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儿子蒋经国与冯玉祥长女冯弗能的“闪婚”

云飞四海 2024-05-19 13:15:3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蒋经国在苏联,曾有过一个夫人,即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俄文名索比诺娃)。

1925年10月,蒋经国与其他国民党元老的儿女来到莫斯科,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也在其中,冯弗能为冯玉祥原配刘德贞所生,留苏时年仅14岁。有趣的是蒋经国是在1925年,从北京到上海乘苏联轮船经海参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冯弗能1926年赴苏入学。邓小平也是在1926年由法转赴苏联入学。因此,他们三人都是同班同学了。

当时,苏联支持两股中国军事力量,一是南方国民党的孙中山,一是有“西北王”之称的冯玉祥。冯玉祥与苏联关系很深,其本人1926年5月至8月到苏联考察了2个多月,并聘请苏联专家担任他的顾问,他的儿女,原配刘德贞所生冯洪国、冯弗能、冯弗伐在苏联,与继室李德全所生的冯理达、冯洪达也在苏联留学数年。

到了莫斯科,鉴于当时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革命名气,冯玉祥很快就将冯洪国、冯弗能送入这所学校学习,而苏联方面为了长远地影响中国,在中山大学不仅收取了国民党方面的学员谷正纲、谷正鼎、邓文仪、郑介民、康泽等,而且更加乐意收取国民党高干的子女入学,这除了蒋经国之外,还有于右任的女儿于芝秀和女婿屈武、叶楚伧之子叶南、邵力子之子邵志刚、李宗仁之弟李宗义和其内弟韦永成等。冯玉祥愿意将其子女送入中山大学读书,苏联方面随即照单全收,冯的三个子女之中,只是由于冯弗伐年龄太小,还不能上大学,于是冯玉祥又将她送到莫斯科一家飞机制造厂去半工半读。彼时冯玉祥的种种举动,可以说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即原先的“基督将军”,此时可谓是“革命将军”了。也就在中山大学,蒋经国与冯弗能相识,随即两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那就是16岁的蒋经国与15岁的冯弗能双双坠入情网。然而,这一期间在他们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迄今人们却仍然是不甚了了,其中不乏盲点,对此,不仅有关当事人多噤口不言,而相关的历史文献亦告阙如,但索之于后人的追述,特别是从前苏联获得解密的档案中,其大致情况仍能大略呈现出来。

先说他们两人相互认识的经过。

那是1926年5月9日,冯玉祥一行乘火车抵达莫斯科车站,当时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的数百名学生被组织到车站列队欢迎,在车站的大幅标语上,赫然写着“欢迎人民军队的领袖——中国工农运动的捍卫者”的字样。当身材高大的冯玉祥走出车厢时,学生们开始狂热地欢呼:“中国国民军万岁!”就在这欢迎的行列中,蒋经国也在其中,无疑,他看到了少女的冯弗能。不久,5月11日晚上,冯玉祥携随员赴中山大学参观,当时许多中国学生又列队在门口欢迎,这其中除了蒋经国,还有入学不久的冯弗能和冯洪国,以及邓希贤(邓小平)、傅钟、李卓然等,他们拿着小彩旗,兴奋地迎接冯玉祥将军的到来。此后,在莫斯科,又举行了欢迎冯玉祥的大会,冯玉祥还瞻仰了红场的列宁墓,那时他郑重地宣布决定加入国民党,并为国民革命而战,而此时在中山大学,蒋经国也已注意到了冯弗能。

据说有一天,中山大学举行军训,当时学生们穿上了新领的苏联红军服装,整齐地排列在校园院坪里,男同学排一列,女同学排一列,等候乘车去参加军事训练。对于苏联红军,中国学生钦佩已久,如今能够穿上苏联红军的服装,他们格外激动,尤其是女同学,穿上了军装,戴上船形帽,脚登高统靴,可谓万分神气,走起路来那一股精气神真是光彩四射,就在那一刻,蒋经国盯住了女生队列里的冯弗能,他投去了爱慕的目光,竟使得冯小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据说少女的冯弗能长得非常漂亮,她眉清目秀,天真妩媚,又有满腹才华,是一个招人怜爱的窈窕才女、大家闺秀。正所谓“哪个男儿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此时的蒋经国与冯弗能正是如此,而初恋最是人生所刻骨铭心的。当然,除了他们彼此先天的条件以及偶然的因素之外,当时蒋、冯之间又不无“门当户对”的考虑,从此,蒋经国对冯弗能格外关注,他经常邀她去散步、做操、游泳、下棋,而冯弗能也写了许多情书给蒋经国。很快,这个消息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便传开来了,当时中山大学的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而且绝大多数男生都比蒋经国的年龄大,然而他竟然能独获美女的芳心,于是也就成了远近轰动一时的新闻。其实,蒋经国虽然年龄小,其身材也不高大,相貌也平平,这在中山大学的同学里远非英俊貌美之列,但是他毕竟是蒋介石的儿子,又具备了农家子弟坚忍刻苦的气质,论身材则虽身短瘦削,但他已练就了一身强壮的体魄,于是显得短小精悍,与他相处过的同学们都说他幽默风趣、活力十足、信念坚强,相似于少年蒋经国在上海念书时一样,他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坯子”,善于高瞻远瞩,选定目标就坚持不懈,这是他的优势,也难怪冯小姐会认可并获得了他的追求和爱慕了。

