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宁古塔很倒霉?吕留良后人告诉你,去哪里会比宁古塔更惨

浩然说文史 2024-09-24 19:02:53

黑龙江宁古塔

清剧中,被判流放的人一般都流放宁古塔。犯人听到“宁古塔”三个字,无不面若死灰,大喊大叫,好像宁古塔是人间炼狱一样。受曾静案的影响,吕留良一家36人全被流放宁古塔。今天历史学者在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齐齐哈尔发现了吕家后人,这是因为吕家在宁古塔繁衍生息,又积累起了财富,甚至纳捐当国子监生谋求出路。乾隆大怒,将吕家后人再次发配至齐齐哈尔。吕家之事对清朝流放地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乾隆三十年以后,宁古塔才变成了炼狱。

一、吕家入住宁古塔

1728年曾静案发,曾静供出自己反动思想的根源是读了吕留良的反动书籍。当时吕留良已死,是吕留良儿子吕毅中接待的曾静学生张熙,也是吕毅中将反动书籍赠给张熙的。根据雍正十一年《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记载,清廷判处吕留良开棺戮尸,吕毅中斩首,吕家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他们都是用绳索捆绑着押到宁古塔的,发配宁古塔最大的痛苦,实际上就是发配路上的捆绑前行。吕氏家族11户,男性21人,女性15人,自浙江出发,由于队伍中存在老弱之人,所以途中病死3人,最后有33人到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

雍正时期吕留良、曾静案

吕家入住宁古塔后,即“与披甲人为奴”。按照乾隆三十年《档案》报告显示,吕家分配给宁古塔有功劳的八旗兵家中为奴。作为家奴的吕家人,和主人同样受到当地八旗的户籍管理。因此吕家也算是有了旗籍!

二、宁古塔的生活还不错

和富庶的东南地区相比,东北宁古塔自然就是穷山恶水了。但和一般为奴为婢的发配犯相比,吕家绝对是人上人了。因为家奴的身份不是恒定的,遇到机会他们就能转变身份。

根据《档案》显示,早在雍正十一年,宁古塔镶黄旗佐领就上奏用犯人充当宁古塔兵丁,朝廷同意了。借由类似机会,吕留良曾孙吕绍先也摇身一变成了正身旗人。在乾隆十九年宁古塔地方官兵俸禄名册上,赫然写着吕绍先,正红旗,年俸24两,饷银12两,养马银24两,总计60两白银;另有俸禄米12石。而内地从九品文官年俸不过31.5两和31.5斛粮食。吕绍先从发配的犯人摇身一变,成了拿着国家俸禄的八旗大爷,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因祸得福。

八旗

虽然成为人上人的吕绍先仅为个例,但吕家其他人的生活也不错。吕家毕竟有家学渊源,男性大多秀才出身。这在当时的老少边穷地区宁古塔可是高级人才。如此珍贵的人力资源,自然被各个旗的头目所欣赏。乾隆二年,盛京刑部上报:吕家男性几乎都被选为各旗头目的秘书、师爷,“其(吕留良)名下子孙大多随旗当差”。而且《大清会典事例》为保证读书人的斯文,提高读书人的地位,明确提出为防止披甲人侮辱斯文,但凡职员、监生发配,一概免其为奴。根据考证,此条法令颁布于乾隆元年十月。这也是吕家后人能在宁古塔避免厄运的重要原因。

乾隆

三、宁古塔的大族

随着吕家人进入体制“随旗当差”,吕家的好日子可就来了。虽然是发配犯,但凭借知识和清朝政府政策优待,吕家在宁古塔的地位反在一般民人之上。而且盛京刑部认为,吕家本身是发遣犯,非一般民人也非正身旗人,所谓“不民不旗”。不旗不民,也就亦旗亦民,身份随时因需求而转换。虽然这种模糊的身份为此后再次发配埋下了伏笔,但也将他们从八旗兵丁不准经商、耕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不旗不民、亦旗亦民的双重优势下,吕家利用政策漏洞,开展商业活动,凭此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了宁古塔重要富豪。

