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幸福,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是啊,孩子对幸福感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感与满足感。
同时拥有而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心理需要”。
它的来源往往从父母的“参与”中获得,父母的参与度越高,孩子越感觉到幸福。
如果能在父母那里拥有幸福感,那他就有了一生快乐的资本。
特别是这4件让孩子幸福感爆棚的事,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完成。
共同创造家庭传统
家庭传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家庭成员间情感的共鸣点。
它不必是宏大的庆典,也不必是昂贵的旅行,而是那些简单、温馨、充满爱意的小仪式。
比如,每个周末的“家庭电影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挑选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准备一些爆米花和小零食,享受这难得的共处时光。
或者,每月一次的“家庭烹饪日”,让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尝试制作简单的菜肴。
从择菜、洗菜到烹饪、摆盘,每一步都充满了成就感与乐趣。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教会他们珍惜与家人的每一次相聚,培养出对家的深深依恋。
探索自然,亲近户外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以其无尽的奥秘与美丽,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走出钢筋水泥的城市,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无论是周末的郊游、露营,还是简单的公园散步,都能让孩子们在清新的空气中自由奔跑,聆听鸟鸣虫唱,感受四季的更迭。
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甚至一起种下小树苗,见证生命的奇迹。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更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每天的睡前阅读
在育儿界有一个词叫“黄金一小时”,指的是孩子睡前的一小时。
睡前的互动,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满足感,是任何陪伴都替代不了的。
睡前是内心最安静的时候,温暖和刺激都是加倍存在的,此时的亲子共读是让彼此融入的最佳时刻。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在一次“亲子共读妙招”的演讲中这样说:
陪孩子读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第一步就是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
让孩子伴随着父母的读书声入睡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刻。
她提到,父母通过朗读、共读和陪读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进入阅读世界,就像一位引路人,带着孩子领略书中的奇幻世界。
当我们将书中的内容用嘴说出来,声音里蕴含的感情比书里写的内容,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
每天和孩子至少拥抱一次
拥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方式。
婴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传递的是安全感;
而在成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的就是支持和鼓励。
这是一种肢体语言的交流,通过接触能够串联孩子所有的情感和快乐。
经常被拥抱的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被爱。
每天和家人一个拥抱为何能让孩子幸福?
德国脑科学家有一项研究证实:
拥抱能够使孩子的大脑传递一种催生素,可以让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因为它影响多巴胺的分泌,同时大脑会有“快乐”和“放松”的情绪,对人的免疫系统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所以,爱孩子,就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