男女浓情,一定会成就许多恋爱期间的逸闻,这又有了以下一段故事:却说学校的军事训练又要进行了,有一天的早上,同学们登上两辆停在校门口的军车,车上的苏联红军战士便开着车朝郊外飞驰而去。军车开进了离莫斯科较远的一个红军部队射击场,这一天的军事训练课是投掷手榴弹。教官特别交代大家投掷手榴弹是一项相当危险的训练项目,嘱咐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然后他讲解了手榴弹的结构和投掷的要领,并做了投掷手榴弹的基本动作。忽然,教官大喊:“卧倒!”随即手榴弹就飞旋了出去,“轰”的一声爆炸了,女同学张锡媛(邓小平后来的妻子)和冯弗能都吓了一跳,她们连忙捂住耳朵。就在冯弗能还没有缓过神来时,教官喊道:“冯弗能同学出列!”冯弗能机械地走出队列,她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教官就把一枚手榴弹塞在了她的手里,命令道:“你来试试,预备!”冯小姐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本来胆小,又没有精神准备,以为拿在手里的手榴弹好像随时会爆炸,于是还没有等教官把预备令喊完,就慌里慌张地把它扔了出去,只见手榴弹在她前面翻滚着,众人大乱,教官却不慌不忙地走过去,他捡起手榴弹,向大家晃了晃,同学们不见手榴弹爆炸,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教官发怔。教官笑了,他举着手榴弹说:“这是假的!要是真的,像冯弗能同学这样扔在身边,不把她自己和同学们都炸死啦,那我就犯大错误了。手榴弹一般威力为半径7至15米,至少要扔出10米才安全。现在同学们练习扔手榴弹吧!”原来虚惊一场,冯弗能却满脸绯红。这时,蒋经国走来安慰了她几句,并把她拉到手榴弹箱前,从木箱里取出手榴弹,帮助她扔手榴弹……

在20年代的苏联,结婚和离婚是很容易的事情,只需在“公民婚姻状况登记处”登记就可以了。1926年蒋经国与冯弗能就是这样结婚的。

1927年,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清党,苏联政府对蒋介石的态度大变,当时的蒋经国,也随即与父亲划清界线。蒋介石叛变革命,宁汉分裂,南京、武汉方面都在争取冯玉祥,苏联方面也在争取冯。殊不知,6月2日,冯玉祥发表通电与蒋介石携手合作,采取行动进行清党,并遣返苏联顾问,与苏共断绝关系。苏共中央立即通知孙逸仙大学的知识青年党部与冯划清界限。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一次次地举行集会,先是声讨蒋介石,接着又是声讨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冯玉祥,有一次,中共学员李卓然在台上气愤地说:“同学们,曾经参加国民革命、受过苏联政府和红军的帮助、访苏时受到苏联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和接待、到我们中山大学来慷慨激昂演讲的冯玉样,倒向了刽子手蒋介石,也在西安搞起了清共、反共活动,我们很多同学在他那里工作呀!”于是,会场上就响起了“打倒冯玉祥”的口号,这其中也有蒋经国的声音。那时,正在中山大学学习的冯洪国也迫不得已向蒋经国学习,他公开谴责父亲冯玉祥,同时痛骂蒋介石“屠杀工农民众”。冯弗能不同了,大概是弱女子,又没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于是就有下面的一个场面:在一次公开大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愤怒声讨蒋介石、冯玉祥等等的叛变,于是环视四周,同学们不免望着在旁边垂着头的冯弗能,不禁大骂起来:“冯玉祥忘恩负义,没良心,小人,伪君子!”冯弗能紧绷的神经实在受不了了,她不愿意与父亲破裂,更不会像小蒋那样去揭发和批判老蒋,她只能掩面而泣,最后又实在听不下去和坐不住,悲痛欲绝地跑出了会场。这时蒋经国立即追了过去,在松林公园,他追上了泪流满面的冯弗能,一把把她抱住。

两个人心事重重地默默走着。走着走着,蒋经国劝说冯弗能和自己一样,也发表一份通电,声讨冯玉祥。但是被冯弗能一口回绝了,她说:“我做不到!”蒋经国再三劝说,冯弗能却回答说:“我跟你不一样,我从小就爱我爹,我不会做出任何损害我们父女关系的事!”

