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苏州42岁母亲患白血病,12岁儿子捐髓救母,母亲含泪写遗书

人间靳说 2024-11-20 11:04:59

“我以前身体流淌的是妈妈的血,现在妈妈的身体流淌的是我的血。”

2010年的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而对于12岁的邵帅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彼时,他的母亲邵丹躺在北京的医院里,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也就是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生命垂危。

邵帅从小就是他和妈妈俩人过,因为他爸爸不要他,离异后就不管了。邵丹,一个要强的女人,独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击垮,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邵丹为了让儿子邵帅有更多的爱好和特长,很早就给他报名了绘画和书法班。邵帅自四岁半起就对画画情有独钟,七岁时又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六年级的时候,邵帅在学校搞了个个人书画展,展出了128幅画和30多幅书法,还有42篇作文。这些成绩都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也离不开他妈妈邵丹的默默支持。

为了给儿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邵丹忍痛做出了选择,自己一个人去北京找工作,把儿子邵帅留给姥姥姥爷照顾。母女俩的生活从此变得常常见不到面。

邵帅虽然只能通过电话听到妈妈的音讯,但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他心里明白,妈妈工作很忙,很辛苦,他很感激妈妈为他做的一切。

他把对妈妈的思念藏在心里,刻苦学习,想用好成绩让妈妈高兴。然而电话那头的声音却越来越少,一种莫名的不安开始笼罩着邵帅。

2009年6月的一天,邵帅正在做作业,突然听到姥姥在接电话时惊呼:“什么?

白血病?”

尽管姥姥极力掩饰,但邵帅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他跟姥姥套话,最后打听到了妈妈生病的消息。那一刻,邵帅的大脑一片空白,他无法想象母亲独自一人在北京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小升初考完后,邵帅突发奇想,决定暂时休学一年,去北京陪陪生病的妈妈。对一个12岁的娃来说,做出这选择可真需要不小的胆量和毅力。他放弃了学业,放弃了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去守护他挚爱的母亲。

在北京,邵帅和姥姥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陪护之路。邵丹的病情日益加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邵帅像个小大人一样,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全部责任。他每天早早起床,按照菜谱学习做饭,然后带着做好的饭菜,换乘三次公交车,前往医院。

邵帅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对狗有着深深的恐惧。他上医院得路过一条凶恶的狗。每次经过,狗都会狂吠不止,邵帅只能强忍着恐惧,快步走过。晚上回家,路上没有路灯,漆黑一片,各种奇怪的动物叫声此起彼伏,邵帅只能唱着歌壮胆,一步一步地走回家。

在医院里,邵帅细心地照顾着母亲。他照顾妈妈吃饭、洗澡,连换尿布这种事也做得不嫌脏。夜深了,他一直陪在妈妈床边,生怕她有个三长两短。姥姥心疼地说:“小帅照顾妈妈的特别细,他给他的妈妈洗脚都是一个趾头一个趾头转着洗。”

邵帅的懂事和孝顺,让周围的病友和医护人员都为之动容。邵丹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改善,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医生已经发出严重警告,邵丹可能挺不过这个春节了。邵丹着手处理身后事,交代舅舅要照看儿子和爸妈,还亲自选定了自己的墓地。

她心疼儿子,不想再拖累他。她可能不知道,邵帅心里从没想过要放弃,他一直在努力找新的治疗办法,希望能带来奇迹。

一线希望来自另一家医院,据说那里治疗白血病非常有效。邵帅带着母亲转院,但新的检查结果却让人更加绝望。邵丹的多个脏器功能出现问题,已经是晚期病人,即使找到匹配的骨髓,她的身体也无法承受移植手术。

医生建议先调养身体,等待时机。医生提醒邵丹,吃东西一定要卫生,最好是家人亲手准备。邵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他不会做饭,但他愿意学。

从此,邵帅开始了他的“厨艺修行”。他买来烹饪书,对着菜谱一步一步地学习。从简单的鸡蛋羹到复杂的包子、炒菜,邵帅很快就掌握了各种烹饪技巧。

每天变换食谱给妈做饭,想让她营养跟得上来。对于邵帅来说,做饭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要想治病,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骨髓。邵丹的兄弟姐妹都进行了配型,但无一成功。医生说,寻找骨髓要看缘分,有的几年都找不到,有的几个月就能找到。邵帅没有放弃,他四处打听,查阅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丝希望。

邵丹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而骨髓配型结果却一直没着落。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但邵帅仍然坚持着,他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在医院的走廊里,邵帅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孩子对着母亲甜甜地笑着。

那一刻,邵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他多想妈妈也这样健康快乐。这个画面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他一定要救母亲,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突然想到,要用自己体内的骨髓去救母亲的命。

邵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医生,并进行了配型检查。邵帅和他妈妈的骨髓配型结果显示是半匹配,所以可以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这简直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线希望,邵帅和他家人都看到了新的曙光。

然而邵丹却坚决反对。她明白抽骨髓很疼,也清楚手术有风险。她不忍心让年幼的儿子承受这样的痛苦,更不愿意因为自己而拖累儿子。

“儿子,你做的够好了,不用为了妈这么拼,你以后咋办啊。”

邵丹泪流满面地劝说着儿子。

“以前都是妈妈在保护我,现在妈妈病了,应该换我来保护你。

年纪不大,可我承担着家里的重任,无论多辛苦,为了妈妈我都愿意。

”邵帅坚定地回答。

我亲身体验过骨髓穿刺的痛苦,不是一次两次了。邵丹依然不忍心。邵帅很少违背母亲的意愿,但这次他必须坚持。他找到医生,表达了自己捐献骨髓的决心。医生建议邵丹,要想保命,得赶紧做骨髓移植。

做干细胞采集对孩子来说痛苦不大,就是有点小擦伤。只要母亲能挺过来,对儿子来说就最好不过了。最终,在儿子的劝说和医生的鼓励下,邵丹同意了做骨髓移植手术。

手术之前,她写了个小纸条,跟儿子和爸妈说了声对不起,心里挺难过的。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她更希望能够活下来,陪伴儿子成长。

骨髓配型成功了,但手术还需要20万元的费用。邵帅一家四处奔走,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仍然杯水车薪。邵帅尝试联系报社,寻求帮助,甚至在街上发小纸条,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援助。记者在医院偶遇了邵帅。

他拍下了一张照片:邵帅正通过视频和住在无菌病房的母亲聊天,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爱意。这张报纸上刊登的照片,讲述的邵帅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捐款,没过多久,钱就快到一百万了。

手术的钱已经准备好了,手术时间也定好了。手术前三天,医生给邵帅打了一针动员剂,这样能多采集一些干细胞。这种药有副作用,邵帅现在一直在吐。医生给他开了对症的药物,但他拒绝服用,担心会影响手术效果。

他裹得严严实实,生怕着凉影响了手术。手术当天,邵帅被推进手术室。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跟大家说其实没什么好怕的。医生想给他打止痛药,但他担心会影响母亲,再次拒绝了。

他紧咬牙关,忍受着骨髓抽取的剧痛。手术进行得很顺利,邵丹的术后恢复也出乎意料的好。她的白细胞数量慢慢回升,身体各项检查结果都恢复正常了。连医生都感叹,这是一个奇迹。邵帅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也创造了医学奇迹。

邵帅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母亲病好后,他重返校园,继续学习。他成功进入了中央美院,选择了绘画作为职业。

虽然母亲在几年后因病去世,但那段与母亲共同抗击病魔的经历,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信息来源:

《邵帅》——百度百科

《12岁男孩捐髓救母 医院破例明天手术(组图)》——腾讯新闻

文/编辑:清辉夜凝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