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贵:乱世起义,为唐朝建立立下大功,却因民间故事成了奸臣

遥遥谈趣 2025-01-15 04:01:17

张士贵是在河东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初唐名将和开国元勋,他参加了唐初许多著名的战役,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因为民间故事成了令人非常痛恨的大奸臣。

乱世英雄

唐代虢州(今河南灵宝、卢氏一带),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西扼进入关中的咽喉,东控逐鹿中原的门户,北挟窥视河东的要津,南挡跃马淮汉的要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唐代,这里曾经是河东道的管理范围。所以,也可以说张士贵是出生并成长在这块古老的河东大地上一位乱世英雄。

张士贵,字武安,本名忽,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人,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他的曾祖父张俊,曾在西魏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北齐时官至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起家陕县主簿,后历任硖州录事参军、历阳令等职,曾以军功授大都督。这是一个典型的将门之家。

张士贵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庭里,当时正值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里进行着一系列的全面改革,很快就出现了开皇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所以他的少年时代曾经是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安定生活中渡过的。

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张士贵从小就胸怀大志,慷慨重节义,好交友,尚武力。他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这些条件为他后来起兵反隋和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不太长久,就在张士贵成年以后,正好赶上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隋末大乱,群雄并起,这正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一向交游甚广的张士贵从此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到处联络亲朋好友,也乘机在家乡扯起造反大旗,聚众起事。

反隋大旗刚一打出,就立即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响应,许多人扶老携幼,纷纷前来投奔义军,声势日益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称大总管、怀义公,不断向周边地区发起进攻,给隋王朝在当地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他被统治者蔑称为“忽贼”。

张士贵在隋末群雄中,不算是势力很大的一支,但由于张士贵所领导的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正好卡在了隋王朝的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联系的咽喉要冲之间,西向可以进攻隋王朝的根据地关中,直接威胁到都城长安,东下又能进军中原,震摄隋王朝在东方统治的桥头堡———东都洛阳,所以当时的各派武装势力都竭力想拉拢张士贵。

盘踞在东都洛阳的王世充是隋王朝最大的一支残余势力,当时正与农民起义军为敌;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则在河南,包围了东都的王世充,成为反隋武装中的主力。

他们听说张士贵本领超群,胆识过人,更兼之意识到他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都竭力想拉拢他,以为后援,但在当时形势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在隋王朝的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隋炀帝的表兄弟、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沿汾河谷地迅速南下,进军关中,沿途不断收编农民起义军和反隋武装。

当大军行至晋南绛县一带时,雄才大略的李渊也意识到张士贵义军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于是亲自修书一封,派人前去招抚张士贵。

张士贵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定率所部人马投奔李渊集团,被授予右光禄大夫之职和丰厚的赏赐。

张士贵的易帜,为唐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关中,进而东下统一全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此以后,一位在反隋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乱世英雄,最终成长为一名建唐的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

张士贵率军投奔李渊集团以后,大大地增强了李渊的实力,并暂时减轻了来自东方的压力,使他们得以迅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攻克长安,立隋朝宗室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封为大丞相、唐王,掌握了实权。

张士贵则奉命移军东下,进驻陕州(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与虢州毗邻,辖今黄河南北的山西芮城及河南三门峡市等地),相机邸定河南、肃清崤渑,为进军关东做先头准备。

他还多次向李渊提出东进大计,颇得赏识,并且击败了王世充所任命的熊州刺史郑仲达,收降了许多地方势力,为扩大李渊集团的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受到朝廷的重赏。

不久,李渊派长子李建成率军东讨,张士贵作为先锋官,被任命为第一军总管,率先攻城略地。

这时盘踞东都的隋朝残余势力王世充,赶忙抽调精锐部队迎战,张士贵率军奋击,予敌以重创。为此,张士贵又多次受到嘉奖,并奉召入朝。李渊不但亲自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通州刺史。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兵变中被杀,李渊废掉了杨侑,自立为帝,改元武德,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唐王朝建立以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盘踞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武威的李轨和马邑的刘武周,是威胁唐朝关中根据地的三大割据势力。唐朝进行统一战争,首先向他们用兵。

