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望舌)

老糖话健康 2024-08-12 03:33:38

望舌,又称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部分。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心经之别系舌本,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肺系喉咙、连于舌根,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肝经循喉咙之后,络舌本。因此,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可以反映于舌上。

实践证明,舌象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病情,并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病情的变化而能及时地显现出来。它对辨别疾病的性质、部位,推断疾病的浅深、轻重,以及判断病情的转化等,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正常人舌象与舌诊的脏府分部

1.正常舌象

舌质淡红、润泽,舌面有一层薄白苔,舌体柔软而活动自如。

2.舌诊分部

一般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舌的两边)四个部分来观察所在脏腑的病变

舌尖:反映心、肺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病变。舌根:反映肾、膀胱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病变。

但这种划分,不能孤立看待,必须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考虑。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点

1.方法

病人向光,自然地将舌平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医生依次从舌尖、舌中、舌根,和舌的两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2.注意点

(1)伸舌要自然,不可紧张用力,否则舌尖并紧而发红;舌面要 平展,不可卷缩;伸舌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使舌色加深。

(2)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线,灯光下可能看错:如将黄苔看为白苔;白苔看成灰苔;红舌看成紫舌等。

(3)注意饮食的影响 饮水后可使舌质、舌苔湿润;进食过热或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加深;吃了橘子、黄连、核黄素等可使舌苔染黄;吃了乌梅、橄榄等,可使舌苔染黑;由于进食时的磨擦,可使厚苔变薄苔等等。

(4)注意个体生理情况 胖人舌体胖大些,舌苔腻些;瘦人舌体瘦小些,舌质红些。牙齿排列不整齐或有缺落者,容易有齿痕。个别人原来有舌苔斑剥和裂纹,如生理性地图舌等。

(5)注意生活习惯的影响 嗜好烟、酒及酸辣食物者,往往舌质较红,舌苔较黄或灰黑等。

(6)注意季节气候的影响 霉雨季节,舌苔稍厚;秋燥季节,舌质可能稍红、舌苔稍干等。

(三)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两个部分。

舌质,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病时可见舌质、舌苔的不同变化。舌质,有颜色、形态等不同改变,主要反映人体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舌苔,有苔色、苔质等异常变化;主要反映病位的浅深,疾的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1.舌质

(1)舌色

淡红舌 为正常人舌色,也可见于有病者。

正常人的舌色淡红而润,不浅不深。若见于外感病人,表示病邪在表尚未入里;见内伤杂病,表示身体一般情况尚好,病情比较轻浅。

淡白舌 主寒证、虚证。

舌色浅于淡红,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全舌淡白少苔,是气血两虚;淡白胖嫩,是阳虚寒盛;淡白少津,是阳虚津亏;淡白湿润,是阳虚而水湿滞留。

红舌 主热证。

舌色深于正常,主热证,但有虚实之分:舌尖鲜红有刺,为心火上炎;舌质鲜红而苔厚,为湿热邪盛;舌红而干,为热盛伤津;舌红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

绛舌 主邪热入营,伤阴耗津。舌色深红,较红舌为重。外感热病多为邪热入于营分、血分;久病之人多为阴虚火旺。舌色绛红,舌面光亮如镜者,为胃阴消亡;舌色绛红而干枯者,为肾阴枯涸。

青紫舌 主瘀证、寒证、热证。舌色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者,为气滞血瘀;舌色青紫而滑润者,为寒证;舌色绛紫而干者,为热证。

(2)舌形

老与嫩: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多属实证、热证。舌质浮胖娇嫩或舌边有齿印,多属虚证、寒证。

肿胀与瘦薄:舌体胖大肿胀,与痰、湿、热、毒有关。舌质淡白肿胀,多属脾、肾阳虚,水湿停聚;舌质淡红肿胀,多属脾虚有湿;舌质红绛肿胀,多属热毒炽盛;某些食物中毒,可见肿胀青紫。

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浅淡瘦薄,多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舌质红绛瘦薄,多属阴虚内热。