此时,面临中山大学第一届学生将要毕业,中国学生的归宿成了一个问题,国内正是血雨腥风,许多学生都想继续留在苏联,多学一些实际知识,尤其是军事知识,以便将来回国后能从事武装斗争,当时中共中央也向共产国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共产国际于是决定将毕业生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表现好的左派青年留在苏联学习军事,而蒋经国正好有“共青团员”和“表现好的左派”这两条,加之他的表现非常出色,也就免于被遣送回国。到了1927年8月,苏联当局解散了“国民党旅莫支部”,同时将总计达239名中国学生(多为国民党的学员)遣返回国,至于留下来的320名中国学生则多为中共学员,其中还约有50名属于国民党党籍的学生被留在了学校,这包括蒋经国和冯弗能、冯洪国,据说这是由于鲍罗廷的建议,即“此时遣送中国学生回国,等于帮助国民党执行其清党工作,如系共产分子,等于送他们上刀俎,不如及时控制及软禁这批青年。如其不愿,等待相当时日后再行遣送,亦不致误事。到那时候,中国的革命情势或能逆转。纵或不能,国民党中央对于由苏回国的学生,即令不加杀害,也会不敢去信任。”到了1928年年初,共产国际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将莫斯科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由米夫任校长,同时将东方大学的中国班和军事速成班也并入了这所大学。

不久,由于苏共内部发生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的争论以及又升级为惨烈的党争,与之连带到了蒋经国和冯玉祥子女,于是在莫斯科他们涉及到了一桩匪夷所思的政治案件,而其危险的程度甚至可能会夺去他们的性命。原来,在1927年12月18日,苏共第15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反对派》的决议,批准开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出党;至1928年1月,斯大林下令把托洛茨基流放到中亚,拉狄克则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斯大林又命令米夫须铲除在原中山大学内的“托派”,而米夫和王明则利用这一机会大搞宗派活动,以至人人自危,谈“托”色变。蒋经国曾受到过“托派”的影响,其思想中存有“托派”的观点,并且曾被卷入“江浙同乡会”的风波之中(相传“同乡会”有8名首要分子,即1.蒋经国,为中央总书记;2.朱务善;3.朱代杰;4.卢贻松;5.刘仁寿;6.黄仲美;7.周策;8.陈启科。另外在一份12人的名单中也包括了蒋经国,此外还有卢贻松、陈启科、左权、尤赤、胡士杰、刘仁寿、郭景纯、朱茂榛、周策、张师、甘青山等,后来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打击)。那是在苏联党内围绕着中国革命等问题发生了严重的政争,一派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为首,公开反对斯大林一派的观点,当时蒋经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到这种争论之中,并且同情于反对派,他还曾多次参与集会和活动,幸亏俞秀松警觉到蒋经国的这种倾向性并且及时地阻止了他,而且在校方拟定毕业深造名单时又极力举荐了他,因此,当苏联党内的反对派开始成为被整肃对象之际,蒋经国已经从中山大学转往列宁格勒的军政学院深造去了。也是在一番重压之下,他只得于1928年1月签署了一份正式声明,宣布放弃“托派”思想,即“由于当时我本人也不认识托氏理论是否真实,遂遵照‘军校同僚’的劝告,终止我和这个团体秘密活动的关系”,然而后来还是在实质上成为某种“人质”而被发配到边地,从事体力劳动(据说王明曾建议将之流放到北极的阿尔泰金矿,后被留在农村参加集体化运动,再后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劳改,继又辗转于乌拉尔山区,在一家重型机械厂当工人、技师、副主管、副厂长,其间受到克格勃的严密监视),在这一过程中,他娶了一位俄罗斯的孤女芳娜为妻,后生有孝文、孝章。以上这一段经历,对于蒋经国来说,不啻又是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不堪回首的经历了。

与此同时,面对在苏联和国内发生的种种令人目眩心迷的事件,亦使得冯洪国和冯弗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据说他们也“毅然”退出了“托派”的组织,只是他们和蒋经国不同,这两个兄妹决定还是要不惜一切回到中国去。在前景不明朗的时候,冯家兄妹处境艰难,他们只好从早到晚暂时躲在图书馆里,读着又厚又重的俄文书,以躲避甚嚣尘上的“肃托”运动。

时间到了1928年5月25日,冯氏兄妹终于获准回国,而此前蒋经国进入军校研修之后,已经不再与冯弗能往来,而冯弗能回国之后,从此“告别革命”,她嫁入北京的张氏人家,后又随夫婿赴英伦学习,1931年回国。1949年全国解放后一直在北京工作。1978年1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只是可惜她生前没有留下些许的回忆文字,这恐怕也是出于外人很难体会出的心情和原因吧。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