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挽救患者生命'拼命'的人"---记济医附院血液科主任张颢事迹

搜济宁 2024-12-14 19:06:45

11月23日,山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济南召开,济医附院血液科主任张颢教授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这是鲁西南地区血液病专家首次当选省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也标志着济医附院血液科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充分认可并进入全省前列,同时代表着张颢主任多年来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得到业界同仁们的一致认可,而他的这一荣誉的获得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临床、开拓创新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挽救患者生命而“拼命”的结果。

功到自然成 非是一日功

张颢教授现为济医附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后导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与临床工作。张颢主任阅历丰富,先后在新乡医学院、武汉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国家干细胞研究中心、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及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学习和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学习期间,他师从于国内著名的血液移植专家马军、陈志哲、张伯龙及陈虎教授,擅长血液病常见多发病、少见病、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自2012年来到济医附院工作后,建立了济医附院完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及独立的血液病MICM实验室,他注重临床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十年来,张颢教授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及引进,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平台建设,不断解决患者疾病和需求。济医附院血液科在张颢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获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精品特色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济宁市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同时大胆创新,采用红细胞置换联合血浆置换挽救许多濒死重症疟疾患者,因此济医附院获得山东省声重症疟疾救治指定单位,相关临床成果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科室每年血浆置换和单采近1000例,在济医附院ICU、产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及心内科等广泛开展血浆置换,挽救了大批危重疑难患者,吸引全国各地医院医生和护士来学习,在国内血液病学领域享有盛誉。科室能够开展血液病规范化诊治、重症患者救治,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移植、半相合移植及脐带血移植,挽救了许多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骨髓纤维化等患者生命。积极开展横纹肌肉瘤异基因移植,延长了终末期患者生存时间,填补了国内空白。下一步科室积极打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和血液ICU,利用移植和CAR-T技术治疗难治性免疫病、遗传代谢病及实体瘤等疾病,挽救预后差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及胰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及横纹肌肉瘤等。

当选副主任委员会后,张颢主任说,将继续以患者临床问题为中心,在夯实临床诊疗基础上,以促进科研和教学坚实发展。在学会领导和主委领导下,积极和省内外兄弟医院进行交流和学习,为推动济医附院和省内其他医院血液科发展尽一份力,造福于血液病患者。

为患者拼命 树一个丰碑

张颢专注血液病诊疗临床实践,成功救治了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患者生命,一路走来,几多艰辛和劳碌,但是他说为患者拼命,努力做一个移植,治愈一个患者,挽救一个家庭,树一个丰碑。

在临床中,张颢主任紧跟临床前沿,2015年CAR-T技术在我国刚刚兴起,2016年4月济医附院血液科就通过CAR-T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审批,为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自体移植患者的治愈率,他突破常规,把CAR-T技术用在自体移植后复发预防,该技术治愈了不少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为医院和科室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救治患者过程中,有时带着疾病的初诊患者病情危急,病魔看上去就象一只老虎扑面而来,往往需要医生果断担当,有时需要冒险精神,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因为患者病情变化多样,没有现成的治疗典型案例可以参考。2019年12月,一位15岁少女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突发脑出血、高烧和昏迷,情况危急,命悬一线。张颢主任带领科室团队冒着脑出血加重的风险,坚持化疗,经过一个月治疗,患者脑出血治愈,疾病缓解,后续患者进行异基因移植使患者重获新生,目前回归社会。

血液病治疗与其他专业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所遇的每一个病症、每一个病人都关乎性命。许多非血液专业疾病累及血液系统,这让张颢不得不在非血液病领域进行耕耘,全身心投入到救治患者的每一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生命负责。2023年7月,一位来自嘉祥33岁男性患者耿某被诊断为恶性疟(脑型疟),经过积极治疗,仍不见好转,患者出现肾脏、神经系统、肝脏和血液系统等多脏器衰竭,经过相关专家会诊,一致认为救治过来的几率非常渺茫。张颢会诊认为采用新手段为患者最后拼一把力,才有可能从虎口拔牙。

后来患者转入济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张颢根据疾病和疟疾特点等情况,决定采用红细胞置换联合血浆置换挽救患者。当时在国内尚未开展,国际上也报道甚少。但张颢并未因此犹豫,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并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当时,红细胞单采开始时已经深夜23点,张颢带领血液科医技团队实施该技术,患者治疗后4小时奇迹般苏醒,全体医护人员激动万分,最终患者获得救治。

全身心投入 忘我为患者

移植是血液科天花板技术,难度大,很难广泛开展,一般出力不讨好,好多医生不愿意开展。张颢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为提高血液科快速发展,科室制定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核心发展策略,不断优化移植全程管理体系,打造适合医院发展的移植技术。

2014年8月,济医附院血液科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首例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顺利开展。患者是一名53岁的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病情危重,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迫切需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挽救性治疗。面对这样的医疗难题,张颢迎难而上,带领团队积极准备,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细致的规划,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大的挑战往往出现在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期,患者免疫功能尚未恢复,出现了反复发热伴腹泻的症状。张颢深知,患者在这一阶段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威胁,必须精确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感染恶化。张颢决定亲自留守在医院,全程跟进患者的情况,每次体温的升高,都会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与团队一道对感染源进行迅速排查,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张颢都坚持亲自查房,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及时应对患者体温的波动、感染症状的变化及其他并发症。经过几天紧张的治疗和观察,患者的体温逐渐回落,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患者治疗的这段时间,张颢几乎没有合眼,坚持与团队共同分析患者每一个变化,研究治疗方案的每一次调整。每当出现疑难问题,他总是冷静应对,耐心指导团队成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患者平稳度过100天,生存质量较前大大提高,最终获得移植成功。患者对科室全体人员竖起大拇指,表达了内心的感激和感动。像这种挽救性移植的病例在科室数不胜数,很多患者从这里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移植在实体瘤患者中同样适用,科室开展的两例横纹肌肉瘤的患者移植后均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家庭的幸福感。张颢经常说挽救一个病人就相当于挽救了整个家庭,在行医的道路上看到都是一个个幸福的笑脸与家庭,感到很真快乐、很值得。

平时在家休息的时候,张颢也始终关注着住院的每一个患者,特别是移植患者。有一次半夜里,外边下着瓢泼大雨,张颢突然接到移植仓电话,移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他顾不上一切,撒腿就往医院跑,当时他在医院附近住,离医院南门比较近,南门11点关闭,到东大门比较远,紧急时刻,他从医院南门翻门而过,一不小心踩空,重重摔在雨水地里,张颢忍着疼痛爬起来跑到病房,最终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此时,科室的人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半夜里爬门,万一出个什么事,真令人担心,张颢却说,没什么,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尽快赶到患者身边。张颢就是这样一位心里始终想着患者,而没有想到自己的人。他为患者全心服务,也打动着患者和家属的心,每年都会收到大量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他的率先垂范,也带动了科室青年业务骨干,加入到优质服务患者的行列中。

在血液病治疗的道路上,张颢主任还在努力的耕耘着,他不断瞄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尖端技术,向着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目标,带领团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甘于奉献,攻坚克难,为一个个血液病患者驱走生命的严寒,迎来温暖的春天和美好的未来。

来源:济医附院订阅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