武德元年,统一战争打响,唐王朝派秦王李世民率大军西击薛举,张士贵随军出征。刚开始,战斗打得并不很顺利,唐军死伤惨重。

不久,薛举病死,子仁杲继位,唐军乘机发起反击。张士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建立奇功。

薛氏割据势力终于被消灭,唐军占领陇西全境。凯旋归来的张士贵,受到英雄般的礼遇和奖赏。

战后,为了保障漕运的安全,进而争夺中原,张士贵被重新派驻陕州。在任上,他兢兢业业,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多次化险为夷,不但保证了漕路的畅通无阻,而且为唐王朝继续东进奠定了基础。

一次,当漕粮转运至河南渑池时,王世充突然派部将郭士衡前来偷袭,张士贵冷静地指挥部下掩击敌军,从而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还有一次是在武德二年,以苏经为首的一伙强盗到处打家劫舍,进犯陕州,守城将领多次与之交手,都未能占据主动。

此事传到了朝廷,震惊了唐高祖。唐高祖认为:要消灭苏经,看来非“猛士”张士贵亲自出马不可。果然,张士贵不负众望,一举歼灭这伙强盗。为此,唐高祖特意下诏予以褒奖,提升张士贵为马军总管。

张士贵乘胜又进击陆浑(今河南汝阳西),经略熊州(今河南宜阳西)。军行至黄泽,又与前来争夺熊州的王世充所统领的步、骑五万卒然相遇,当时敌众我寡,情况非常危急,张士贵果断地指挥唐军向立脚未稳的敌人发起冲击。

恰在此时,又刮起了大风,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敌军不辨虚实,慌不择路,赶忙逃命,来不及逃走的大都做了唐军的俘虏;更有甚者,临阵倒戈,最终以少胜多。这次战役极大地提高了张士贵的声望,朝廷除了下令重赏外,还赐爵新野县开国公。

随后更是在最后大破宋金刚,并乘胜收复了太原及并州的大部分地区后。张士贵竟然位列众军之首。唐高祖为了酬劳张士贵,决定让他出任虢州刺史,衣锦还乡。

可是英雄荣归故里,席不暇暖,东方又传来了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的消息。张士贵又应诏入朝,唐高祖亲自于内殿设宴招待了他。

之后,他就跟随秦王李世民再次出征山东。在与刘黑闼的对阵中,张士贵冲锋陷阵,不避矢石,英勇无比,很快就击溃了刘黑闼的大军。

秦王班师后,他还继续留在山东,与徐世责力(即李责力、民间传说中的徐茂公)等安抚山东,对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

武德六年,张士贵又跟随淮安王李神通出兵兖州,讨平了在隋末起兵之后一直盘踞在当地的徐圆朗割据武装。这样,唐王朝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统治就逐步确立了起来。

到武德七年,除了割据于朔方(今内蒙杭锦旗北)的梁师都(受到突厥的庇护,直到贞观二年才被最后消灭)势力外,唐王朝已经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这场纷繁复杂的统一战争中,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爱国将领和开国功臣,像李责力、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都是众所周知的隋唐英雄,但他们投唐的时间和资历都没有张士贵早。

可以这样说,张士贵自始自终都是唐初统一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愧为唐王朝的开国功臣。

秦府骁将

随着全国范围内统一战争的逐渐结束,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非常能干,他们在晋阳起兵和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王朝建立以后,唐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太子通常留居京城,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秦王则经常领兵出征,不断扩大唐王朝的统治区,为国家统一建立了很大的功勋。

随着李世民威望的日渐提高,李建成强烈感觉到太子之位受到严重威胁,他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李世民,组成了东宫集团。

李世民也在长期的征战中,注意网罗了一批猛士悍将,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他的身边形成了秦府集团。张士贵就是其中的一员骁将。

