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是“人体第二心脏” 。人体有600多块肌肉,按结构和功能分类,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骨骼肌在维持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维持糖脂代谢、保持胰岛素敏感性、维持机体免疫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个体存在骨骼肌差异
人体骨骼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从幼年到成年,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维持5年左右,此后随年龄增长不断衰减。研究显示,一般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约30%,80岁以上丢失约50%,因而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随着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流行,中年人,甚至一些青少年、青年人也出现肌肉量不足。
骨骼肌随年龄增大逐渐流失
肌肉量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人们不能仅仅关注体重,更应该关注肌肉量。肌肉量充足的人,其活动耐力好、灵活度高、生活质量高。肌少症明显的人多见于存在消耗性基础疾病、久病卧床、饮食不均衡、不喜活动者,肌肉量减少与生活质量降低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肌少症相关症状
如何了解有无肌肉减少症01了解肌肉量
(1)测量小腿围
将软带尺置于被测小腿最丰满处水平环绕一周,测量结果即为小腿围。如果小腿围:男<34cm,女<33cm,则可能肌肉量不足。
简易的方法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围小腿最粗壮处,如果双手之间还有空隙,就意味着肌肉量不足。
(2)身体成分分析(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到医院营养科或者体检科,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做体脂测定。如果肌肉量男性<7.0kg/m2、女性<5.7kg/m2, 则也可能患有肌肉减少症。
(3)双能X线吸收法(DXA)
到医院营养科或者体检科,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做体脂测定,如果男性<7.0kg/m2、女性<5.4kg/m2 ,即意味着肌肉量减少。
小腿围测量
02了解肌肉力量
一手持握力计全力握紧,记录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男<28kg,女<18kg,即为肌肉力量下降。
握力主要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握力测定
03了解身体功能
下肢肌肉量不足,表现在走路速度偏低,或站起来的力量与速度不足,可以通过以下视频,测试步速或者5次起坐时间。
步速测量 :6米步行速度<1.0 m/s;5次起坐时间≥12秒,可能患有肌肉减少症。
起坐测试视频
步速测试视频
如何维持良好的肌肉量01保障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1)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保障利于维持肌肉量的营养物质,如优质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g,每餐蛋白质摄入量达到25-30克;
(2)优质蛋白质来源于食物中的鸡蛋、瘦肉、禽类、鱼虾、奶类、豆类等,维持肌肉量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应达到蛋白质总摄入量的75%以上,饮食上每天1-2个鸡蛋、1-2杯牛奶(300-500ml)、瘦肉、去皮禽类、鱼虾海产类,每日150-200g,每日大豆类25g或100g豆腐;
优质蛋白质来源
(3) 如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无法达到如上推荐量,需每日额外进行口服营养补充,如乳清蛋白粉、纤力蛋白粉,将口服补充的蛋白粉均衡分配至3 餐,以利于膳食蛋白质利用率的提升。
(4)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Ω-3脂肪酸及抗氧化维生素的多重组合强化营养干预,是维持肌肉量、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重要手段。Ω-3脂肪酸来源于深海富脂鱼,如金枪鱼、三文鱼、鲜鱼、沙丁鱼、鲜鱼、蹲鱼等,建议每周摄入2-3次的海鱼,每次150-200g。
富含omega-3的食物
02科学运动
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40-60分钟有氧运动,根据耐受程度决定运动强度,保持肌肉量更重要的是要配合抗阻运动(如拉弹力带、举哑铃、深蹲、坐位抬腿等),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阻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15-20分钟。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03定期检测
建议3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筛查和监测体内肌肉量、肌肉功能、与肌肉量相关的身体功能。
总结:
肌肉量是每个人的身体财富,“肌”不可失,维持肌肉量才能保持年轻态。
温馨提示
肌少症相关体检项目
1人体成分分析(体脂测定)
人体成分分析是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器检测人体脂肪、骨骼、肌肉等成分的占比,无辐射,测量快速简单,常用于评估健康和营养状态。
2双光子/X线能量骨密度测定(DXA法)
双光子/X线能量骨密度测定是测量人体成分的金标准,可对三大身体成分 (肌肉、脂肪、骨量)进行特定分区测量,如手臂、腿部以及躯干,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准确性。DXA 法的X线照射量很低,但不适用于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