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来啦,你好呀,我是炘辰,谢谢你来看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自己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整不好的负面情绪,甚至有些看似快乐,实则是包着糖衣的“炮弹”。
就像一句话说的:
“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那么就应该试着改变自己。”
否则,你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想解决问题,却越做不好事情。
当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就能活成想要的样子。
微博有这样一个话题:
“你做过最幼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高赞的回答是这样写的:
“执念太深,紧抓着失去的东西不放,明知道无法再得到了,却还是不肯放手,不断地消耗自己,让自己变得筋疲力尽。”
作家萧伯纳就说,人生的两大痛苦,得不到和已失去。
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态,很多东西都无法十全十美。
知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在《十三邀》中,讲述了他的故事。
他26岁被开除公职,39岁又被判刑10年,直到年近50岁才开始重新从事出版事业。
被偷走的那20年的青春,不管换作谁都会无法释怀。
但钟老却以一颗豁达、淡然之心,坦然饶恕了过去的一切。
他这样安慰自己和亲友:
“书还是要看的,饭还是要吃的,要我们死是不会死的。”
在出狱之后,钟老继续投入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八年之后,他编写的《走向世界丛书》顺利出版,在文化界引起了轰然巨响,而他自己也成了业界泰斗。
面对无法改变的结局,你要坦然接受缺憾,与自己和解。
蒋勋说:
“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
生命是需要及时减负的,背负越多失去越多。
如果你想要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你必须学会翻篇,否则你就会被过去的阴影束缚,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沉,越来越丧气。
曾经有一个话题#低级快乐正在拖垮你#上了热搜,一时间引起热议。
美国外交家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一个词汇“Tittytainment”,后翻译为“奶头乐理论”。
布热津斯基认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趋于20%的人口占据80%的社会资源。
20%的资本家为了安抚那80%的人口,就给他们塞上“奶嘴”,让他们沉浸在“低级快乐”中。
比如:肥皂剧、偶像剧、明星八卦等娱乐产业,让人们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处于“低级快乐”会上瘾,而上瘾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人一旦品尝到多巴胺的美妙感觉,就会周而复始地持续追求更多,花更长的时间刷视频。
作家梁晓声就曾多次劝诫年轻人,适当远离网络娱乐。
他还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分享过一段经历。
十多年前,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散文,期待着能和读者近距离沟通。
但没想到前来交流文学的人寥寥无几,污言秽语却从不消停。
于是,2013年他就关闭了博客。
退出了网络的纷扰,内心得到清净,他每天都花上几小时阅读,全身心投入于写书、教课、做学术上面。
正因如此,梁晓声先生后来才创作出了《人世间》等多部佳作。
他说,满屏的娱乐正在把人变傻、变无趣,只有读书才能使人沉淀。
而我们那已经适应了高度多巴胺释放的大脑,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产生抑郁症和焦虑症。
停止低级娱乐,学会延迟满足,学会吃高级的苦,才能享受高级的快乐。
《欧洲心脏病杂志》2022年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经常生气,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心血管死亡,也有可能会导致心衰、房颤发生。
人变成病人的时候,你更没有力量去打破那个所谓的魔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在著作《不生气就不生病》中讲述了一位患者的故事:一位刚满14岁的初中女孩,聪明勤奋、成绩优秀、但是性格要强。
只因为年级第一批入团名单中没有她,就断定是班主任说了坏话,而非常生气,结果导致吃饭吞咽不顺畅,进一步发展到胸骨后疼痛而不能忍受,经手术才能正常进食。
三十年后因家事而生气,已年满44岁的她病情再一次复发,饮食难下,找到郝教授希望得到根治。
郝教授分析,这种病是她生大气后引发了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痉挛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病根就是生气,而病情能不能根治,关键在于她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疗愈》这本书中说,不好的情绪最开始攻击的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如果我们还没有调整好情绪,那么它会接着攻击我们的皮肤,直到攻击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情绪出现问题,但是却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专注力缺失,再进一步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
身体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别和自己过不去。
好好爱自己,身体才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人生漫长,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人和事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对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更好。
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个奇迹,都值得好好珍惜。”
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想要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就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及时引导自己的情绪,放下低级的娱乐。
-THE END-
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