舞台”之家 / 超空间工作室 }

顺德“舞台”之家 / 超空间工作室 © 杨俊宁

项目位于顺德大良新区,毗邻顺峰山公园。楼层视野极佳,站在阳台,不远处灵秀的山湖美景尽收眼底。业主一家人把这个房子作为第二居所,男主人是一位企业家,希望房子能有灵巧的空间安排并可以体现出一种诚朴、自然的气象。面对既定的动静分区户型布局,在厘清业主居住需求后,设计师思考的是如何重构空间秩序,并将东方美学意趣赋予其中。

© 杨俊宁

将入户门口移至过厅,入门后动线先聚于此点再散开,让去向不同空间的路径分明,客厅的完整性与门厅的过渡空间也得以保证。一举多得的调整使过厅成为动区的核心,充当着“桥”的作用联合餐厅、客厅纵向延展形成连续而开敞的一体化起居空间。

移步静区,重新整合的空间疏密有致。开放式书房带来外部自然的光与风,艺术挂画点缀墙间,原本黯淡的走廊空间被激活,边界也被消解、模糊。

© 杨俊宁

为了突破客厅的空间界限,近8米长的阳台被设计成榻榻米并纳入客厅成为“家的舞台”。作为“舞台”背景的落地玻璃窗引入外部风景,仿佛一幅延绵不绝的山水画卷环绕着客厅展现四时之景。

窗帘的作用不仅能过滤光线,亦能调节隐现外部风景。律动的光线,若隐若现的景色等自然介质让空间焕发生机,充裕而盈动。连接“舞台”的是“广场”,现代人居家的休闲生活不再是以围坐电视为主,一组背靠背沙发的放置结合榻榻米将客厅分隔成多个功能区。

© 杨俊宁

编辑 | Daisy

校对 | Miki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