张士贵刚投奔李渊集团时,受相府司马刘文静的节度,后来还曾做过太子李建成东讨军的先锋官。

但在后来的统一战争中,由于他参预了秦王李世民领导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逐渐得到赏识和信任,最终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和秦府集团的重要成员。

当太子和秦王的斗争日益白热化时,双方都在积极准备,寻找机会必欲置对手于死地。在这危急关头,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他派人将张士贵从曹州紧急征召入京,授予秦王府右库真骠骑将军之职。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决定在第二天亲自鞫问。六月四日,李世民亲率秦府心腹将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张士贵等在建成、元吉上朝的必经之地玄武门,暗中设下伏兵。

当他们路经此处时,李世民突然带领伏兵杀出,射死了建成和元吉,消灭了他们的势力,史称“玄武门之变”。

此后不久,李世民又逼迫李渊把帝位让给了他,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一次斗争,对于斗争的双方来讲,都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争,但从政变的结果而言还是不错的。

新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成就了一段为历代史家所津津乐道的清明政治———贞观之治。

而在这场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的宫廷政变中,作为秦府骁将的张士贵,显然是受到李世民的高度信任,并成为其中的核心骨干分子和拥立李世民上台的功臣之一。

千古奇冤

张士贵一生戎马倥偬,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战功显赫。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他会被小说家塑造成一个人人痛恨的大奸臣。事情的起因是和唐初的另外一个英雄人物薛仁贵有关。

在民间传说中,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而又没有任何功劳的人。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夜半梦见贤臣救驾,经徐茂公解梦,方知是龙门县的薛仁贵。

于是,唐太宗特意派张士贵到龙门去招兵,寻访英雄,可是他为了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女婿飞黄腾达,不惜处处压制薛仁贵,只让他当了一个掌管炊事的火头军。

他不但处处阻拦和陷害武艺高强的薛仁贵,甚至假传圣旨,曲解王命,三番五次将薛仁贵的军功归于自己女婿的名下,是一个十足的大坏蛋。

小说家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无非是为了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但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民间口碑中铸造出了一个天大的千古冤案。

事情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决定对高丽用兵,张士贵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即第一军总管。

在征辽的准备阶段,张士贵大约恰好负责关陇与河东地区的募兵工作,这样才有了薛仁贵投军到张士贵麾下的事情。

张士贵向以爱惜人才知名,十分体恤将士疾苦,常与普通士兵同餐共饮,了解军中情况。他在任屯卫大将军时,还曾因不忍责打一名负责侍卫教习不整的中郎将,而差点被太宗送往大理寺刑讯,幸亏魏征及时为他说情,才得以免遭刑罚。

薛仁贵在这样一位礼贤下士的将军手下效力,自然会引起他的注意,这对他后来的出人头地起了关键性作用。

大约在贞观十九年六月中旬,唐军与高丽在安地遭遇。此战的主力正是张士贵所统帅的薛仁贵所在的那支部队,双方激战之时,唐军将领刘君昂被敌兵重重围困,情况十分危急。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薛仁贵大喝一声,勇敢地杀向前去,为他解了重围。此战使薛仁贵崭露头角,自然也受到主帅张士贵的格外青睐。

但真正使薛仁贵名声大振,并受到唐太宗的注意而最终改变了他命运的是安地战役。在此战中,张士贵特令他自率一支精兵杀向敌军。

薛仁贵为了突出自己,特意身着一袭银白色战袍,在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沙场上显得格外耀眼。

在他的带动之下,唐军士气大振,纷纷紧随其后冲入敌军,把敌人打得四散奔逃,抱头鼠窜,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战后,张士贵特意向唐太宗举荐了薛仁贵。从此以后,作为唐朝开国以后的第二代武将,薛仁贵开始声名远扬。

由此可见,张士贵不仅不是嫉贤妒能之辈,相反还应该是识拔和举荐英雄的伯乐。

0 阅读:4