清代百姓

在二次发配事件中,牵涉到的是吕家四人,即吕留良孙子吕懿兼,吕留良曾孙吕敷先、吕衡先、吕念先,他们都是凭知识崛起,后靠经商发家。

吕懿兼擅长医术,这在宁古塔简直是宝贝,所以充当八旗军医,也给官员看病。其后朝廷下令旗人不能当医官,吕懿兼因此被辞退。凭借行医积累的人脉和财富,吕懿兼继而开展商业,终获成功,家庭颇为小康。二次发配时,清军抄家,吕懿兼家有13间房子。

吕敷先,凭借高超的经营手段,获得了宁古塔永泰商号的经营权,随即和东北少民展开贸易,利用内地产品同东北少民换取动物皮毛,大发横财。他还向驻防宁古塔的清军发放高利贷。在自己居住的村子,他设置了酿酒坊一座,做起了卖酒生意。清军抄家时,吕敷先有房屋165间,东北的上好良田410垧(约6150亩)。

吕衡先,参与官方牙行生意,和少民交换貂皮、人参,兼营高利贷业务。清军抄家时,有房屋35间,良田5垧,盐2.5万斤。

吕念先,情况类似。抄家时房屋28间,现银300两,草药店一座,兼营米盐生意。

通过上述四位吕家后人大致情况可以知道,吕家来宁古塔不过40年,竟然能积累起如此惊人的财富,甚至放高利贷,反过来剥削八旗大爷,简直成了宁古塔地方豪绅。这里面固然有吕家后人自身能力因素,但更是宁古塔存在让吕家后人展翅的空间。这也证明,清朝对宁古塔管理的松懈给了吕家翻身的机会。

清代民间

五、再次发配

虽然吕家已经是宁古塔大族,但他们终究是发遣犯,需要每5日到宁古塔衙门点卯,这给吕家成员带来了诸多麻烦,也是一种屈辱,为了解决发遣犯的政治身份,他们竟然想到了花钱捐个国子监生。

按大清规定,无论旗人还是民户,只要缴纳125两白银即可为监生。乾隆三十八年,吕留良孙子吕懿兼向侄子吕衡先、吕念先各借60两白银,自己添5两,筹齐了125两。但问题是,捐监者本人需要亲自去北京户部和国子监缴纳,而作为发遣犯又不能离开流放地。面对125两的巨款,只能找绝对可靠之人代为出马了。最后吕懿兼选中了自己曾救治过的辛金山,让他去北京。辛金山不负嘱托,于当年9月取得了户部和国子监给吕懿兼的捐监执照。见吕懿兼成功,最有钱的吕敷先也有样学样,他拜托朱尚周入京代为捐纳,也取得了捐监执照。

清代国子监

本来远在宁古塔的发遣犯捐纳小小监生,又不是进入朝堂,根本不会引起乾隆的关注。吕家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但关键时刻,吕家内讧,二人违例捐监的事情被揭发出来。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吕敷先溜出宁古塔到盛京刑部控告所属佐领并揭发吕懿兼捐纳一事,结果自己违例捐纳的事也暴露了。盛京刑部将二人之事上报朝廷,朝野震动。

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亲自下旨严查。十月,盛京刑部回奏事情详细经过。乾隆下旨,将吕家后人再次发配,这次的发配地是黑龙江将军处,其家族财产全部抄没。

根据留存的记录,吕家一部分人被送到了齐齐哈尔水师营,一部分则送到了黑龙江将军汉军正白旗桂泰佐领下。自此吕家一蹶不振。

八旗

文史君说

吕家利用系统漏洞,凭借聪明的头脑,在流放地混得风生水起。但吕家事件后,清朝加大了对宁古塔的管理力度,这可就苦了后来者了。一方面国家重申发遣犯不能捐纳。此外,清朝认识到宁古塔并非苦寒之地,也非流放之处,于是转而将齐齐哈尔作为新的流放地。而这也给开发黑龙江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詹俊峰:《吕留良后人再次发配与清代宁古塔流人管理》,《清史研究》,2023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