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人,看上去一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没做成多少事情;很多人朋友圈的积极向上和实际生活的消极颓废是完全两种画风。
还有很多人总是打着合群的旗号,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各种无用的社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生活没有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丽丽已经在公司三年了,她原本是上班勤快,下班绝不加班,工作、生活调整得很好的女性。
可几天前,她忽然和老公离婚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不知所措,只能不断拿工作填补自己的生活,每天加班到十二点,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她减少了社交活动,甚至了拒绝同事的聚餐。
后来她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朋友们也和她渐渐淡了下来。那段时间她气色极差,满脸青春痘,眼睛肿的像熊猫,不停地抱怨自己好忙。
她同事说她不过是懒。她还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同事一针见血地指出她是懒于社交、懒于思考分手的原因,懒于面对内心深处缺少的感情,她当即愣在原地。
经过了一番调整,她终于开始参加社交活动,不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在一个派对上,她遇到了后来的老公。接着她恢复了曾经那种优雅的状态,现在还经常和朋友约下午茶。
这个世界上,生命是一种有温度的存在。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无趣时,可曾想过你其实正在扼杀对事情本身的热爱。当你累到筋疲力尽、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是否想过其实可以换个思路、换个方向尝试,甚至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样效率可能更高。整天被生活拖着向前走,就像被上紧了发条,逐渐地忘记了思考的能力,最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生活就是如此,其实完全可以慢下来,看一看周围的风景,或许比起忙得团团转来,放松下来更难让人接受,更难让人舒适。计划好了再奔跑。别懒于思考、懒于规划,傻傻地忙,否则到头来或许除了疲惫什么都得不到。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忙活,意思是越穷越忙。那些每天都花时间思考和规划的人,都是生活的主人。他们不会成为岁月的奴隶,整天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最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反而是那些没时间规划的人、不愿意改变的人,他们忙的昏天黑地、累的死去活来,只不过是懒于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忙,懒于设想如何改变生活状态,懒于计划下一步而已。
小乐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中午休息的时候也会看到他把书摊在桌子上在看书。
每天上课他都很认真地听课,也很认真地做笔记。他和众多法学院的学生一样,充满壮志豪情地报名了全国司法考试。
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他从书店抱回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在网上看了各种论坛,还加入了同学们的学习互助组。
双休日他总是早起去图书馆抢位子,然后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每天晚上,他都很晚睡,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同学,甚至在熄了灯以后还要在被窝里开着小灯看。
在老师同学眼里,小乐是个很努力勤奋的好学生,不仅上课认真听讲,周六周日更是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为了美好的未来而拼搏。
可实际上过了几个月后,他的期末考试成绩却非常一般,司法考试成绩更是低的离谱。
为什么他那么努力,成绩却还只是这样?是小乐学习方法不对吗?不,实际上他找很多成绩优秀的人探讨过怎么学习,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记住点什么,也没有真正去实践。
原来,他上课经常走神,有很多不懂的知识点不懂也不问;模拟卷只是机械地完成,从来不回头审视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也从来不会把错题重做一遍。
双休日虽然早早到了在图书馆里,但他总是看一会书就开始玩手机,朋友圈、微博一个一个刷过来,一会去倒杯水,一会又去洗手间;真正静下心来看书的时候也会经常发呆。
通常是坐在他对面的同学一整天下来已经看完一本书,他却只看了第一章,却发现一天已经过去了;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多看点,结果到了第二天还是一样。
他到考前每一本书都只看完了前几章,十年模拟卷都做完了也跟没做差不多。由于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准备司法考试上,本身的法律课也开始慢慢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最后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期末考试。
他的所谓努力事实上就是做做样子,让所有人觉得他很努力,每天如此,每周亦是如此。这样他至少能为自己的内疚、责备找适当的借口。他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然而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这个世界有点儿难。所有的自欺欺人到最后都会用另一种形式还给你。
因为毕竟,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这些努力是否真正到达自己内心深处,变成提升、变成自己收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运用到实践中。否则这种所谓的努力,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最近很流行一个词“死磕”。很多人都曾经用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死磕一项技能或者一门学科。
死磕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每天都在琢磨怎样可以快速掌握技能,或者怎样让这门学科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挥效用,甚至完成认知升级。
他们的行为和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行为有本质上的区别。重复且长时间地做事情其实并不难,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真正难的是思考。
学习英语背单词,曾经是令月月很头疼的事情。从小学开始月月便在老师的教导下开始背单词,那时记性好,单词量也少,所以没用什么方法就轻轻松松地记下了不少单词。
上了高中以后,她依旧延续着初中的模式,照着单词表从A开始一路往下背。
这次她就没那么幸运了,高中的单词从数量和难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初中。她花了很多的时间背诵和抄写,整个高中期间她抄完了几十厘米高的稿纸。用来复习英语的时间,她80%都花在了背单词上。
但到了考试的时候,她记得最牢的,还都是A开头的那些词。这直接影响到了她的英语成绩,而她因为英语拉低了总分,进了一所普通的高校。
到了大学,因为要考四六级,所以不得不再次开始背单词。但这次她没有再像从前一样抱着单词书死背,她开始有意识地搜罗各种背单词的方法,并且加以实践。
她变得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读原版书看到不会的词,就随时用小本子记下来,迅速查出意思,等周末时候再统一过一遍。这样她一开始看书的速度会很慢,通常一个多小时才能看一页,真的是死磕。
但之后就越来越快,到最后基本不用查词却都能看懂了,看英文书的速度和看中文差不多。这种情况下记住的单词,反而比死记硬背记得更牢而且更加高效。
她用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轻松高分通过了四级,之后又顺利通过了六级,算是成功地试验了一下努力成果,而且都是在完整地背完四六级词汇的基础上。
大三的时候她开始准备出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词汇量前所未有地达到了两万个,很多单词生僻、拗口,背起来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地考验。
好在有了之前的基础和成功的案例,她自己研究优化了方法,虽然背的也很辛苦、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她还是背完了所有的单词,考出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后来不光背单词这件事,掌握了高效的方法,很多事情都再也没难倒过她。
在别人看来,不同时期她的“努力”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在认认真真地背着单词,只不过最后的结果千差万别。
很多人都把后面好的结果归结为“努力和坚持的力量”,但实际上这是思考的力量,是方法的力量。有益的思考 + 恰当的方法 + 坚持做事情,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努力。
为什么不能仅仅停留于看起来很努力?1、别懒于思考、懒于规划,傻傻地忙,否则到头来或许除了疲惫什么都得不到。2、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这个世界有点儿难。所有努力都不是给别人看的,而在于真正是否真正令自己得到提高。3、有益的思考 + 恰当的方法 + 坚持做事情,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