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位得分手越来越多,与得分后卫是否还有本质区别

深海珍珠闪烁 2025-01-10 14:53:30

虽然现在是全员进攻的高武时代,但两个位置在进攻端的上下游关系基本没变,没几个得分后卫能真正履行控卫的职能,因此两者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核心的职能上,控球后卫还是需要承担更多更难的运控和组织任务。

在阵地战完成一次运球突破或急停跳投的得分手,和从后场运球一路到前场,呼叫战术、运球发起、观察阵型和分配球权的组织者,这其中工作量的差异是巨大的,其中涉及大量的观察、思考和临时决策。

而这一切都是在运球的状态下进行的,需要随时防备有人掏球。

这对于普遍更高大,运球重心也更高的2号位来说,难度并不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突传兼具的后场得分手,依然无法担任全职1号位的原因。

某一个或某几个回合中,2号位呼叫挡拆发起进攻或分球队友,这并不是难事,从里夫斯到爱德华兹都能做这种工作,但把这种回合重复到一场比赛的维度,多数2号位球员会压不住失误——里夫斯上赛季改打1号位失败,除了体能储备还有这个原因,而爱德华兹在康利日益老去的今天,依旧不能担任森林狼阵地战挡拆发起的一号选项。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保持观察、思考和决策的情况下,大多数二号位球员无法保证运球和传球的稳定,出现大量失误从而导致战术体系无法正常运转——虽然当下的进攻越来越追求简洁,球权也越来越向球星靠拢,但常规战术兜底依旧是绝大多数球队的基本盘。

更极端的例子是太阳。

布克和比尔都是运控、传球能力上佳的2号位,也都担任过球队的阵地战首席持球人,但即使两人加在一起,再凑一个锋线上运控拔尖的杜兰特,三个人也稳不住一支球队的组织基本盘:

除了局部二人转,三巨头的运球和传球的稳定性不能支撑更全局的战术发起,在上线遭遇侵略性夹击和轮转后容易掉落大量失误,拿不住球,或者传不到地方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被迫引入中锋参与挡拆,又出现了弩机容易处理球失误的问题——直到泰厄斯·琼斯这样传统的1号位球员加盟才储备解决了问题,将3人重新放置在了更小规模和更简洁的进攻任务中。

即使是有“控锋”约基奇的掘金,在1号位的穆雷状态不佳、面对防守无法稳定运球行进到战术位置、又不能保证回球的质量时,球队的进攻也一度受挫,以至于需要引入威少来试图缓解——更要命的是有些场合真的缓解了,这体现了两人运控和传球的技术差异。

要知道即使是威少,运控和传球在1号位的标准下也不算稳健,而本赛季疑似更差的穆雷,相比大多数纯2号位,在这方面也要好出很多

这都体现了2号位定位下的“能运能传”和1号位上的组织基本盘式不同的。

与之对应的反例是欧文:

虽然他的打法更像一个侧翼攻击手,也不具备组织者的传球本能,但毕竟是控卫出手,运球确实是历史级的好,因此在东契奇缺阵时,即使他无法稳定梳理战术和分配球权,但能保证最基本的运球启动这一层不出问题,从而让独行侠的进攻还能保持运转。

当然,这不意味着控卫就覆盖了得分后卫的功能——从另一个层面,控卫的“空手化”是人们依照库里提出的一个思想,认为1号位应该增加得分后卫式的空手移动,来稀释触球时间,增加整体进攻的不可预测性,但除了约基奇身边的穆雷、东契奇身边的欧文外,还鲜有足够的案例证明两者可以相互融合。

因此,1号位和2号位球员依然是有本质区别的:

1号位很难像2号位一般空手参与进攻,而除了独行侠、掘金、偶尔的湖人(看勒布朗的状态)外,多数球队也都还是需要一个专职的控卫球员,来保证基本的运球过半场、早期战术启动和处理球。

但不妨碍如今2号位的尴尬——由于运控和传球技术的差异,他们很难真正取代1号位,就永远无法成为场上体型最小的球员,整体上也不可能拥有控卫的进攻影响力,而防守端的优势又不足以跟另一个后场拉开足够的差异,因此在场上的生态位也越来越模糊:

当下联盟中,你可以同时摆两个控卫在场上,却最好不要摆两个无法担任控卫的2号位在场——前者是凯尔特人,后者就是24太阳。

至于控卫的高得分,主要来自于HC规则后,挡拆越来越成为取代了传统的低位、两翼单挑,成为阵地战开发的主流,而控卫作为最频繁发起挡拆的位置,从曾经的球权分配者,变成可以直接在挡拆中收获出手机会的点位。

空间的提升拓宽了挡拆持球人的攻框路径,而持球投三分也增加了控卫在上线持球时直接产生威胁的能力,并且时代也越来越能接受1号位成为得分手,而不再是原教旨主义般的组织、传球和分享。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