裂纹与芒刺: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病理裂纹舌,舌质红绛者,多属热盛,兼少苔或无苔者,表示热盛伤阴;舌质淡白而有裂纹者,多属气血不足。

舌有芒刺,是舌乳头的增生和肥大。多表示热盛,热愈重,芒刺愈大愈多,其色泽也愈深。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舌根有芒刺,多属下焦有热。

光舌 是舌乳头全部萎缩。舌光如镜者,称为“镜面舌”,多表示津液严重耗损。

(3)舌态

强硬:舌体强硬而不灵活。在外感热病,舌质红绛而强硬者,多属邪热炽盛,热伤津;在杂病,则为筋脉失养,常见于中风。

震颤:是舌体不自主的抖动。舌色淡白而震颤者,多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色绛而震颤者,多为热极生风,或肾阴不足而肝风内动。

歪斜:舌伸出时偏向一侧,多见于中风病人。

吐弄:舌时时伸出口外,又立即收回,称为吐舌;舌不时舐口唇上下者叫弄舌。两者多属心脾有热,多见于小儿。

卷舌:是舌卷缩不能伸出口外。病情危重时可见到舌卷现象,但也有个别人因舌带短缩而不能伸出者,则属于生理现象。

2.舌苔

(1)苔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

白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苔,其他颜色的舌苔,一般多是由白苔转化而来。

外感病见白苔,多表示病邪在表,尚未入里。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舌质多正常;风热表证,舌苔薄白而舌质多偏红。外感燥邪,多见舌苔薄白而干;外感湿邪,多见舌薄白而滑;寒湿重者,则舌苔白滑厚腻。若舌苔白厚干燥如积粉者,为邪热内蕴,或湿秽浊内盛,可见于瘟疫初起,或内痈之症。

黄苔:主里证、热证。

一般来说,外感病见黄苔,表示邪热入里。黄苔的颜色愈深,反映的热邪愈重。淡黄为微热;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极。苔黄而腻,为湿热或食滞。

灰、黑苔:主里证、寒证、热证。

舌质淡紫,舌苔灰、黑湿润,多属内寒;舌质红绛,舌苔灰、黑而干,多为热甚伤或阴虚内热。灰、黑苔,一般是病情较重的表现,但也须结合全身情况,不能一概而,又须注意是否与饮食染色有关。

(2)苔质

厚、薄:苔厚,表示病邪入里,病情较深重。苔薄,常表示邪较轻浅,在外感病多于表证;

润、燥: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若过份湿润(称为水滑苔)多为水湿内停。舌干燥,表明津液已耗;在外感热病,多属热甚伤津;在内伤杂病多属阴虚液亏。

腐、腻:腐苔,是苔质疏松而厚,如豆腐渣样,大颗粒堆铺舌面。多为湿热内聚或热停食所致。腻苔,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较难除去,多舌中稍厚,边周较薄,属湿或食滞所致。白腻者为寒湿;黄腻者为湿热。

苔的有、无:有苔,表示胃气存在,有抗御病邪的能力。少苔、剥苔或无苔,表示胃气受损,或胃阴受耗。其损耗程度,少苔较轻,剥苔较重,无苔更重。

进、退:进,是指舌苔由薄变厚,由疏松至紧密,表示病邪逐渐增重。退,是指舌由厚变薄,由紧密至疏松,表示病邪逐渐减轻。舌苔的进退,有一定过程,如原来无或薄苔而忽然生出厚苔,表示胃浊上泛,病邪迅速发展;若厚苔突然脱去,舌面光亮干,多是胃阴枯涸,正气大伤;若厚苔渐渐退去,转为薄白苔,舌质回润者,则说明气渐退,正气渐复,病势好转。

总之,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邪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盛衰;舌苔的贰,可知湿浊的情况;舌苔的有无及进退,可知病情的发展趋势。

临床望舌必须注意舌质,舌苔各个方面的变化,也只有全面、细致的观察舌象,并把观察的所有异常改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切合病情。

1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